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金鰲島十天君之一的王天君的聖誕日為農曆六月十六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天君誕
- 有關傳說:居民為感謝“王天君”的德澤
- 拜香習俗:來自於山天君誕。
- 雕像時間:清初順治十七年
歷史傳說,習俗沿襲,
歷史傳說
“王天君”-據當地耆老陳述:早年有位道士土牛,曾在龜山島鬧事(放符仔),讓全島不太安寧,後來被“王天君”降伏,居民為感謝“王天君”的德澤,將全社最大的祭典由“媽祖”誕辰改為“王天君”的生日(六月十五)。一年之中,除了過農曆年或遇颱風休息外,只有這一天所有的漁船都不出海。行之多年的“做六月半”和7月12的“普渡”祭典仍持續至今。
王靈官,也稱王天君,全稱“ 豁落靈官王天君”。原為湘陰之廟神,無姓氏。西河薩真人見其廟血食太重,故以飛符火焚其廟,王靈天君被燒成火眼金睛,一怒之下,向天庭奏報,玉皇上帝於是賜予慧眼金鞭,使其暗中跟隨薩真人,見有出差錯時,便可一報前仇。但經過數年,真人未有過失,內心佩服,於是拜真人為師,行恃左右,真人乃辟八卦以“王”為其名;並上奏天庭,錄為雷部二十四神中能興雲助雨之神,並職司教訓做壞事之人,因而成了道家護法監壇之神。
在台灣把王天君當作主神來祭拜的較少,但是在大陸道教宮觀多在山門設天君殿,作為護法神。由於王天君得到薩真人的真傳,使其道術成名且發揚光大,其後又深受明朝皇帝的信賴,封為“隆恩真君”,可見在民間王天君是相當客群人信仰的。
習俗沿襲
拜香習俗來自於山天君誕。解放前,天君誕是福州影響最大的宗教節日,前後三天轟動全市。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朝山燒香日夜不斷,還影響遠及永安、莆田、寧德等地。
天君殿內原塑有約十米高的王天君立像。與一般慈眉善目的佛像、道像不同,它更像怒目金剛,身穿鎧甲,雙目圓睜,滿臉兇相,右手執鞭高舉,左手做個伸出中指向前狀(福州習慣中這是十分不恭敬的)。據說此像是清初順治十七年(1660年)耿精忠封藩於閩時塑的,這種樣式意思是對清廷說:你算什麼東西,吃我一鞭!果然,1674年(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就在福州舉兵回響吳三桂叛清。
福州是個道教影響比較重的城市,有裴仙師、九爵主,王天君。如今福州辦天君誕時,各類香燭暢銷,有的賣的香有碗口粗三四米高,得幾個人抬上山去點燃。天君誕那天,于山人山人海,天君殿更是香燭不斷,可以說濃煙燻得人直流淚。也是當地百姓信徒祈求平平安安,一切順意的一份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