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年

王大年

王大年,男,60歲,上海機械施工公司副總工程師,高工,中共黨員,王大年同志工作兢兢業業,技術精益求精,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上做出了顯著成績,取得多項國際先進水平的發明和科技成果,促進了企業的科技進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大年
  • 外文名:Danian Wang
  • 國籍:中國
  • 職業:上海機械施工公司副總工程師
  • 性別:男
工作特點,技術套用,個人評價,

工作特點

王大年在工作中重視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套用,注意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施工工藝相結合,思路比較開闊,“點子”比較多、比較新,從而孕育了較多的成果。

技術套用

王大年的新點子、新思路在東方明珠電視塔天線鋼桅桿地面組裝整體提升安裝工藝技術這一國際領先水平的成績中發揮了較大作用。首先,由於要在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東方明珠電視塔中安裝世界最大的天線鋼桅桿(長188米,重450噸,安裝在350米高空),用傳統的施工工藝和設備難以勝任,因此王大年帶領課題組經多方探討,反覆研究,提出了“地面組裝,整體提升安裝的新工藝,不僅為成果的取得和工程的完成起了開拓作用,而且為鋼結構施工工藝和技術的進步開創了新路子。其次,在提升承重體上擯棄了當時常用的硬管、元鋼鋼筋等常用材料,通過充分調研,找到了高強度低鬆弛的鋼鉸線作為承重件,解決了課題的基礎性問題。再次,在提出以鋼鉸線承重,以液壓千斤頂為主要提升設備的基礎上,又提出套用計算機控制提升過程的技術路線。當時在建築施工領域套用計算機進行工程控制的還不多,有關方面的認識也停留在傳統控制技術上,因此,既要有創新意識,又要有不怕困難、勇擔風險的精神,方能堅決提出並堅持實施這一技術路線。另外,以王大年為首的機施公司科技人員還提出了研製垂直保持器,實現不用配重的高重心提升,研製精度可調到導輪、導軌系統,確保鋼天線桅桿懸臂安全出調等等新點子,新思路,使整體提升一次成功。目前計算機控制的液壓整體提升新工藝已在東航40#機體3200噸鋼屋蓋安裝等工程中成功套用。其中不設施工柱,就利用永久柱進行整體提升的方案,在150米跨度的大門處不設臨時支承,以針對吊點多、荷載差異大的難點制定的技術方案等等,進一步發展了整體提升工藝,在建築施工技術特別是超大型鋼結構施工技術方面,揭開了新的一頁。
王大年王大年
在上海三年大變樣的重點工程南浦大橋建設中,王大年同志的新點子、新思路也是不少的,例如,通過研究計算,提出對西主引橋大跨度砼曲線箱梁採用二台300噸進行高空抬吊,並設計研製了雙向平稀鋼帶專用吊具,解決了曲梁一次吊平問題。又針對現場場地小,水平運輸條件受限制等情況,提出象種多季稻,種一批、收一批一樣,採取5批預製構件,做一批吊一批的方案妥善解決了施工問題。還提出用建築垃圾加固起重機行走路基的建議。經過嚴密的計算試驗,取得成功。這樣節約了地基加固材料和費用,又節省了現場建築垃圾向外運輸處理的費用。因此這一“點子”不僅在技術上行得通,在經濟上也效益可觀。
王大年在上海電視塔(青海路)156米塔架整體起扳工程中,也有很多點子和思路。首先是針對電視塔架的結構特點、現場條件以及當時的施工技術水平,提出了地面組裝後整體扳起來的施工方案。在實施這一方案過程中又有許多新思路,例如,根據計算,起板時主地錨受力是432噸,而當時常規的地錨最多只能受30-40噸。他想採用永久性人防結構作為地錨。又如,採用雙迴轉法巧妙處理裝拆70米人字巴桿和塔架整體地扳的關係。先立裝二層塔架,利用二層塔架臥裝70米人字巴桿;再將二層塔架板臥(以便地面拼裝整個塔架),同時將人字巴桿豎起來;最後在將156米塔架扳起時又將人字巴桿放臥。這樣既做到一舉多得,又確保塔架豎立後位置正確。這一巧妙的方法,既節省了地錨費用,又可確保地錨作用,確保起扳安全。

個人評價

王大年同志多年來在施工設備改造改良方面也出了不少點子,搞了一些發明,為設備挖潛,提高能力發揮了作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