王學萍,曾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員會書記,海南省副省長。1998年4月後任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四屆二中全會遞補為中共中央委員,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學萍
- 國籍:中國
- 民族:黎族
- 出生地:海南瓊中
- 出生日期:1938年4月
- 職業:曾任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畢業院校:暨南大學
人物簡介,個人簡歷,人物成就,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個人簡歷
1953年9月後任共青團廣東省白沙縣委組織部幹事、學校工作部副部長。1958年8月後先在暨南大學工農預科班學習、任團支部書記,後在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任系團總支副書記。1964年8月後為廣東省委組織部"四清"工作隊隊員。 1966年11月後任共青團廣東省白沙縣委負責人,白沙縣革委會政工組幹事、宣傳辦公室副主任。1972年10月後任共青團廣東省白沙縣委書記。1975年8月後任中共廣東省白沙縣委常委兼共青團廣東省白沙縣委書記,共青團海南自治州委書記。1981年4月後任中共廣東省瓊中縣委副書記、代理書記。1983年7月後任中共廣東省海南自治州委副書記、廣東省海南自治州州長,三亞市籌備組負責人。1988年4月後任海南省監察廳廳長。1991年4月後任海南省副省長。1993年4月後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員會書記,海南省副省長。1998年2月後任海南省副省長。1998年4月後任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四屆二中全會遞補為中共中央委員,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人物成就
“我是一名人大代表,我必須為廣大人民服務”
“作為人大代表,我最滿意的就是真正為海南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好議案”
一行行艱難跋涉的足跡,深深地印在了五指山區的崇山峻岭之中;一聲聲發自肺腑的問候,久久地縈繞在黎村山寨的百姓心頭;一項項發展民族經濟的工程項目,迅速改變了民族山區封閉落後的面貌……一位生於斯長於斯幾十年來又心牽情繫於斯的黎家之子,把他對這方故土無盡的熱愛播撒在了每一個村寨。“我是一名人大代表,我必須為廣大人民服務”,他是這樣說的,也用他那深深的足跡證實了。他就是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海南省第二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學萍。
人物經歷
王學萍將“樂為黎民”作為他的座右銘,並樂此不疲。因為他本是他們中的一員,是和他們一樣從苦難中走來的。
1938年4月,王學萍出生在風光旖旎、山清水秀的五指山下牙挽村。1942年,他的父親王太信因參加革命,被迫害致死。生活陷入絕境的王學萍兄妹七人,病死餓死了五人,一個哥哥給別人當童工。母親帶著年僅4歲的王學萍,在深山老林過起了居無定所的流浪生活,靠挖山薯、摘野菜、捕魚蝦艱難度日。1948年,瓊中縣獲得解放,王學萍才結束顛沛流離的日子。
1953年9月,品學兼優的王學萍被推薦到白沙縣團委當幹事。白天工作,晚上王學萍在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下苦讀勤學。1958年9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暨南大學工農預科班。
到了人才濟濟的暨南大學,王學萍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基礎知識薄弱,俄語連見也沒有見過,進入學校第一次摸底考試,更是讓他臉紅心跳。但他毫不氣餒,從此,宿舍、教室里,經常能看到王學萍苦讀的身影。預科兩年,他只用一年就升入了經濟系本科,並當選為系團總支副書記、班團支部書記,被評為“五好學生”;大二時,他又成為留校任教的6名人選之一;畢業時,學校向廣東省委組織部推薦4名學生重點培養,他又名列其中。一條坦途鋪在了王學萍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