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王勝,受馬立峰、詹如柏、郭文煥等中共福安黨組織領導人革命思想薰陶,矢志要參加革命組織。
1936年9月,參加了閩東紅軍游擊隊,“七七事變”後紅軍游擊隊改編為閩東紅軍獨立師,是時,他擔任獨立師收發員。
1938 年2月,他跟隨葉飛、阮英平等獨立師領導的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從屏南棠口出發奔赴皖南抗日前線,4月初到達安徽岩寺地區,期間,他擔任第六團三營軍需,全身心投入軍需工作。
1938年,王勝隨六團挺進蘇南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在蘇南、開良、寶板、白兔等地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為鞏固蘇南革命根據地貢獻了力量。
1938年10月,王勝在江蘇丹陽崔村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他參加了新四軍三支隊六團三營著名的繁昌保衛戰、峨山頭陣地戰,取得“五保”繁昌戰役的重大勝利。
1940年秋,三支隊參謀長林維先奉命組建第三支隊挺進團,王勝同志擔任挺進團會計,跟隨林維先橫渡長江,挺進大別山,開闢桐城,舒城,廬江一帶根據地,恢復鞏固巢湖,無為敵後革命根據地,掩護新四軍軍部渡江。
1941 年1月,“皖南事變”,部隊經歷浴血奮戰,成功突圍;皖南事變後,王勝同志跟隨林維先率領的挺進團在沿江一帶積極接應新四軍突圍人員,妥善安置傷病員。新四軍第7師成立後,挺進團歸7師建制領導。
1942 年2月,挺進團與桐城獨立團組建第七師沿江支隊58團,在七師58團團長傅紹甫帶領下,在皖江地區繼續打擊日偽軍,這時期,王勝任58團後勤軍需供給處主任,在部隊後勤戰線上為奪取抗戰全面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1943 年3月,沿江支隊58團在支隊長林維先、政委彭勝標、副團長傅紹甫、政治處主任何志遠的率領下粉碎了日偽軍對皖江根據地的“掃蕩”和“蠶食”,鞏固與發展了皖江革命根據地。
1944年秋,王勝在58團團長兼沿江支隊副支隊長傅紹甫的指派下,與一當地通信員去皖江北採購冬季部隊軍需品,他在返回途中被日偽軍捉走,兩個多月他受盡嚴刑拷打,敵人從他嘴裡得不到任何信息,在敵人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就將奄奄一息的王勝扔到野外。蒼天有眼,大地有情,王勝得天地護佑,甦醒後拖著殘軀跋山涉水尋找部隊,然而由於日偽的“三光”和“蠶食”政策,處處設卡,加之人地生疏,言語不通,病怏怏的王勝只好千辛萬苦沿途乞討,撿回一條命返回家鄉。
1945年,王勝與福安地下黨領導張志堅(時任賽岐特支書記)和閩東特委委員陳斯克接上聯繫,參加福安地下黨組織活動,組織游擊隊,迎接福安解放作出大量的工作。
解放後,王勝在老領導、老戰友陳挺司令員的推薦下,參加福安公安局工作,擔任白沙勞改農場的管教幹部。1953年,他奉命押送勞教犯前往內蒙古,並按組織要求留在內蒙古工作,協助修建中蘇鐵路。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1962年,王勝突遭無妄之災,在運動衝擊中被錯誤處理回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東風駘蕩,實是求是,有錯必糾,落實幹部政策。王勝同志歷經艱辛在所在部隊首長和戰友的關心支持下,撥亂反正釐清了王勝同志的清白,得到平反。
1986年4月18日,中共內蒙古自治區組織部以組乾審字[1986]12 號檔案“關於王勝同志參加革命工作時間等問題的批覆”:“王勝同志參加革命工作的時間確定為1936年9月,工齡連續計算,鑒於本人年老多病不再復職,可作離休安置,考慮到王勝同志是紅軍時期的幹部,按老紅軍待遇,其工資待遇確定為行政16級。”事後在福安市城北街道福泰路荷塘坪老乾新村78號定居。
革命者王勝同志,於1994年1月在福安逝世,享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