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煥(1895一1925),又名王偉文,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鄉人。1925年犧牲。
基本介紹
- 全名:王其煥
- 別名:王偉文
- 所處時代:民國
- 出生地: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鄉
- 出生日期:1895年
- 逝世日期:1925年
- 本名:王其煥
人物生平
王其煥(1895一1925),又名王偉文,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鄉人。幼時曾就讀本村私塾四年,後因家貧輟學。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期間,他限伯父從事小本經營,來往於嘉應五屬之間,結識了不少革命志士,尤與葉劍英過從甚密,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
民國11年(1922)10月,孫中山決定討伐陳炯明,電令入閩的北伐軍改編為東路討賊軍。民國12年2月東路討賦軍從福建分路入粵。3月,進抵興梅地區時,王其煥毅然棄商從戎,投奔了張民達、葉到英率領的東路討賊軍第八旅,從此轉戰等東各地,歷經大小戰役,民國13年春,建國粵軍正式成立,王其煥被任命為二師四旅的排長。這年夏天,其煥與部分官兵護隨葉劍英到粵西一帶招募新兵。同年秋,王其煥所部改編“新編團”,他以忠勇過人,辦事勤敏果斷,被擢任為連長。
新編團駐地香洲與孫中山家鄉翠享村相距不遠,孫中山的革命事跡在這一帶廣泛流傳,使王其煥等深受教育,更堅定了為革命奮鬥的信心。在緊張、嚴格的軍事調練和政治教育之餘,王其煥還常接受任務,到附近農村宣傳革命道理,組織農民建立農會。因當時政治形勢比較複雜,穿軍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反動勢力,新編團中的革命骨幹經常在香洲飾山背一條山坑裡秘密召集會議,王其換是其中主要骨幹之一。粵軍中的反動勢力把新編團視為眼中釘,密謀一舉消滅新編團。民國14年(1925)4月25日深夜,王其煥到營房哨位檢查完畢之後,突然聽到一陣緊急集合的號音,心知有異,急忙持槍奔出營房。有些官兵聽見號音,也緊跟神出。突然,營房外隱蔽處一陣槍響,還伴隨著“殺赤官”的狂呼聲。有些衝出營房的官兵仆地,營房內也有傷亡。王其煥左臂受傷,他借著一堵短牆掩蔽起來,招呼官兵疏散退避,然後指揮官兵抵抗。情勢稍定,王其煥便組織救護受傷官兵,東奔西走。這時又射來一陣密集的子彈,王其煥身中數彈,不幸犧性。事變發生後,葉劍英聞訊趕回香洲,整頓隊伍,收殮遇害官兵。新編團和香洲民眾把王其煥等27位死難者的忠骸安葬於香洲獅山之陽。葉劍英主持發起成立“崇義社獅山保管委員會”,籌集募捐資金為死者建嘉,親作《齎志亭記》並“滿江紅”詞一首,以記烈士不沒之功。
王其煥從軍之時,已娶梅縣人嚴氏為妻,隨軍居住。軍隊駐訓香洲期間,家屬住廣州筆架山。嚴氏生一男,其煥遇害時,年僅5歲。1979年,王其煥烈士遺孤一家落實為“革命烈士家屬”,王其煥英名也鐫入縣城革命烈士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