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遠著作集(第七卷)比較文學學科論》是2007年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向遠。
基本介紹
- 書名:王向遠著作集(第七卷)比較文學學科論
- 作者:王向遠
- ISBN:9787227035510
- 頁數:335
- 定價:44.00元
-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0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王向遠著作集(第7卷):比較文學學科論》作者對比較文學的研究,以其突出的創造性思維、新穎的理論主張、縝密的邏輯論證,清晰明快的語言風格,為比較文學理論中國化做出了引人注目的努力。
自20世紀改革開放起,比較文學學科在中國經歷了“偉大的復興”,在引進與吸收,消化與融會的過程中,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理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理論最初是從外國引進的,但二十多年來,許多學者為比較文學理論的民族化、中國化進行了積極探索,從而使比較文學理論成為近年來較為活躍的學術領域之一。
目錄
解說
緒論
第一章思潮比較論
第一節啟蒙主義
一、中日啟蒙主義文學的關聯
二、對政治小說及其功用的不同認識
三、不同認識產生的原因
四、創作上的差異
五、政治小說對兩國文學發展的不同影響
第二節早期寫實主義
一、中國的早期寫實主義與日本的寫實主義
二、《小說神髓》與中國的寫實主義
三、對《小說神髓》局限性的超越
四、中日寫實主義的相似、相關和對應
第三節浪漫主義
一、作為中西浪漫主義之中介的日本浪漫主義
二、直接影響:現代戀愛觀和貞操觀
三、中日浪漫主義的幾點平行比較
第四節自然主義
一、日本:中國接受自然主義的重要渠道
二、中日自然主義的不同命運
三、對“客觀”“真實”的不同理解
四、人性觀上的分歧
五、“黑色的悲哀”或“幻滅的悲哀”
第五節唯美主義
一、中國接受日本唯美主義的環境和條件
二、對中國作家創作上的影響
三、影響的閾限
第六節新浪漫主義
一、“新浪漫主義”及其在歐洲的含義
二、“新浪漫主義”在日本的內涵和它對中國的影響
三、對“新浪漫主義”的歷史定位
四、概念的困境及其消亡
第七節普羅文學
一、中日普羅文學的起源及作者的階級出身
二、中日普羅文學的理論鬥爭
三、中日普羅文學的創作實踐
第二章 流派比較論
第一節 鴛鴦蝴蝶派與硯友社
一、相關性及其比較研究的價值
二、相似或相同的背景
三、相同的創作題材、目的和方法
四、日本對硯友社文學的評價及對我們的啟示
第二節 魯迅、周作人與白樺派
一、“反戰”論及其背後
二、人道主義與極端個人主義
三、愛:給予的·搶奪的·本能的
第三節 新理智派、芥川龍之介與中國現代文學
一、一種奇特的接受現象
二、中國現代文學的理智色彩與芥川的理智主義
三、主觀性、情感性與旁觀者的冷靜
第四節 中日新感覺派
一、一個誤解
二、三個混同
三、四個偏離
四、幾點辨正
第五節 中國鄉土文學與日本農民文學
一、自發時期:五四鄉土文學與日本早期農民文學
二、自覺時期:京派作家的鄉土文學與日本的農民文學運動
三、變異時期:日本農民文學的變質,中國“鄉土”文學概念的置換及抗日傾向
第六節 戰國策派與日本浪漫派
一、對於古典的研究及其不同態度
二、貌合神離的近代文化觀
三、形同實異的戰爭觀
四、文學評論與美學主張
第七節 侵華文學與抗日文學
一、尖銳對立和互為依存
二、侵華文學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三、抗日文學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第三章 文論比較論
第四章 創作比較論
相關中文書目舉要
單行本後記
人名索引
《王向遠著作集》總後記
緒論
第一章思潮比較論
第一節啟蒙主義
一、中日啟蒙主義文學的關聯
二、對政治小說及其功用的不同認識
三、不同認識產生的原因
四、創作上的差異
五、政治小說對兩國文學發展的不同影響
第二節早期寫實主義
一、中國的早期寫實主義與日本的寫實主義
二、《小說神髓》與中國的寫實主義
三、對《小說神髓》局限性的超越
四、中日寫實主義的相似、相關和對應
第三節浪漫主義
一、作為中西浪漫主義之中介的日本浪漫主義
二、直接影響:現代戀愛觀和貞操觀
三、中日浪漫主義的幾點平行比較
第四節自然主義
一、日本:中國接受自然主義的重要渠道
二、中日自然主義的不同命運
三、對“客觀”“真實”的不同理解
四、人性觀上的分歧
五、“黑色的悲哀”或“幻滅的悲哀”
第五節唯美主義
一、中國接受日本唯美主義的環境和條件
二、對中國作家創作上的影響
三、影響的閾限
第六節新浪漫主義
一、“新浪漫主義”及其在歐洲的含義
二、“新浪漫主義”在日本的內涵和它對中國的影響
三、對“新浪漫主義”的歷史定位
四、概念的困境及其消亡
第七節普羅文學
一、中日普羅文學的起源及作者的階級出身
二、中日普羅文學的理論鬥爭
三、中日普羅文學的創作實踐
第二章 流派比較論
第一節 鴛鴦蝴蝶派與硯友社
一、相關性及其比較研究的價值
二、相似或相同的背景
三、相同的創作題材、目的和方法
四、日本對硯友社文學的評價及對我們的啟示
第二節 魯迅、周作人與白樺派
一、“反戰”論及其背後
二、人道主義與極端個人主義
三、愛:給予的·搶奪的·本能的
第三節 新理智派、芥川龍之介與中國現代文學
一、一種奇特的接受現象
二、中國現代文學的理智色彩與芥川的理智主義
三、主觀性、情感性與旁觀者的冷靜
第四節 中日新感覺派
一、一個誤解
二、三個混同
三、四個偏離
四、幾點辨正
第五節 中國鄉土文學與日本農民文學
一、自發時期:五四鄉土文學與日本早期農民文學
二、自覺時期:京派作家的鄉土文學與日本的農民文學運動
三、變異時期:日本農民文學的變質,中國“鄉土”文學概念的置換及抗日傾向
第六節 戰國策派與日本浪漫派
一、對於古典的研究及其不同態度
二、貌合神離的近代文化觀
三、形同實異的戰爭觀
四、文學評論與美學主張
第七節 侵華文學與抗日文學
一、尖銳對立和互為依存
二、侵華文學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三、抗日文學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第三章 文論比較論
第四章 創作比較論
相關中文書目舉要
單行本後記
人名索引
《王向遠著作集》總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