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晚,王奇連續五天實施手術搶救患者,過度勞累出現頭痛症狀,完成手術後暈倒在家門口。從昏迷中醒來時,他預感自己情況不好,囑託趕來的同事停了他第二天所有手術。
2013年12月1日清晨,王奇因腦出血搶救無效去世,帶著眷戀和遺憾,永遠地離開了他所熱愛的醫療事業,離開了他傾注全部心血一手創建的心外科,年僅49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奇
- 逝世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職業:心血管外科醫生
事跡,逝世,
事跡
2004年10月,武警部隊心臟病研究所在武警總醫院掛牌成立,王奇作為急需引進人才,擔任該科學科帶頭人。當時的心血管外科只有一名醫生、一名技師、一台用了15年的體外循環機,沒有監護室,一年只能做13台手術,多數還需外請專家。
科室籌建初期,從監護室的布局、儀器購置,到人員培訓、充實力量,王奇都親力親為。他帶隊四下山西、七上內蒙古、三赴沂蒙,走村串戶為貧困老百姓義診篩查先心病,一步步擴大病源,精心做好每台手術,向打造品牌學科發起了衝鋒。
“醫生一把刀,病人一條命,手術室里只有直播,沒有彩排”
在王奇的辦公室抽屜里,看到了一個火柴盒、一隻持針器、一個握力器。他的同事說,心血管外科手術強調巧、穩、準、輕、快,技術要求很高。王奇為了嫻熟地運用持針器夾住肉眼幾乎看不清楚的小針,手不發抖,一直備著這三樣道具,沒事兒就把手伸進抽屜做“針線活”。
12歲的患者琳琳,患有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共同動脈乾,手術風險高、難度大。為了保證手術成功,王奇詳細查看病人資料,精心制定手術方案。術前的充分準備,讓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但術後早期,琳琳一度出現了嚴重腎功能不全、無尿,處於極度危險之中。王奇堅持24小時陪伴在患者身旁,密切觀察心腎功能變化。經過7天7夜搶救,琳琳轉危為安,又一個生命經他的手得到了延續。
3歲的維吾爾族小姑娘凱迪爾耶,因為心臟病的緣故導致前胸變形,一層薄薄的皮膚下,都能看見那顆小小的心臟在跳動。王奇反覆研究病情後,大膽採用外科修補術,僅用不到25分鐘,就用滌綸補片修補好缺損處,小女孩第二天就從重症監護病房回到了普通病房,獲得了新生。
短短9年時間,王奇帶領科室人員努力提高診治先天性心臟病、大血管疾病等疑難危重病的技術水平,將手術併發症及死亡率降到了百分之一以內,完成了10公斤以下小兒外循環心臟手術300餘例,開展的不停跳心臟手術技術、超濾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他先後帶領團隊完成心臟手術3643例,居北京地區綜合醫院前列,科室被評為全國扶殘助殘先進集體。
王奇曾對妻子說:“我每天面對一群心臟病患者,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有年逾古稀的老人;有身家過億的老闆,也有貧困如洗的窮人,儘管他們情況差異巨大,但只要他們選擇了我,就是把生命交給了我,我就要盡心盡力為他們服務好。”
為了不讓患者等待,王奇如果不出差,從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2至3台手術,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廁所,在手術室從早忙到晚。他將自己的電話號碼毫不猶豫地公開,掛在每一位患者的床頭,以便患者隨時可以找到他。他到武警總醫院9年,從未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連續幾年生日都是穿著手術衣在工作崗位上度過。
幾百元的止血海綿和上千元的止血膠棒雖然用起來省時省力,但為了給貧困患者省錢,王奇都是依靠精湛的技術止血;心臟瓣膜病患,能修復就絕不讓病人換掉;很多的患者來手術時路費都是借來的,甚至賣掉家中的牛,王奇不僅發動科室的醫護人員為患者捐錢,幫患者搬行李,還叮囑科里的醫生,吃飯回來帶饅頭熱好包好送給他們。
長期站立超負荷工作,王奇膝蓋積水嚴重,患上了高血壓。膝蓋積水疼痛難忍,就靠牆坐著喘口氣;做手術時高血壓頭痛,他就讓護士使勁揪揪他的頭髮,然後接著做。
逝世
2013年12月1日清晨,王奇因腦出血搶救無效去世,帶著眷戀和遺憾,永遠地離開了他所熱愛的醫療事業,離開了他傾注全部心血一手創建的心外科,年僅4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