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寇

王克寇

王克寇(1915.12.1-1944.05.26),原名王汝廉,後名王祿清,王汝清,。山東禹城縣董屯村(今屬禹城市)人。193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讀書期間便投身於轟轟烈烈的民族救亡革命運動中,1937年“七七”事變後,改名克寇,示抗日決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克寇
  • 外文名:wangkekou
  • 別名:王汝廉,後名王祿清,王汝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禹城縣董屯村
  • 出生日期:1915.12.1
  • 逝世日期:1944.05.26
  • 職業:山東禹城縣委書記
  • 畢業院校:山東(平原)第五鄉師
  • 信仰:馬列
  • 主要成就:抗日
  • 代表作品:採用聲東擊西戰術,擊敗敵軍4次進攻,帶傷指揮部隊突出重圍。
個人簡介,個人生平,學生時代,加入中共,琉璃大戰,金蟬脫殼,壯烈犧牲,永垂不朽,

個人簡介

1937年冬,任中共山東禹城縣委書記。1938年,任冀魯邊支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後改任魯南三大隊政委。1939年,中共魯西區委成立魯西區特務第三大隊,任政委。1941年春,三大隊改編為八路軍冀魯豫第四軍分區基幹團,任團政委。1943年春,基幹團改編為冀魯豫軍區一分區第二團,任團政委兼政治處主任。1942年,二團遭日軍上萬兵力的攻擊,即率部與敵周旋。後被敵軍包圍,乃召開連營幹部緊急會議,組織敢死隊,採用聲東擊西戰術,擊敗敵軍4次進攻,帶傷指揮部隊突出重圍。1944年5月,率部攻打東阿縣牛角店據點,久攻不下。後發現敵據點前有一眼水井,即下令封鎖水源,迫敵棄據點逃竄。在率部追擊逃敵的戰鬥中犧牲。時年29歲。
抗日英雄烈士王克寇抗日英雄烈士王克寇

個人生平

1915年12月1日寒冬,王克寇出生於魯西北平原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家人為求日子順暢,為其取名“順”。漸漸長大的“順”,親眼目睹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平,從小便嫉惡如仇,善惡分明。1923年,“順”開始在本村讀私塾,入學時,先生見他眉清目秀為其取學名“王汝廉”。接著又分別在附近的楊圈、小紙坊村讀書。書讀得越來越多,思想越來越開闊,面對黑暗的舊社會,王克寇義憤填膺,將自己的名字“王汝廉”改為“王汝清”,字“明波”,以表達自己渴望正義、清澈、公平,立志驅逐那混沌黑暗的社會而努力奮鬥的願望。
我的伯父-抗日英雄王克寇我的伯父-抗日英雄王克寇

學生時代

1930年2月13日,克寇考入禹城縣第五高等國小,即連五高小。期間,他同十幾位同學被清平惡霸土匪馮壽鵬綁架到清平,勒索錢財,其中一位同學逃跑被土匪追回打死,他經家人費勁周折且賣地將其贖回。這次遭劫給少年克寇心裡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窮人一定要翻身。1933年,他考入禹城一高求學,禹城革命先驅李宗魯等人早已在一高播下了革命火種,他開始受到革命思想的啟蒙。1933年7月,他考入山東(平原)第五鄉師,結識了地下黨員馬霄鵬等革命者,思想境界進一步提升,積極參加先進組織,主辦《禹聲報》,刊載革命文章。並在假期,同革命先驅尉景平、馬鳳元、高春泉等人聯繫,在家鄉秘密組織革命活動。

加入中共

1936年4月,經地下黨員馬霄鵬介紹,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回到家鄉,與黨組織聯繫,成立“民先隊”、“青年抗日救國會”。1937年10月,禹城第一屆縣委成立,王克寇任縣委委員。1938年2月,他接任中共禹城縣委書記。並在組織的安排下,進入雜團李惠民部搞統戰工作,任政訓處主任。在李部工作期間,宣傳抗日救國,幫助整紀肅頑,培訓骨幹,發展黨員,使其與抗日的紅槍會握手言和,並促使李惠民部支援愛國將領范築先將軍,取得南鎮大捷。同時,與同學於曼青、李長瑞、聶華民等人創建八路軍129師禹城武裝工作團。後李惠民背叛抗日,倒旗易幟。王克寇離開李部,在特委書記張承先的安排下,到河北南宮黨校學習,後任魯西北特委軍事委員。1938年7月7日,“冀魯邊游擊支隊”成立,王克寇任支隊政治部主任,同隊長孫超在平原、禹城、恩縣、高唐、夏津邊界開展抗日游擊。並分別於1938年、1939年先後兩次護送肖華支隊過津浦鐵路,協助肖華支隊殲滅地方偽雜團多處。在這期間,八路軍家屬也遭受著國民黨反動派的殘害,1938年10月2日,王克寇的父親、奶奶慘死在國民黨反動派手中,1939年6月,王克寇的妻子、弟弟、二叔被偽頑周濟三綁架,遭受酷刑折磨,一家人開始流離失所,艱難生存。

琉璃大戰

1939年3月,在琉璃寺大戰中,王克寇保護黨的機關進行激烈的突圍戰,戰鬥中,特委決定,如有不測,便安排王克寇為特委主要負責人,後安全突圍。接著王克寇接受特殊使命重組禹城武裝工作團,並任團長。在禹城八區重組武裝工作團的王克寇第二次擔任禹城縣委書記,聯合民眾共同抗日,並組成統戰大軍打開了魯西北抗日局面,開闢了根據地。1939年7月,王克寇兼任魯西北特委戰爭動員部部長,8月,129師先遣縱隊特務第三大隊成立,王克寇任大隊長兼政委。此後,王克寇開始正式由“王汝清”改名為“王克寇”,立志打敗日偽。他帶領三大隊浴血奮戰,建立了以平原沙莊為中心的衛東抗日根據地。他足智善謀,巧施妙計將盤踞在平原與高唐、夏津交界處道會門黃沙會、高唐縣北部的日偽幫凶李維道等部殲滅,在聊禹公路上打敗日軍。他帶領三大隊將根據地擴展到高唐、恩縣、夏津、武城的邊界共1200餘平方公里,打開了衛東局面,還暢通了冀南和冀魯邊八路軍兩大戰略根據地的聯繫通道。

金蟬脫殼

1940年5月,由於特委個別領導統戰失誤,導致偽團劉化璞部糾集八大日偽頑3000餘人,圍剿三大隊。在危機時刻,王克寇利用金蟬脫殼之計,指揮部隊迅速突圍,保護了特委機關,但失去了衛東根據地。1940年10月,王克寇帶領三大隊重新挺進衛東,途中在楊圈發生遭遇戰,雖取得勝利,但抗日形勢進入艱難階段,根據魯西區黨委的指示,三大隊停進衛東劃歸運東軍分區建制,改編為分區第二營,原大隊政委王克寇任教導員,帶領部隊鞏固齊禹根據地。1941年7月,王克寇的二營擴編為冀魯豫四分區二團,徐翼任團長,王克寇任政委。這期間,二團轉戰於泰西、運東廣大戰場,同日偽頑雜團在葛靖莊、孫莊、焦廟、倫鎮、望魯店等地發生大小戰鬥40餘次,日偽頑雜團多次被二團打垮。1941年冬,王克寇在大呂莊戰鬥中負傷,拇指被打掉一節。1942年10月,根據鬥爭形勢需要,齊禹縣分開。地委任命王克寇兼任禹城縣委書記、縣長、大隊長、政委等職,實行一元化領導,鞏固齊禹茌根據地。王克寇接受重任,嘔心瀝血奮發工作,帶領縣委、政府在抗日根據地開展反貪污、反黑地、反蠶食、反資敵鬥爭,頒布“土地回贖”“減租減息”“僱工增資”法令,建立村政權,組織民政工作隊,同偽鄉村政權作鬥爭,查黑地、查黑賬,推行合理負擔,對團結廣大農民戰勝極度困難、堅持抗戰、鞏固根據地建設起了重大作用。1943年7月,根據地委決定,王克寇回一分區基幹二團任政委。秋,在抗日根據地人民沒有麥種秋播的時候,王克寇率領二團戰士們衝破敵人重重封鎖,南渡黃河,繞過濟南、泰安日寇重兵的封鎖,從肥城一帶背回麥種,使根據地人民適時種上小麥。王克寇的老二團被譽為根據地人民的“護身符”。

壯烈犧牲

1944年5月26日,在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王克寇率基幹二團攻打魯西重鎮東阿縣牛角店日偽據點劉恕安部時,因難攻易守寡不敵眾,激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9歲。戰後葬於牛角店附近的大吳莊。8月,齊禹縣軍民在總寺廟為王克寇舉行追悼會,一分區司令員劉致遠致悼詞,參加追悼會的軍民達萬餘人。1972年縣革命委員會在莒鎮鄉董屯村東北修建王克寇烈士陵園,占地10畝,陵園中有紀念堂5間,內懸掛王克寇肖像、生平事跡介紹、戰友題詞以及137名革命烈士的紀念譜等。紀念堂前是王克寇墓、碑。每年清明節,全縣黨政機關、學校團體及人民民眾都來此祭掃憑弔,緬懷先烈。2007年禹城市委和市政府撥款,重修王克寇烈士陵園紀念館。該館被列為全市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每年全市數以萬計的幹部、民眾來此緬懷悼念烈士英靈。

永垂不朽

2009年7月1日,禹城市革命紀念館落成,市委、市政府為王克寇塑像。2010年,王克寇的侄女王嵐出版《我的伯父——抗日英雄王克寇》一書,紀念這位英雄王克寇。王克寇的戰友、原上海市委書記韓哲一為該書作序,並題詞“烈士永生,信念永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