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小行星17693號。發現於1997年2月15日。王大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在光學科學和技術的創立者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大珩
- 分類:小行星
- 發現時間:1997年2月15日
王大珩,小行星17693號。發現於1997年2月15日。王大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在光學科學和技術的創立者之一。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男,漢族,中共黨員,江蘇吳縣人,生於日本東京。“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原...
王大珩,小行星17693號。發現於1997年2月15日。王大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在光學科學和技術的創立者之一。...
王大珩,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現代光學技術及光學工程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江蘇省吳縣人,1915年生於日本東京。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大珩學院,揭牌儀式2013年7月19日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舉行。中國科學院大學批覆,同意以長春光機所為基礎,成立中國科學院大學大...
作品目錄 王大珩先生小傳 訪談實錄 訪談隨想 王大珩先生印象(李鳴生) 附錄 科學之光――記王大珩院士(吳水清) 科技勛今猶健――訪第三屆北京市科協主席王大...
嚴濟慈與光學家王大珩、學生王兆雄在一起,左為王大珩。現收藏於嚴濟慈紀念館。...... 嚴濟慈與光學家王大珩、學生王兆雄在一起,左為王大珩。現收藏於嚴濟慈...
蔣築英(1938-1982),浙江省杭州人,中共黨員,全國勞動模範。1956年考上北京大學物理系。1962年,考取著名光學家、長春光機所所長王大珩的研究生,後一直在該所從事...
在東京氣象台期間,王應偉得研習氣象、地球物理、天文諸學科,並從事實地觀測。1915年回國時,他已屆38歲中年。回國前的6個月,王應偉的兒子王大珩在日本出生。他...
由於在光纖技術領域所做出的重要貢獻,1999年被聘為全國首批長江特聘教授,200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1年榮獲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2003年獲全國“...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前身是大連理工大學物理系,始建於1949年。物理系的創始人是著名物理學家、兩院院士王大珩先生,他擔任了首任物理系系主任。2006年在物理系的...
王大珩 中國近現代 1915年—2011年 江蘇吳縣 中國光學之父 王稼祥 中國近現代 1906年—1974年 安徽涇縣 中央政治局委員 王淦昌 中國近現代 1907年—1998年 江蘇...
2 張存浩,王大珩 21世紀中國科技發展戰略若干問題的討論 《科研管理》 1998 3 張存浩 科學道德建設與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科學中國人》 2003 4 沙國河,張存浩 分...
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 中國科學院先進工作者 中國科學院優秀共產黨員 全國先進工作者 香港城市大學、英國女王大學、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等大學的名...
基於此,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科學家向國家提出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中國高技術的建議。經過鄧小平批示,國務院批准了《高技術研究...
王大珩光學獎,金國藩青年學子獎學金 性別 男 所屬部門 現代光學研究所 學歷 博士 所學專業 光學工程 研究方向 納米光子學微納米尺度光學感測 目錄 1 人物...
1996.04 《未來世紀的巨子 第2集》 王大珩,高景德主編 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 2005.01 《交流電機及其系統的分析 第2版》 高景德,王祥珩,李發海著 北京:清華大...
2011年 馬中佩、陳竺、王振義 譚榮根、中國國家大劇院、日本新澙華僑總會及福島華僑總會 林丹、林書豪 葉德嫻、周仰傑 劉路 王贛駿 緬懷人物:黃苗子、王大珩、蔣英、...
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