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漢,男,1944年11月生,安徽合肥人,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著名語言學家、詞典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光漢
- 出生日期:1944年11月
- 職業:安徽文達職業學院教授
- 性別:男
人物生平
1966年畢業於安徽大學中文系,先後當過記者、農民、工人、秘書。 1979年調回安徽大學,從事語言文字及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兩任漢語言文字研究所副所長、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漢語大詞典》主要編纂人。
其獨著合著的主要著作有《道趣》《儒趣》《廬州方言考釋》《詞典問題研究》《常用典故詞典》等十一種。論文發表在《辭書研究》《文獻》《古漢語研究》《光明日報》等國家級或中文核心報刊上的有《成語溯源規範淺議》《關於典故詞溯源問題的若干思考》《關於典故溯源的再思考》《論典故詞的詞義特徵》《釋“坳堂”》《說“擐”》《“公不若毋多”解》《我和辭書》《辭書與典故》《辭書與書證》《辭書與姓氏》《辭書與語言》《辭書與文學》《辭書與錯字》《唐詩異文訂訛當審慎》《考察用典與唐詩整理》《許渾與杜牧以外諸人重出詩》《〈漢語大詞典〉中的古籍誤讀舉隅》《“盧木巳”還是“盧杞”》《倒霉·觸霉頭·霉氣》《詞義是自在的》《辭書與修辭》等20餘篇;另有《詞義的判定原則》《關於古注及現有辭書之我用》《論助動詞“見”》《為典故正名》《辭書與訓詁》《詞典立目規範議》《辭書編纂與食古之泥古》《辭書釋文用語及其使用規範》《〈尚書義考〉整理本指瑕》《〈莊子今注今譯〉商改》《許渾里籍長箋》《許渾與杜牧重出詩考》《〈詩淵〉中所收的許渾詩》《郭編〈古代漢語〉若干問題管窺》《經學鴻儒劉向世家》《合肥方言單音動詞考釋(1-4)》等60餘篇發表在省級報刊上。
先後主持科研項目有:國家語委十五規劃項目《辭書編纂與語言文字規範化研究》,項目編號YB105-11B,2002年底立項,2006年底完成。發表論文七篇,完成書稿一部:《詞典與規範》(34萬字)。2、負責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重點項目《龔鼎孳全集》,2003年底批准直接資助,預計2009年上半年完成。還主持過省教委項目《典故詞研究》《人學研究》等。又著有《人學》(30萬字),主編《典故大詞典》(600餘萬字),均在聯繫或等待出版中。
王光漢:我是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的教師
我給很多刊物、報紙投稿,都署名我是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教師,可有不少刊物、報紙或把我的單位略去,或未經我同意而擅自把我的工作單位改為我的原工作單位——安徽大學。有的刊物、報紙甚至在我堅持必須用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拒絕用安徽大學名義發表我的東西時竟乾脆不發。
很多媒體曾對我有過專訪,我也再三強調一定要著明我是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教師。有些記者卻非要強調他們是從安徽大學了解到我的住址,得到了安徽大學的接待和幫助,莫名其妙地非要把我列入安徽大學成員;有些記者當我面好像也很尊重我的意見,可到了發稿時卻又把我所在的單位改成了安徽大學。
我真不明白,安徽文達信息技術職業學也罷,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也罷,難道我就不能呆么?我到這兒當教師就比在安徽大學矮了一截了么?我不知道我現在所在的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哪裡比公辦的國有大學安徽大學差!
民辦大學沒有公辦的國有大學的教育行政化問題,普通的教學與科研人員可以踏踏實實教學、埋下頭來科研,不必去考慮在人事關係方面的違心逢迎,因為這裡的各級領導都真心誠意一心撲在為教學與科研的服務上,教學與科研的管理模式給一個真正踏實教學、認真問學的人以最好的發展平台。我只是到了這裡,才真正感受到人格和知識受到尊重的一種舒心!
我們學院有良好的傳統,這個傳統在不斷發揚光大,我相信民辦大學必將超過公辦的國有大學!
我不為我在安徽大學工作過而感到光榮,相反,我為我能夠成為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的教師而自豪!面對有關刊物、報紙和其他媒體,我還是要再次重申:我是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的教師! (博文作者: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系教授王光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