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揚

王冠揚是一名飛行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冠揚
  • 職業:飛行員
人物事跡,所獲榮譽,

人物事跡

1977年6月19日,西北地區進入盛夏時節,像蒸籠的天氣籠罩著某部機場。試飛員王冠揚駕駛殲7型飛機執行環境測振試飛任務。
8時53分,王冠揚駕機加力起飛,迅速爬升至8000米高度,連續完成了穩定平飛、左右盤旋和平飛加速等四個科研動作。之後,他按照試飛任務書要求,關閉加力,收小油門,放下減速板。
“嘭!”突然,王冠揚聽到飛機下方傳來一聲巨響。他發現,飛機在猛烈振動的同時,儀錶盤上發動機轉速表指針急劇下降。瞬間,座艙內充滿了濃烈的煤油味。來回活動了幾下油門桿,但不起任何作用。他意識到,這可能是由於加力導管或燃油系統導管爆裂導致的發動機空中停車。
殲擊機最大的危險就是空中停車,而燃油系統故障導致的空中停車,則意味著飛機沒有空中再啟動的可能。失去動力的飛機速度急劇下降,此時的飛機高度仍有7000米,具備飛行員棄機跳傘機會。如果再延誤幾秒鐘,這個僅有的生存機會就會失去。
任何一個試飛員,在不到萬不得己的情況下,都不情願做出棄機跳傘的選擇,但如果一點返回餘地都沒有了時,也只能忍痛割愛。此時的王冠揚,沒有做棄機跳傘的任何準備,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飛機是寶貴的,即使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我也要把飛機飛回去。他迅速調整航向,把飛機對準機場返航,並向塔台指揮員報告情況,要求緊急迫降。
由於風向原因,當天的飛行由西向東起飛著陸。緊急迫降,由西向東也是王冠揚的最近距離。但是,如果這樣迫降,飛機勢必要通過工廠上空,如若迫降失敗,飛機墜入廠區,後果將不堪構想。王冠揚毅然放棄了向東迫降的有利條件,繞機場半圈,改為由東向西迫降。
但是,此刻的飛機已下降到了1000米,已經無法在機場迫降了。王冠楊非常鎮定,臨時選定迫降場,操縱飛機準備迫降。當他發現迫降場前後都有村莊時,一面壓坡度進行避讓,一面將飛機的外掛物投在兩個村莊間的空地上。
高度越來越低,生死懸於一線。就在飛機快要落地迫降時,王冠揚突然發現機頭前方橫著一根高壓電線,左邊的村莊還有村民在田裡勞動。怎么辦?他下定決心:決不能讓飛機觸到高壓電線,不能讓迫降的飛機撞上民眾。他向左用力扳駕駛桿,將飛機改平,飛機滑跑171.2米後,停在一片剛剛收割完小麥的麥茬地里。此處距跑道1500米,偏離跑道延長線400米。
塔台的救護車飛快地開了過來,戰友和正在地里幹活的民眾紛紛跑來救護他。王冠揚不顧身上多處的傷痛,急切地說“我不要緊,看看飛機怎么樣?傷著民眾沒有?”飛機和機載科研儀器保住了,工廠、村莊和民眾沒有受到任何損失,王冠揚駕機緊急迫降成功。
王冠揚跨出飛機時,他用力按了一下領航時鐘的按鈕,時鐘停在了9時08分的位置。從起飛到迫降,只有15分鐘時間。15分鐘對常人來說,也許無關緊要,王冠揚卻以一個軍人、一個試飛員的膽略和氣魄,用自己那雙穿著飛行員粗重皮靴的雙腳,跨過了生與死的界限。
王冠揚的英雄事跡,迅速傳到了大江南北,連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領導同志都知道了。次日,正在西安視察工作的王震副總理代表中央首長,親臨醫院探望身負重傷的王冠揚,讚揚他說:“你是英勇的模範的飛行員!”
其實,王冠楊能夠在危難關頭,始終把人民民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源自於他內心深處的那份堅守和擔當。1967年,在飛行部隊已有7年飛行歷史的他因飛行技術出眾,被選調到第三機械工業部所屬的630研究所任試飛員。此後十年,國家航空工業和科研試飛工作發展緩慢。在有限的科研試飛中,他總是主動請戰,積極承擔上級交給的各項科研試飛任務。
當時,有人對王冠楊說:“老王,你是個飛行員,對政治上的事要明白些,可不能因小失大”。他回答道:“我是個飛行員,我只知道試飛員如果不積極參加科研試飛活動,那恐怕半點政治都沒有!”其實,他深深地懂得:科研試飛沒點“緊急性”,新飛機就不能早一天定型生產,部隊裝備不上我們國家自己生產的新型飛機,就難以完成捍衛祖國領空的神聖任務。
此後,王冠楊總是用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完成每一項科研試飛任務。許多科研人員都說:“任務書發到老王手裡,用不著我們再給他叮囑什麼,他的心比我們還急。” 1975年到1976年的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和戰友先後承擔了12次科研試飛任務,全部圓滿完成。

所獲榮譽

1977年8月,因為工作成績突出,始終把人民民眾安全放在第一,王冠楊被空軍黨委授予“雷鋒式的飛行員”榮譽稱號,成為“陝西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7年7月,作為試飛員中的傑出代表,王冠楊出席了“全軍英模代表大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