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孫誥編鐘

王孫誥編鐘

春秋 淅川下寺楚墓出土

“八音之中,金石為先,”商周貴族宮庭中的祭典與宴樂都離不開鐘磬這類禮樂“重器”,並以其數量多少和形制的大小來顯示主人的身份地位。這種青銅打擊樂器,從三千年前的夏王朝的銅鈴開始,到商代的銅鐃、西周的鎛鐘,東周的各類編鐘,形制越來越複雜,編列越來越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孫誥編鐘
  • 產生朝代:商周
  • 用途:顯示主人的身份地位
  • 角鐘數目26
編鐘是先奏時期的宮廷樂器,它也是古代帝王權力的象徵。王孫誥編鐘共26枚角鐘,是目前我國出土的春秋時期數量最多、規模最大、音域最廣、音色最好、製作最精,富有穿透力的音色,氣勢磅礴的輝煌鐘聲,將我們帶入二千五百年前楚王神秘的廟堂之上。最大的一枚重152.8公斤,最小的重2.8公斤。每件甬鐘都鑄有精緻的花紋,在突起的乳釘紋中均有許多銘文。
下層八鐘為低音部,做“和聲”之用;上層18鐘排列密集,是中、高音部,可演奏旋律。王孫誥編鐘為雙音編鐘,一個編鐘以正鼓部和側鼓部可以同時敲出一個非常和諧的三度音程,,其音域可跨越四個半八度,到明代的十二平均律由朱載土育王子提出時,其律制在春秋時期已十分廣泛地套用於實踐之中了,
王孫誥編鐘的出土即是明證,它集中體現了皇室威嚴、古樸、輝煌、凝重之大氣。鐘上有113字銘文,意謂:王孫誥作鐘以樂楚王、諸侯嘉賓及父兄諸士,萬年無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