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十四歲時,縣京劇團招學員,由學校推薦被錄取為預備班學員。在贛榆縣京劇團三年,雖然沒學多少折子戲,但是她的意志卻得到了磨練。
履歷
王善平有個幸福的家庭,兒子聰明、勤奮、好學,2008年上大四,先生是南京市京劇團團長。2002年,王善平離開了奮鬥近三十年的舞台,進入省戲校當老師。
她的學生們在參與國內外節目交流和各種比賽中均有佳績。其中,她培養的學生獲得“
中國少兒戲曲藝術”金花獎和“首屆江蘇少兒戲曲小梅花”獎稱號。因此,她受到了
江蘇省文化廳、省文聯、
中國戲劇家協會的表彰,並榮獲全國“園丁獎”。課餘時間,王善平一頭扎入京劇研究上。先後出過多輯VCD、DVD唱碟,把她的研究成果與熱愛
京劇藝術的人分享。她的個人專訪還在
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播出。
2008年11月10日晚,贛榆縣泥鰍之鄉“金色律動”及墩尚中學50華誕大型電視文藝晚會上,王善平表演了《
紅燈記》、《
紅梅贊》、《
龍江頌》等現代京劇選段。
天性鑄成戲劇追求
王善平,因“文革”隨父母下放到贛榆縣墩尚鎮西韓莊村,天生
愛動好唱的王善平,在村里是出了名的。那年月,只有“樣板戲”可唱,她就跟著
戲迷的父親整天聽收音機學唱戲,以至於整場、整段的戲都能一字不拉地唱出。十四歲時,縣京劇團招生,學校推薦了王善平。她的天賦得到了展示,被錄取為預備班學員。經過幾個月的培訓,團里只留下了四個學員,王善平就是其中之一。成了隨團學員,從此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涯。
贛榆縣劇團的條件十分艱苦,沒有象樣的場地、沒有象樣的道具,生活也非常清苦,可王善平一心只想學好戲,從不喊苦叫累。縣劇團要經常走村串鄉巡迴演出,有時一天要走上七、八十里地,對於小小年紀的她來說,也從沒說過一個苦字。雖然學員只能跑跑龍套,可她卻做得十分認真,平時練功從不馬虎,老師教戲學得最快,深得劇團領導和老師們的喜愛。
在贛榆縣劇團三年,雖然沒學多少戲,但是她的意志卻得到了磨練。1979年,王善平考入了江蘇省戲劇學校,從此,王善平開始了她執著的戲劇人生追求。
磨礪成就輝煌成就
王善平想起上學時說:“學藝的開始都是要吃苦的。”由於有吃苦的精神和紮實的功底,在省戲校學習期間,王善平年年都得獎,同時學校也派出最好的老師教她,曾得到劉琴心、沈小梅、蘇少舫、李硯萍等老師的親傳。特別是跟劉琴心老師學戲,深得教誨:學做人、講藝德,這是劉琴心老師的第一要求。她主工花旦、
青衣,還廣泛涉獵於刀馬旦等旦角各行,為王善平戲劇藝術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2年,王善平從省戲劇學校畢業後,進入南京市京劇團。由於王善平刻苦鑽研業務,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僅幾年時間,王善平就先後主演過《
四郎探母》、《
櫃中緣》、《
玉堂春》、《
斷橋》、《
鐵弓緣》、《賣水》、《
打漁殺家》、《
天女散花》等傳統劇目,還在《血劍恩仇》、《乾隆斷案》、《醒醉記》、《
胭脂河》等創作劇目中擔任主要角色。王善平扮相秀麗、嗓音甜美、表演細膩、感情真摯,對人物個性的把握到位、準確、鮮明,多次在國家、省、市戲劇大賽中獲獎。她在《醒醉記》中飾公主,獲江蘇省首屆戲劇節表演獎、由她主演的電視戲曲片《醉青天》獲全國電視星光獎、她在《胭脂河》中飾演于素秋,獲第三屆江蘇戲劇節優秀表演獎和第三屆
中國京劇藝術節表演獎,並兩次進京演出,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曾隨團出訪
希臘、
瑞典、
挪威、
丹麥、
荷蘭等國及寶島台灣。王善平還於2003年在家鄉舉辦過兩次個人京劇專場,
向家鄉父老鄉親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戲劇特長,讓家鄉父老鄉親一飽眼福。
台前到幕後的亮麗轉身
王善平有個幸福的家庭,兒子聰明、勤奮、好學,今年剛上大四,先生是南京市京劇團團長,藝術上夫妻倆比翼齊飛。為了讓當團長的先生更好地開展工作,2002年,王善平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奮鬥近三十年的舞台,轉入省戲校當老師。
重新跨進戲校的大門,王善平感慨萬千,二十年多前,她帶著老師們的期望走出校門,當她也成為老師時,當年老師的諄諄教誨在耳邊響起,王善平下決心做個好老師。王善平將舞台的豐富經驗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她象慈母一樣呵護著每一個孩子。在她的辛勤耕耘下,學生們在參與國內外節目交流和各種比賽中均有佳績。其中,她培養了“
中國少兒戲曲藝術”金花獎和“首屆江蘇少兒戲曲小梅花”金花狀元稱號。因此,她受到了江蘇省文化廳、省文聯、
中國戲劇家協會的表彰,並榮獲全國“園丁獎”。課餘時間,王善平一頭扎入京劇研究上。先後出過多輯VCD 、DVD唱碟,把她的研究成果與熱愛京劇藝術的人分享。她的個人專訪還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播出。她總說:我是一個普通的演員、老師,我要把自己所有的東西交給我的學生,因為我是為京劇而生的。
京劇要振興必先創新
談到對家鄉
連雲港的認象,王善平笑了,她說自己一直沒有忘記家鄉,而且每年都要回家,但從不聲張,既怕麻煩親戚朋友,又怕耽誤地方領導工作,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輕車從簡。特別是這幾年
贛榆變化的確巨大,一年一個樣,回到
南京,贛榆的老鄉都要提好多個關於家鄉變化的問題。特別是此次回到母校墩尚中學,年青時的同學和老師十分熱情,讓人激動不已。
採訪中,對目前京劇出現困境的現象,王善平也談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她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這與人們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形式、多樣性的特點有關,京劇藝術要想發展,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煥發新的活力。王善平以好主演的《胭脂河》為例,她認為,《胭脂河》是個老劇,但從1998年開始,《胭脂河》已經修改了15稿,從而使該劇在內容上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在形式上也滿足了新時代廣大觀眾的多重審美和文化需要。“但是戲劇藝術是國粹,現在不會、將來不會、永遠不會過時!”臨結束時,王善平肯定地說,那一揮手,象戲劇中一個經典的扮相,讓人遐想,讓人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