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去非

王去非,字廣道,平陰縣玫瑰鎮人。金國處士。應試不得志,在家耕讀,立館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去非
  • 別名:字廣道
  • 出生地平陰縣玫瑰
  • 職業:金國處士
束修有餘輒分惠人。弟子班?冘貧不能朝夕,一女及笄,去非為辦資裝嫁之。北鄰有喪忌東出,西與北皆人居,南則去非家,去非壞蠶室使喪南出,遂得葬焉。因賢德稱之處士,大定二十四年卒,年八十四,諡號醇德先生。其弟王去執,字明道,翰林。精醫學,稱榆山先生。與元代翰林、侍講學士李之紹被譽為平陰三賢。元至正元年,在其故里南石硤建有三賢祠。三者卒後葬於同地。王氏兄弟墓,當地稱之“雙王墓”。死後金翰林院大學士党懷英私謚“醇得先生”,並撰寫墓表碑。墓前另有石人,石虎等。石刻全毀於“文化大革命”墓表封土被平,墓室尚存。
李之紹:醇德先生王公祠記(王去非)
聖遠教廢,異端乘間而起,正途壅底,風俗大壞。戰國而下,迄乎隋唐,大儒相繼代興,遏欲於方熾,雖施設不同,扶世贊道之功一也。宋金之際,流俗惑於老釋,牢不可破,於是求其傑然首出,表率末俗,鄉先生王公一人而已。先生諱去非,字廣道,系出琅琊諸王,世自東蒙遷石峽,遂為縣人。先生早歲業儒學,為文章不喜為科選計。六經諸子百家之書,無所不窺,融貫會通,返中自信而力行之。大定間講授鄉里,以堯舜周孔之道為諸儒倡,四方之士翕然向風,恆不下數百人,隨才高下,勉其所可,至得聖門教仁教孝之旨,人皆以為獨厚於己也。來者不拒,或怪其無擇,則曰:“善者吾進之,不善者吾勉之。誠均使入於道,又奚擇?”或問釋氏之戒定慧、道家之攝生者,對曰:“《易》之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中庸》之中和,《詩》之思無邪,非定慧歟?顏子之視聽言動,務以非禮為戒,與《易》之慎言語、節飲食,《孟子》之養氣寡慾,非攝生歟?”嘗謂君子得志則行道,不得志則明道明道者不可與邪說辯,辯而勝猶激怒之,其害道滋甚。孰將辟之?寧自翼之。孰將毆之?寧自扶之。邪說之勝久矣,善衛道者,其在扶而翼之歟?未嘗深詆佛老,其徒自棄其學而學焉。齊魯古稱多儒,復經陶鑄,人材文物之盛,遂甲天下。高超者升廟堂,典詞誥,隆名大節,照映當世。其次宰牧州縣,惠澤加於民人者,不可勝數。鄉鄰化服,以不衣冠為恥,童兒婦女往往知書有禮度。鄉舊名安樂,易曰居賢,著其行也。晚節自號漢上翁。生於建中靖國辛巳,大定甲辰終於家。諸生會議,謚曰醇德。先生之道,蓋與韓愈氏、歐陽修氏相表里,二子達而穎,故剛以決;先生窮而約,故順以化。《禮》曰:“有功於民則祀之。”先生闡恢至道,克紹昔賢,厥功懋矣。去世逾百年而無祀,於其鄉之學,大為闕然。至元辛卯,邑宰董繼升始構室於右廡之南,繪像祀之。大德乙巳,教諭靳汝弼慮圖像之易毀,更之以塑,設欄檻,嚴扃鑰。祠制既備,請記其事於石。之紹高祖父古從先生學,妻之以女,曾大父陽武府君諱可用,乃所自出,義不得辭。按承旨黨公墓表,先生行事,若夫毀蠶室、過鄰人之喪;備妝資嫁門生之女;避惡少謝罪,感其善心;代貧人債息,償以私產;罄贄幣以惠人,守遺金而待主,皆不詳錄。掇其關係名教之重者,俾刻諸祠,以告來茲,尚祠而葺之無替。至大改元春仲初吉謹記。(雍正《山東通志》卷三十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