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墓群位於荊州市八嶺山鎮,面積約40平方公里。八嶺山古稱“龍山”,又名八寶山。保存有墓冢四百餘座,以楚墓為主,有少量明藩王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墓群
- 地理位置:荊州市八嶺山鎮
- 面積:40 km
王墓群位於荊州市八嶺山鎮,面積約40平方公里。八嶺山古稱“龍山”,又名八寶山。保存有墓冢四百餘座,以楚墓為主,有少量明藩王墓。
王墓群 王墓群位於荊州市八嶺山鎮,面積約40平方公里。八嶺山古稱“龍山”,又名八寶山。保存有墓冢四百餘座,以楚墓為主,有少量明藩王墓。
安丘王墓群位於曲阜城北30公里、王林村以北、東、西、北三面環山。三座墓呈“品”字形,是明代早期的一處王墓群,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兩座封土完好,一為圓丘型,徑80米,斜面高35米,是用黃粘土加砂夯實而成。一座封土東西寬24米,南北長40米,斜面高度20米。另一座於1958年被夷為平地,挖掘時...
漢王墓簡介 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墓葬:江蘇省,漢楚王墓群 IV-63。漢楚王墓群位於江蘇省徐州市境內,徐州附近的楚王山、小龜山、東洞山、北洞山、南洞山、臥牛山、馱籃山、獅子山等處。共八處二十餘座。是西漢十二代楚王的墓, 已發掘或清理的有小龜山、北洞山、東洞山、馱籃山、南洞山和...
八嶺山明代王墓群 八嶺山明代王墓群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是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明代藩王墓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桂林市郊堯山西麓,東起大圩鄉流水山,西至穿山鄉望城崗,南抵柘木鎮大圓嶺,北達甘棠鄉老虎嶺,南北15千米,東西7千米。有王、妃、將軍、中尉及其宗室墓320餘座。其中有王、妃合葬墓11座,厚葬次妃基3座。每座王陵的建築布局均呈長方形,中軸線上是陵門、中門、享...
漢代長沙王陵墓群,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南起天馬山、北至望城縣玫瑰園的狹長地帶,大多於湘江西岸沿低矮山丘蔓延,區域總面積達30平方千米,是漢朝時期的古遺址。漢代長沙王陵墓群是漢長沙國王室及成員墓,已發現與長沙王陵墓群相關的各類遺蹟點23處,其中已發掘者5處。墓葬規模普遍較大,皆為一山一墓,上部建有大型...
明靖江王墓群 明靖江王墓群,明代古墓群,位於桂林市堯山掛紙山,廣西壯族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慶王墓,又稱“明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的羅山東麓。埋葬著有慶靖王、慶康王等九世慶親王和一位端和世子,以及真寧王、安化王等慶王分封的諸王和嬪妃們,是一處較大的明代王墓群。朱㮵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第十五子(《明史》稱第十六子),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受封慶王,就國於今...
但因戰亂等歷史原因,如今除墓冢外,原先的碑亭、塋城、大殿、配殿、祭台等建築物,多已不存。2001年6月25日,明楚王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朱楨就藩武昌後選定龍泉山為塋域。1982年,文物部門對楚昭王墓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整。1988年...
中山穆王墓 中山穆王劉暢墓,位於定州市北陵頭村,墓葬形式為磚石墓。陵北村漢墓 漢中山王墓陵北村137號漢墓,其葬式結構為“黃腸題湊”葬制,墓室東西長14.8米,南北寬12米,墓道東西長6.5米。特點 漢中山王墓墓群中已發掘的劉興墓、劉焉墓、劉暢墓均是以磚石砌成的複雜墓室結構。東沿里墓群發掘的17座漢墓...
漢魯王墓,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和鄒城市境內,是西漢時期魯王的陵墓群,共有漢墓八座,葬有漢魯國十王,發現於1970年。漢魯王墓均依山開鑿,墓門皆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
明代周王墓群,位於今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許昌市禹州市、開封市,共三處墓區,滎陽墓區包括周簡王、靖王、懿王、惠王、悼王等墓。開封墓區僅周憲王墓。禹州墓區包括被封為周王的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周定王墓、第七代周王朱睦㰂的周恭王墓及第十代周王朱肅溱的周端王墓,其中周定王墓為第七批全國重點...
小田溪巴王墓群位於重慶市涪陵區白濤鎮陳家嘴村小田溪烏江西岸一個小山坡上,距城區20千米, 面積8萬平方米。墓群簡介 從1972年起,重慶市博物館、四川省文物考古所等單位先後在此進行了4次發掘清理和一次中日聯合物探工作,共發掘清理墓葬9座,出土大批戰國時期珍貴文物。2002年9月至12月,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對...
簸籮村王氏墓群 簸籮村王氏墓群為敘永縣文物保護單位。簸籮村王氏墓群位於摩尼鎮,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墓葬。2019年12月18日,敘永縣人民政府公布簸籮村王氏墓群為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為南北朝時期墓葬群,位於榆次區什貼村西北。被列入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地面六座封土堆,當地人俗稱“王墓”。墓葬散布在黃土高原的塬峁之上,面積約8萬平方米。據史料記載,古墓中其一為北齊中書令韓軌之墓。該六座封土墓和已探明的另1座無封土墓,同為韓軌家族墓葬。墓葬均為帶天井、過洞、斜坡墓道的...
“隰川五王”古墓群,是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隰川王府五王”以及其後裔的“陰宅”。繼2003年在晉城市體育場發現大面積的明代墓群之後。2004年2月24日,晉城市文物部門又在該市城區東環路東段的晉城市果品冷庫院內發現“隰川五王”王室及其後裔墓群。考古發掘 2004年2月17日,“隰川五王”古墓群古墓...
1977年,臨淄墓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淄博市政府撥款建“四王冢”石質標誌一座,以示保護。1984年,二王家和四王家前分別樹立保護標誌,由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保護管理。1988年1月13日,田齊王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14日,淄博市政府...
永樂元年,朱守謙謫長子朱贊儀復藩桂林,從此世代相襲靖江王,先後承襲王位14人,延續了280年,一直到清兵攻克桂林(1652年)。景點組成 靖江王陵中有11人座王墓,襲王位的次妃墓4座,將軍、中尉、宗室、王親藩戚等墓共約320餘座。分為六類 靖江王墓群依其地面規制及死者身份可分成六類。第一類是王妃合葬墓,...
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將章邯攻趙王歇,趙王城毀壞,以後逐漸變為廢墟。1997年10月,趙王陵2號陵被盜,大批文物被販運出境;次年,販賣到國外的文物完璧歸趙,移交到邯鄲市博物館。遺址特點 綜述 趙王陵共有五座陵,自西南向東北分布排列,其中三座位於叢台區三陵鄉,定名為“寺西窯墓群”,兩座...
明蜀王陵以僖王陵為中心,形成了一處類似北京十三陵的王陵墓葬群勝跡,是明代(1368~1644年)藩王蜀王的家族陵墓群。根據考古發掘和探測,在這一地域方圓五千米的範圍,已經發掘或者探明的就有僖王陵、懷王陵、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黔江悼懷王墓、僖王趙妃墓、僖王繼妃墓、定王次妃墓、半邊墳郡王墓等十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