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姬(清代歌姬、戲曲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姬,曾是清代甘肅蘭州的歌姬,13歲時進入李漁的家班,有極好的戲曲天賦。李漁自任教習和導演,以喬、王二姬為台柱。清康熙十二年,年方19歲的王姬因積勞成疾,在巡演時英年早逝。

基本介紹

  • 別名:王再來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甘肅蘭州 
  • 出生日期:1654年 
  • 逝世日期:1673年 
  • 本名:王姬
  • 職業:歌姬、戲曲演員 
人物生平,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李漁到達甘肅蘭州,得到別人贈送的13歲歌姬王姬。王姬出身貧家,長相雖然不出眾,不過一旦易妝換服,卻與美少年無異,令人驚嘆。李漁便讓同齡的喬姬教她學戲,扮演生角。這樣一來,崑曲的兩個最重要的角色生和旦全有了,形成了家班的雛形。李漁在陝甘一共得到四個女孩子,這就是李漁家班的全部成員。她們都純粹來自遙遠而又對崑曲一無所知的黃土高坡,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吳儂軟語熟練掌握並套用於崑曲,實難非議。在喬氏的倡議下,諸人分腳色,喬為旦,王為生,成立家班。王姬和其他女孩在家班建立之後,“朝脫稿,暮登場,其舞態歌容,能使當日神情活現。”讓李漁自豪地慨嘆“氍毹之上,如明珠煎茶,琵琶剪髮諸劇,人皆謂曠代奇觀。”
王姬的舞態歌容超群脫俗,能體貼文心,只需李漁略加指點,便能心領神會,觸類旁通,創造性地表演劇本內容,常常是“朝脫稿,暮登場”,效率很高。李漁組建的崑曲家班,並不像其他那些家班,只供家人和最親近的朋友觀賞,而是在全國各地舉辦演唱會。由於有喬、王二人的出色演員,以及李漁這樣的好編劇、好導演,李漁的家班創建不久就紅遍了大江南北,影響波及大半箇中國,“全國九州,歷其六七”。她們隨李漁“游燕、適楚、之秦、之晉、之閩,泛江之左右、浙之東西”(《喬復生王再來二姬合傳》),觀眾上至公卿下至布衣,如此廣泛的交遊在明清家班中絕無僅有。李漁每到一處,都以戲會友,備受戲曲名流們的歡迎。李漁不僅在大本營南京營造了別墅芥子園,就在寸土寸金的蘇州,也在百花巷內置辦了自己的寓所,而這些地方都曾是當時戲曲名流交流藝術的場所。
就在李漁家班聲譽鵲起、蜚聲海內的時候,一場變故發生了,康熙十二年(1672),年方19歲的家班台柱喬姬因積勞成疾而英年早逝。1673年,家班的另一台柱,也是19歲的王姬又因病撒手西歸。這對李漁的戲曲活動事業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家班從此一蹶不振,逐漸解散。李漁在悲痛之餘,強打精神寫下了《喬復生王再來二姬合傳》。喬王二姬不僅是李漁家庭戲班裡不可或缺的主角,更是他生活上的伴侶,藝術上可以與之促膝交流、切磋的紅顏知己。
《喬復生王再來二姬合傳》一文敘李漁與二姬相識、納蓄及共同生活,直至二姬臨終的經過。其中詳細地描寫了二姬由不曉南音的北方女童,在短期內便能熟練使用吳語演唱南戲,成為名角,以及二姬患病臨終前生離死別的悲傷場面,情感真摯,筆調淒楚,催人淚下。
“二姬之年,皆終於十九。再來少復生一歲,死亦後一年,噫!予何人哉?嘗試捫心自揣,我無司馬相如、白樂天、 蘇東坡之才,石季倫之富,李密、張建封之威權,而此二姬者,則去文君、樊素、朝雲、綠珠、雪兒、關盼盼不遠,是為何故?”

藝術形象

2006年電視劇《風流戲王》,徐葉娜 飾 王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