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振,男,1969年生,湖北江陵人,編審,文學博士,主要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理論與批評、編輯出版。
著有《民族主義與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及話語嬗變(晚清至民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學振
- 出生地:湖北江陵
- 出生日期:1969年
- 職業:編審,文學博士
- 畢業院校:湖北師範學院中文系
基本簡介,個人履歷,個人業績,主持的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論文,主要獎項,
基本簡介
王學振,男,1969年生,湖北江陵人,編審,文學博士,
主要研究領域: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理論與批評、編輯出版。
個人履歷
1990年7月至1994年6月,湖北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生;
1994年7月至2001年8月,湖北省荊州市第十三中學、第五中學教師;
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重慶師範大學文學院研究生;
2012年7月起,任重慶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個人業績
曾任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科教學(語文)等專業的研究生導師,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中國現代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文學概論》、《抗戰文學研究》、《中國南方民族文學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等課程。
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抗戰時期大後方文學題材研究”、 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2010年度重慶市社科規劃一般項目“抗戰文學中的 ‘重慶’形象研究”,參與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多項;出版獨著《民族主義與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及話語嬗變(晚清至民國)》、《抗戰時期大後方文學片論》;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民族文學研究》、《魯迅研究月刊》、《文藝爭鳴》、《小說評論》、《西南大學學報》、《西南師範大學學報》、《重慶大學學報》、《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西南民族大學學報》、《滿族研究》、《編輯學刊》、《編輯之友》等刊物發表論文近70篇,其中核心刊物20餘篇。
學術成果產生了一定反響,專著《民族主義與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及話語嬗變(晚清至民國)》獲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20篇,《戰國策派思想述評》一文被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5年第7期、《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9期分別全文轉載,《再論抗戰文學中的重慶城市形象塑造》等文章收入《中國文學年鑑》。
曾指導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科教學(語文)等專業的研究生,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中國現代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文學概論》、《抗戰文學研究》、《中國南方民族文學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等課程。
主持的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
1.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抗戰時期大後方文學題材研究”(項目編號:12XJA751003)
2.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項目編號:07JC51017)
3.2014年海南省社科規劃項目“基於題材視角的大後方文學研究”(項目編號:HNSK14-119)
4.2010年度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抗戰文學中的 重慶形象研究” (項目編號:2010YBRW72)
代表性著作
1. 《民族主義與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及話語嬗變(晚清至民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2. 《抗戰時期大後方文學片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
代表性論文
1.《再論抗戰文學中的重慶城市形象塑造》(《文學評論》2010年第2期)
2.《大後方抗戰文學的兵役題材》(《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第7期)
3.《趙景深與冰心作品的傳播、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第5期)
4.《論端木蕻良的長篇小說〈新都花絮〉》(《民族文學研究》2013年第2期)
5.《西南少數民族逃婚調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學研究》2009年第4期)
6.《徐中玉先生抗戰前後文論述評》(《文藝理論研究》2013年第2期)
7.《徐中玉先生抗戰時期的民族文學理論》(《文藝理論研究》2009年第6期)
8.《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心理分析批評》(《文藝爭鳴》2013年第8期)
9.《〈新華日報〉的魯迅紀念》(《魯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10期)
10.《抗戰文學中的慰安婦題材》(《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
11.《抗戰文學研究的邊界問題》(《南方文壇》2014年第4期)
12.《自然災害書寫的扛鼎之作》(《小說評論》2014年第1期)
13.《民族情節與開放情懷——論重慶土家族作家群的小說創作》(《重慶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14.《“武”的退隱和“俠”的張揚:論老舍與俠文化》(《西南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15.《重慶抗戰文藝論爭的當代思考二題》(第二作者,《當代文壇》2007年第4期,CSSCI)
16.《胡風編輯活動的主體性:以〈七月〉、〈希望〉為例》(《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5期)
17.《〈現代〉雜誌如何取得效益“雙豐收”——施蟄存期刊編輯策略探析》(《編輯學刊》2008年第7期)
18.《高校學報文後參考文獻著錄中存在的問題——以連續出版物的析出文獻為例》(《編輯之友》2009年第7期I)
19.《老舍的民族身份與文學創作》(《滿族研究》2007年第1期)
20.《從〈蕭蕭〉看沈從文文化心態的矛盾》(《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8期)
21.《“別求新聲於異邦”——青年魯迅立人思想之日本觀照》(《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8期)
22.《戰國策派思想述評》(獨著,《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9期、《中國政治》2005年第7期分別全文轉載)
主要獎項
1.重慶市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專著《民族主義與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及話語嬗變(晚清至民國)》)
2海南省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專著《抗戰時期大後方文學片論》)
學術成果產生了一定反響,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20多篇,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和《中國文學年鑑》轉載。
2013年入選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