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士禛紀念館
- 位置:山東淄博市桓台縣新城鎮
- 占地:1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1986年12月9日
簡介,展館內容,舉辦活動,王氏家族,簡介,王重光,王之垣,王象乾,王象晉,王士祿,展覽與藏品,王漁洋故居,四世宮保坊,園林風光,齊魯望族,忠勤報國,地理位置,
簡介
王士禛紀念館占地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分東西主跨兩院,設七個展室和石刻室。其中石刻展室,展出國家三級以上刻石一百八十五塊。有王羲之、王獻之、柳公權、顏真卿、虞世南等歷代名家的集字刻石,還有明代董其昌、邢侗等著名書法家的真跡刻石。可以說囊括了自漢代至明以來的所有書法大家的作品,可謂“琳琅滿目,海內知名”。王漁洋生平展室,展出王漁洋詩文著述、手稿、印章、康熙帝御賜王漁洋的“信古齋”、“湘竹金扇”“聖旨”等珍品的照片。從“家學淵源”、“秋柳結社”、“揚州徵集”“蜀道驛程”
展館內容
“刑部任上”“一代文宗”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王漁洋歷仕及詩文的一生,為人們了解和研究提供了詳實、直觀的資料。石刻園是在忠勤祠東跨院的基礎上,與古代園林建築相結合修建的。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元代禮部尚書散曲家張養浩的“蒼雲”“振玉”兩巨型太湖石和國家一級石刻“水月松風”亦在園中陳列,供遊人觀賞。
舉辦活動
王士禛紀念館十幾年來,成功舉辦了“桓台國際王漁洋學術討論會”和全國、省、市級王漁洋學術討論會四次,共收集論文160餘篇,先後出版《王漁洋研究論集》、《桓台國際王漁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王漁洋詩友錄》、電視劇本《王漁洋》等10餘種著述計150多萬字。
王士禛紀念館所轄忠勤祠、漁洋祠、漁洋墓、四世宮保坊等,每年接待遊客約五萬人次,其中包括數以千計的國外友人和港澳台同胞。
王氏家族
簡介
王重光
王重光(1502——1558)自廷宣,號濼川,王麟次子。明嘉靖十六年舉人。嘉靖二十一年進士。由工部主事升戶部員外郎,主持九江關稅,不貪一錢一物。後守衛大同,不附權貴,平凡寬獄。調守上谷,上奏章《陳述機宜十二條》,都重款要。因忤逆閹黨劉瑾,調任貴州左參議,分守貴寧、安平二道,奉命平息叛亂。他單騎入苗寨諭降,歸附者3萬餘眾。時值北京重修三殿,遂在貴州一帶採辦大木。因親歷險危,調查勘采,茹瘴飲嵐,勞瘁而死。嘉靖皇帝贈“忠勤可憫”匾額,貴州士民公舉入布政司名宦祠,於永寧縣立忠勤祠,其後人亦在新城立忠勤祠紀念。
王之垣
王之垣(1527——1604)字爾式,小字承志,號見峰,嘉靖三十七年戊午舉人,壬戌(1562年)進士。重光次子。授推官,仕至戶部左侍郎。正色立朝,事上接下,皆以誠相待,有古大臣之風。事詳《明史》《新城縣誌》。
王象乾
王象乾(1546——1630)字字闊,號霽宇,之垣長子。明隆慶四年亞元舉人,連科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曾多年鎮守薊遼,聲震九邊。因治軍有方,83歲時,明廷以特旨起用,行邊視師。死後贈太師,《明史》有傳。
王象晉
王象晉(1561——1653)字字進,一字康侯,號康宇,之垣三子。明萬曆三十二年中進士,授中書舍人。明萬曆四十一年考選,升任翰林、御史等職。當時,魏忠賢閹黨之禍熾盛。他與兄王象乾(兵部尚書)都是東林黨人,閹黨丌詩教、韓浚等力圖拉攏他倆入伙,許諾可升官發財。王象晉斷然拒絕,遂觸怒閹黨,被迫害辭職歸里。數年後,王象晉被起復任職,歷授河南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等職。在河南期間,蘭陵王的母親劉氏仗勢誣陷許州50多名儒生,經王象晉慎重調查,確認儒生冤案,駁回蘭陵王母的誣告。蘭陵王在郡縣驕縱跋扈仗勢欺人的行為有所收斂。當地百姓稱讚王象晉為政公平。
王象晉為人寬厚,見義勇為,樂於助人,仕途中受閹黨迫害,他辭官歸里。晚年優遊林下,從事園藝和醫藥的研究和著述。自號“明農隱士”,甘為農圃,有時到田間做些輕微勞動,詢問老農種植經驗。經常教育子孫不要矜誇門戶,努力做好功課,多做好事。他一生著述頗多,有《二如堂群芳譜》28卷,《賜閒堂集》20卷,《清寤齋心賞編》,《剪梧載筆》《秦張詩餘合壁》等行世。
王士祿
王士祿(1625——1673)字子底,號西樵,漁洋伯兄。清順治十二年進士,初官萊州教諭,後為吏部考功員外郎。學力深厚,擅長詩文,愛好王維、孟浩然的田園詩,與三弟王士祜、四弟王士禛以文名傳世,時稱“三王”。著有《十笏草堂集》、《王考功集》、《表余堂集》、《辛甲集》、《上浮集》,與王士禛合著《燃脂集》百餘卷。載《四庫全書存目》。王士祿因喪母過於悲傷,後病逝於新城故里,時年49歲。
展覽與藏品
王漁洋故居
王漁洋故居位於桓台縣新城鎮城南村,建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是王漁洋在其曾祖王之垣所建長春園故址上修繕而成,又名西城別墅。故居現占地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漁洋幼承家學,早慧聰穎,8歲能詩,12歲能賦,17歲應童子試,郡、邑、提學三試第一,18歲中舉,25歲中進士,26歲授揚州推官,累官至刑部尚書。王漁洋為官45年,在康熙身邊做官27年,蒙特旨入翰林,是有清以來由部曹改詞臣第一人。王漁洋既是一位內閣重臣,又是文壇領袖,一生著述36種560餘卷,創作詩歌4000餘首,首創詩論“神韻說”,被尊為“一代正宗”,康熙皇帝精選其詩作300多首編成《御覽集》,供隨時翻閱。
為有效宣傳漁洋文化,打響桓台地域文化名牌效應,2009年10月,王漁洋故居保護修復工程正式啟動,嚴格遵循尊重歷史、保護地方文化、修舊如故的原則,由北京古建研究所設計施工方案,曲阜園林古建公司建設施工,浙江龍邦裝潢公司負責展陳設計施工。截至2013年底,完成了古建修復、園林綠化、陳列布展等工作,投資6000餘萬元。故居修復工程被省市專家組認定為省、市文博系統的亮點工程和樣板工程,不僅得到了國內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的高度評價,而且被古建設計專家馬炳堅收入古建名著《大壯營造錄》,在全國發行。故居展陳被驗收組專家稱為“優質精品工程,名人故居現代典範之作”。
修復後的王漁洋故居主要包括生活區、生平區、園林區、祭祀區四大遊覽專題與遊客接待中心、研究中心兩處辦公區。在遊覽專題方面,生活區主要是通過明清時期的建築和家具展示王漁洋當時的生活原貌;生平區是以現代化博物館的展陳方式,分層次介紹王漁洋的讀學文政風采。
2013年10月,王漁洋故居開始試運營,向社會開放。開放以來,得到了全國、省市縣各級領導,學術界、文化藝術界、教育界以及社會各界民眾的高度認可,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山東電視台、齊魯晚報、桓台大眾、山東文博網、王士禛紀念館等幾十餘家報刊媒體撰文報導。中國詩詞協會、商務印書館等專家、學者前來品讀漁洋文化並讚不絕口。桓台二中、桓台縣實驗中學、桓台縣實驗學校、新城中學、陳莊中學、韓家國小、昝家國小等幾十所學校的五千餘名師生前來舉行模擬長征、國學與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淄博市檢察院、桓台縣法院、衛生局、電力公司、新城建工、高青縣人行等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前來接受廉政教育。漁洋故里的國學、愛國主義和廉政文化已經逐步推向全國。
四世宮保坊
四世宮保坊坐落在桓台縣新城鎮的城南村。四世宮保坊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今已有近四 百年的歷史。它是為表彰當時兵部尚書王象乾“總督薊遼”“威名著九邊”,保衛明王朝有功,為萬曆帝特許建造的。同時,追贈其上三代,父親王之垣、祖父王重光、曾祖父王麟,均為“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因此稱“四世宮保”坊。
四世宮保坊,是新城七十二座牌坊的唯一倖存者,也是國內唯一的磚坊。該坊為磚石結構,以磚為主。坊高15米,寬9.2米,深3.3米,占地30餘平方米。為三門四柱一牌樓式,形式為中間高兩邊低的宮殿樣式。它融人文、建築、雕塑、書法、繪畫等藝術於一體,既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又有很重要的史料價值。該坊自下而上的構造是:最下為方形巨石底座,分三層,每層四周均有精緻浮雕。底層雕有蓮瓣,中層雕有雲朵,上層雕有龍駒、麒麟、松鹿、奔獅、靈芝、浮雲等,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基座上開三拱門,中間大,兩邊小,對稱和諧。門楣上雕有二龍戲珠,活靈活現。尤其是基座上雕刻的八尊石獅,分踞前後,雌雄各4,形態生動。雄獅腳踏繡球,回首張望,雄姿勃發,雌的懷抱幼獅,俯首凝視,極盡母愛之情。大拱門之上,嵌有上下兩塊石匾,下為功德匾,鐫刻著王氏祖孫四代的名諱、職銜、和誥贈。上匾鐫刻著“四世宮保坊”四個大字,字型工整,筆力遒勁,相傳為大書法家董其昌手筆。關於董其昌題寫坊名,至今還流傳著一個“一字值千金”的動人故事:王象乾被恩準建造“四世宮保”坊,深感榮幸。為使該坊更加顯明增色,特意聘請當時著名書法家董其昌為坊題字,並贈送1000兩銀子作為潤筆費。董其昌深明王象乾意圖,便鄭重的用正楷書寫了“四世宮保”四個大字。當天晚上,董其昌在王宅後花園散步,聽到王家下人正在議論:“都說董其昌書法好,號稱‘書畫雙絕’,論寫正楷字,還不如洞庭四叔(王象鹹,號洞庭,明著名書法家)呢?1000兩銀子花得太冤了”。董其昌聽了這話非常氣憤。翌日,即告辭王家說到濟南門生處玩幾天,然後回京。王家送走董其昌以後,展開題字一看,“四世宮保”中少了“宮”字。王象乾十分焦急,派叔弟王象春去濟南問明原委,不料董已離濟而去。董門生沉著臉說:“何不請自家人補寫一字呢?”王象春心裡明白,經過再三請求,門生才講明原委,並說:“恩師路過寒舍,使留下一個‘宮’字,如果用還需要再出1000兩銀子”。王象春知道董其昌聽了下人的閒話,故意帶走“宮”字,只因“千金易得,一字難求”,於是,從濟南籌借了1000兩銀子,買回“宮”字。
該坊前後額楣兩側均雕刻注有“玉音”的楹聯,下端皆有精雕蓮花承托。在楹聯和額楣四周雕刻著精緻的飛禽走獸,山水花卉,有的浮雕,有的透雕,有的圓雕,皆精雕細琢,技藝精湛。坊外側圓柱上雕有二老二少古代人物,形象端莊,栩栩如生。
坊頂飛檐斗拱,透雕花脊,脊上8跑,每跑兩獸,高踞瓦脊。檐角懸有風鈴。頂脊中央雕塑 “麒麟馱寶瓶”,高居坊顛。坊檐下正中鑲嵌注有 “聖恩”二字的匾額,表明該坊至高無上的規格。
四世宮保坊造型別致,氣勢雄偉,工藝精妙,古樸典雅而聞名遐邇,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而精湛的建築技藝。
該坊已被列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園林風光
醉心旖旎風光。此處松青水秀,鳥語花香,天高氣爽,景色怡人。振玉、蒼雲二石,一如高聳靈芝直插雲霄,一如冉冉雲朵盈舞翩翩;百鹿石上,鹿態各異,或奔跑跳躍、嬉戲打鬧,或臥坐休憩、深思遠望,美不勝收;望月亭下,既可吟詩對唱,以文會友,又能觀看湖中紅鯉跳躍龍門,品其悠然自得之樂;白雲軒內,極品茶道與豐富的文化產品令遊客來而忘返;水月松風石屏,則可讓疲憊的心靈在繁華浮躁的喧囂中得到深深的靜謐……可謂,綠樹環繞,紅花映照,碧波蕩漾,馨風昂揚,融自然與人文景觀與一體,好一派風光!
齊魯望族
洞察“齊魯望族”奧秘。新城王氏注重對家族子弟進行嚴格的科舉教育,“每夜五鼓即起,終年在書屋;每日讀經史畢,作文七篇,缺一不可,曠一日不可;一文不佳,責有定數”,而且有系統地對他們進行文學、詩學和經世致用之學的培養,因此其家族不僅名宦滿門而且文人輩出,既有文臣也有武將。湧現出王山立、王兆禹、王象豐等多名武進士、武舉人,位居將軍;成就了《群芳譜》這種冠蓋文學、農學等多領域的名著;造就出王象春這種豪情萬丈的詩人;孕育出王漁洋這種統領清初詩壇五十年的一代正宗。
忠勤報國
感受“忠勤報國”底蘊。“所存者必皆道義之心、所行者必皆道義之事、所友者必皆讀書之人、所言者必皆讀書之言”的家訓彰顯出王重光及新城王氏家族學優則仕與修齊治平的價值觀、人生觀;“平蠻功成”與“督木殉職”,既展示了王重光的大智大勇,也凸顯出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
地理位置
王士禛紀念館
郵 編: 256403
乘車路線:濟青高速轉濱萊高速——桓台路口(2公里)
濟南——新城(100公里)
張店——新城(20公里)
索鎮——新城(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