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全一
- 別名:冠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
- 出生日期:1962.7
- 職業:書法家,武術教育家
- 畢業院校:阜陽師院
- 信仰:佛教
簡介,書法介紹,
簡介
王全一書法國家軍委副主席遲浩田為其題詞“中華武術、海燈神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盧嘉錫親筆為武校題寫校名,推向奧運會大型《中華武術》畫冊專版介紹海燈武校,中央電視台、美國、香港、斯里蘭卡電台、電視台、《中國體育報》、《安徽日報》等三十多家新聞單位報導。95年被阜陽地區評為“精神文明單位”,96年11月被國家體委武管中心評為“全國先進武術館校”。97年元月被安微省體委評為“十佳武校”。96年6月投資1500萬元創建占地8萬玉米集旅遊、健身、療養為一體的渦陽縣“形象工程”海燈康樂文化城。1998年創編《功夫自衛操》並由美籍首位華裔市長黃錦波攝成錄像,推向美國發行。99年8月應斯里蘭卡共和國武術聯合會邀請率九名學員赴斯進行武術交流,國家武術、散手一級裁判,香港科學院顧問,事跡入選《世界名人錄》、《世界優秀人才大典》等。1998年又在橫店影視城成立了《海燈影視武術館》與《名人華麗影視傳媒》《張華麗工作室》,合作發展電影事業
書法介紹
中國名人書法研究院道法自然誰與似----原道書法創始人王全一的書法藝術. 道法自然誰與似?----原道書法創始人王全一的書法藝術武術、書法;書法、武術,長久以來,除了被認為都是中華國粹之外,很少有人將二者歸類起來。更多地人將書法與武術看做風馬牛不相及的動與靜、文和武。原道書法創始人王全一的書法打破了這一鴻溝,重新勾畫了人們對於書法與武術的想像。王全一先生出生於豫皖魯蘇交界的安徽省渦陽縣臨湖鎮。全一先生天資聰穎,自幼習武書文,由於家境貧寒,比起同齡人來,又多了幾分刻苦,武術與書法自然就比同齡人長進不少。隨後,全一先生後又師從宗邦信、少林寺永文大師等人,武術日益精進。而這時的全一先生更多的是習得武功的術,還未能將武術與書法結合,從而參透武功與書法的道。全一先生天生好學,覺的陷入局限之後,為求得更大突破,便只身前往四川,尋找當時轟動全國的海燈法師,以求指點。也是精誠動天,全一先生最終有緣在四川省江油重華鎮本願精舍面見到海燈法師,經過海燈法師重重考驗之後,終被收為關門弟子。海燈法師先後傳授全一先生花樁、鐵布衫、二指禪等少林絕技,而更令全一先生受益終身地是海燈法師一身深不可測的佛學、國學造詣,全一先生在川學藝期間,每日練武之後便是練習書法,日日如此,從未間斷。這也是全一先生首創原道書法的原始儲備。而後又經過數十年的修煉,終於成就全一先生今日書法與武術的深厚內功。全一先生認為,武術的外在是拳頭,書法的外在是筆頭。二者絕不是拳頭與筆頭的關係那么簡單,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方法論,就是《道德經》中的陰陽學說。全一先生認為陰與陽是兩個實體,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生相抗,互沖互補,也就是老子所說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武術正是這種關係的外在闡釋,在武術中,你來我往、你進我退、你打我閃、借力打力、順勢出招,這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攻防技巧,都能從陰陽學說中尋到端倪。而莫論書法了,書法中虛與實、大與小、濃與淡、粗與細、遠與近、乾與濕,這些技法在書法藝術中萬萬不能相互抽離,否則只能是無齒幼童的胡寫亂畫了。陰陽學說往巨觀來說,便是老子口中的道,全一先生據此認為,武術與書法都源自於道,也順從於道,更內中有道。全一先生將自身的武功與書法結合起來,將武術中的技與術運用到書法中來,又從書法中悟得的謀與略融合到武術中去,這兩種過程並軌齊下,互不矛盾,生生不息,永續促進。取得了自身書法與武術的極大精進,為了更好的傳揚這種書寫的功法,全一先生欣然把這種書法命名為原道書法。全一先生墨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龍字,正是全一先生這種思想最完美的展現,全一先生寫的龍,先是重重一點,後又看似不經意間輕輕一捺,又往下劃,旋又一撇,繼而順著筆勢左挪右騰,高躍再落,不留廢筆。這一龍字,看似簡單,實則為全一先生腕力與腦力的、勁力與念力的雙重結合。全一先生書法中也較多講究動與靜的深刻結合,全一先生認為,上乘的武術要修靜,要在敵人的動中,保持心靜如水的基本狀態,因為拳從身動、身從心來,優秀的武術家要做到身心一體,也就是說在武術攻防中精神必須高度集中、思想要時刻冷靜,進而能夠做到仔細觀察敵人的破綻,這樣才能一招制勝。事實上,對於武術家來說,他們要像放空盛滿沙子的被子一樣,清除內心中的雜念,保持一顆平常之心,放鬆全身每一根筋骨、每一塊肌肉,待到這種狀態達到,迅速將每一處身心都調動起來,用看似無意實則包含深厚功力的招數運用到對敵中去,平平無奇的一招可能蘊藏著無限殺機、來勢兇猛的一勢也許只是為下一步虛晃一槍。而書法則更不用提了,往往書法家伏案之時,手中的筆早已與自身融為一體,腦中只有對書法的想法和落筆的想像,正是所謂:“存心要恭,落筆要松”。全一先生正是深諳此道,以先生時常寫作的佛字來說,先生每次動筆之前,總是要沐浴更衣,先向佛祖貢香六枝,後再靜默佛經半個時辰。待到心中空靈剔透,佛音靜心之後,才走到案邊,捲起袖管,提起用西藏氂牛之毛做成的毫筆,一氣呵成,筆走字成。速度之快,往往讓旁觀者看不清是如何運筆。全一先生的佛字,大朴天成、筆劃之間渾然一體、整字走勢是外圓內方,仔細看來分明是身懷絕技,又不肯濫用武功,只肯以佛學度人的少林大師。全一先生的佛字從外在到實質都是佛的體現,能達到這一境界,與全一先生對動靜之道的深刻把握是密不可分的。全一先生還認為書法和武術一樣,基本功的紮實與否決定成就的大小。例如練武的第一要事便是站樁的優劣,遍觀中華各大門派,無論其武功如何修煉,習武必定從站樁學起。所謂樹高千丈仰仗根也就是這個意思。優秀的武術家一般都能夠做到與大地融為一體,將大地變成自己的深根。在對敵攻防中,大地就是自身最大的力量源泉和有力支撐,只要腳未離地,則永不言敗。因此,新學者每天都要扎馬步、跑步、踢腿、站樁,以期基本功扎紮實實。在實際攻防中,勝敗在一瞬之間,在這風雷電閃的關頭,招式和技巧往往排不上用場,更多的實在考驗基本功的紮實程度。而書法也同樣如此,古人強調:“欲學草書、先通楷書”,就是說要想練好草書(行書)則必須從楷書練起。古人之意若追蹤的更深遠些則是書法家要練習好歸類於“技”的筆法、墨法、章法,才能夠言談何為書之“藝”。而這種“技”則是要靠不斷大量的臨帖來完成。否則難以做成形神兼備,自成一派。全一先生為了練習筆法、墨法、章法,用斷新筆一百餘枝,所耗上乘宣紙一人多高。時至今日,全一先生已能做到“善書者不擇筆”,將筆之鋒毫控制在五指之間,又能做到:“紙墨相發”,無論何種紙材,只要一摸,全一先生便能根據厚薄程度,巧妙控制施墨,做到墨色層次分明,作品風格勁爽。全一先生特別崇尚被譽為萬經之王的《道德經》,特別是對老子的這一句:“吾所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體悟頗深,全一先生常說:“人是凡人,則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