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耕

王勤耕。任教專業:環境科學類。男。所在院系:環境學院。1987-1991,在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攻讀大氣環境學,獲學士學位;1991-1994,在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攻讀大氣物理學,獲碩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勤耕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
  • 出生日期:1969年5月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攻讀大氣環境學
個人信息,人物生平,研究領域,主要論文,英文,中文,科研工作,獲獎情況,社會工作,教學工作,社會兼職,

個人信息

王勤耕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勤耕
出生年月:1969年5月
性別:男
籍貫:江蘇 宿遷

人物生平

1987-1991,在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攻讀大氣環境學,獲學士學位;
1991-1994,在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攻讀大氣物理學,獲碩士學位;
1998-2001,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攻讀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學,獲博士學位;
2003-2005,在日本筑波大學生命環境研究科從事博士後研究。

研究領域

近年來,主要研究領域包括:
(1)大氣環境學,空氣污染機理、模擬與調控對策;
(2)區域大氣環境容量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3)環境規劃與環境影響評價;
(4)生態系統與大氣環境相互作用及其數值模擬;
(5)環境綜合管理,環境系統模擬與調控;
(6)能源與環境

主要論文

英文

[1] WANG Qin’geng, HAN Zhiwei, WANG Tijian, ZHANG Renjing. Impacts of biogenic emissions of VOC and Nox on tropospheric zoon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ionment. DOI : 10.1016/ j.scitotenv. 2008.01.059. (in press)
[2] WANG Qin’geng, HAN Zhiwei, WANG Tijian, HIGANO Yoshiro, 2007. An Estimate of Biogenic Emis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during Summer time in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14(1): 69-75. DOI: http://dx.doi.org/10.1065/ espr2007.01.376.
[3] WANG Qin’geng, GU Gang, HIGANO Yoshiro, 2006. Toward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r challenges in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Lake Taihu Basin in Chi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7(5), 579-588.
[4] WANG Qin’geng, HAN Zhiwei, HIGANO Yoshiro, 2005. An Inventory of nitric oxide emissions from soils in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35, 83-90.
[5] WANG Qin’geng and HIGANO Yoshiro, 2004. Current Situations and a way out of water pollution in the drainage basin of the Tai Lake in China. In proceedings of the 41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 Section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Sep.11, 2004, Waseda University, Japan.
[6] LI Zongkai, WANG Tijian, WANG Qin’geng, JIN Longshan, 1997. The investigation of regulatory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 used in China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some other mod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8(3-6), 796-805.

中文

[7] 王勤耕, 夏思佳, 萬禕雪,金龍山,2008. 當前城市空氣污染預報方法存在的問題及新思路,環境科學與技術,(in press)
[8] 萬禕雪,夏思佳,王勤耕,2007:貝葉斯網路在環境綜合管理中的套用現狀及前景.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7(5): 105-108.
[9] 王勤耕, 韓志偉, 雷孝恩, 2002. 當前對流層臭氧數值模式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氣候與環境研究,7(1),42-48,2002.
[10] 鞠麗霞, 王勤耕, 張美根, 雷孝恩, 韓志偉, 2003, 濟南市城市熱島和山谷風環流的模擬研究, 氣候與環境研究, 8(4), 467-474.
[11] 王勤耕, 李宗愷, 陳志鵬, 2000. 總量控制區域排污權的初始分配方法, 中國環境科學, 20(1): 68-72.
[12] 王勤耕, 吳躍明, 李宗愷, 1997. 一種改進的A-P控制法, 環境科學學報, 17(3):278-283.
[13] 王勤耕, 李宗愷, 1996. 城市大氣污染排污負荷最佳化分配模型, 環境科學學報,16(4): 442-449.
[14] 王勤耕, 李宗愷,1995. 我國中小城市大氣污染總量控制研究,環境科學進展,3(6):9-17.
[15] 王勤耕,2001.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In: 陸書玉等編著: 面向21th世紀高等學校教材《環境影響評價》第五章(pp.102-144),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北京.
[16] 王勤耕,金龍山,夏思佳,2007. 中國東部地區VOC和NOx和生態源對對流層O3的影響. In: 俞學曾主編《大氣環境科學技術研究進展》,第十四屆全國大氣環境學術會議論文集. pp. 111-116. 2007年10月. 昆明。
[17] 王勤耕,李宗愷,陸根法,2000. 總控制大氣污染源排污權的分配方法, 大氣環境科技研究進展—第八屆全國大氣環境學術會議論文集,pp.182-186,2000.10.昆明.
[18] 王勤耕,李宗愷,1999. 環境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技術路線和方法, 第六屆海同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論文集(中),pp.649-655, 1999.12,高雄.
[19] 韓志偉, 杜世勇, 雷孝恩, 鞠麗霞, 王勤耕,2002,城市空氣污染數值預報模式系統及其套用,中國環境科學, 22(3), 202-206.
[20] 王勤耕,2001.《中國VOC和NOx陸地生態源及其對對流層氧化影響的數值研究》,博士論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北京.
[21] 王遠,陸根法,王勤耕,錢瑜,陳金龍,褚桂明,曲新華,2000. 污染控制信息手段—鎮江市工業企業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化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 20(6), 528-531.
[22] 呂百韜,陸根法,王勤耕,1999。環境管理手段對企業排污行為調控力度的定量化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 1999,19(4), 369-372.
[23] 吳長年, 凌虹, 王勤耕, 萬玉秋, 羅軼群, 呂路, 張寧紅, 郝英群, 1999. 蘇州市區空氣污染對園林香樟、楓香植物生長的影響,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9, 12(1), 27-28.
[24] 朱庚富, 林成安, 王勤耕, 金龍山, 王體健, 1998. 區域火電規劃SO2環境影響、環境容量預測及控制對策研究, 中國電力,6.
[25] 吳長年,周庭序,王勤耕,唐亮,劉廣民,1998. 概述旅遊業對環境的影響,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1998, 34(6), 754-762.
[26] 吳長年,周庭序,王勤耕,唐亮,劉廣民,凌虹,1998. 旅遊業的環境影響綜合評價與對策.高校地質學報,4(2), 205-211.
[27] 吳躍明, 張翼, 王勤耕, 郎東鋒, 1997. 論環境-經濟系統協調度,環境污染與防治,19(1), 20-23.
[28] 汪小欽, 王體健, 王勤耕, 1996, 四種邊界層參數計算方法的比較, 南京大學學報 (地學專輯), 32, 72-76.
[29] 周斌,錢新,王勤耕,張玉超,殷福才,高非線性水質模型參數最最佳化估值的改進遺傳算法實現,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Vol.43, No.4, 377-388, 2007

科研工作

(負責或作為主要人員參加的科研項目)
[1] 2007-2009:基於貝葉斯網路的城市大氣污染預報技術研究(BS2007053),江蘇省社會發展科技計畫項目;
[2] 2006-2011:中國大氣氣溶膠及其氣候效應研究,課題3:氣溶膠釋放、轉化、輸送及區域灰霾形成、變化機制(2006CB403703),973計畫重大項目;
[3] 2007-2009:重點城市群大氣複合污染綜合防治技術與集成示範,課題7:大氣複合污染的區域調控和決策支持技術(2006AA06A307),863計畫重大項目;
[4] 2006-2007:上海市杭州灣北岸化工石化集中區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上海市環保局;
[5] 2003-2006:華東地區農田生態系統中大氣氮素輸入的定量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6] 2002-2005:中國-加拿大氣候變化合作項目,加拿大國際發展署,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
[7] 2001-2003:蘇州市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蘇州市環境保護局;
[8] 2001-2002:江蘇省城市大氣環境容量及總量控制對策研究,江蘇省科技廳;
[9] 2000-2001:西電東送南部火電規劃項目酸性排放大氣環境影響預測及控制對策研究,國家電力公司環境科學研究所;
[10] 1999-2001:濟南市空氣污染預報研究,山東省科技廳;
[11] 1998-1999:江蘇省大氣污染總量控制技術方法研究,江蘇省環保廳;
[12] 1996-1999:城市生物氣溶膠污染及其輸送、衰變和沉積試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3] 1998-1999:火電廠SO2大氣環境影響預測及控制對策與環境政策研究,國家電力公司;
[14] 1998-1999:華北電網火電廠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SO2控制對策研究,華北電力公司;
[15] 1997-1998:華東電網典型地區火電規劃大氣環境容量預測及SO2控制對策研究,原國家電力工業部;
另外,承擔地方政府和企業委託的各種環境規劃和環境影響評價項目十多項。

獲獎情況

[1] 1998:電力工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 1996:華東電業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3] 1996:鎮江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4] 1996:南京大學蘇州新區獎教金二等獎
[5] 1998:南京大學獎教金單項獎
[6] 2000:中國環保(香港)教研獎三等獎
[7] 2007:南京市第七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三等獎

社會工作

[1]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理事;
[2] 中國顆粒學會,氣溶膠專業委員會,委員;
[3] 國際地域學會(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RSAI),會員;
[4] 浙江省長三角循環經濟技術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5] 國際學術期刊Letters in Spatial and Resource Sciences (LSRS)(Springer),編委

教學工作

曾多次講授《環境地學》、《環境規劃》、《計算機在環境科學中的套用》、《環境系統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等本科生課程。近年來,主要承擔《大氣環境學》、《能源與環境》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社會兼職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