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中,字繼堯,號道庵,出生在明朝穆宗隆慶年間,故居在今位奇鎮暖泉村柳樹莊,縣城南大街有他做官後修建的規模很大的府宅。他出生在一個武官家庭,他的父親名叫王一心,在明朝駐防山丹的駐軍中當游擊這樣的中級軍官。
基本介紹
- 本名:王允中
- 字號:字繼堯,號道庵
- 所處時代:明朝穆宗隆慶年間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他小時候就很聰敏,在山丹衛學讀書時,學習刻苦用功,學業優秀,被官府補為博士弟子員。那時他就心懷遠大的志向,常拿漢朝名臣班超為榜樣,激勵自己長大要效力疆場,報效國家。他常對人說:"男兒七尺身軀,應該為國家建功立業,不應該經常關在屋子裡舞文弄墨,咿呀讀死書!"於是他就常常利用功課之餘苦讀兵書,潛心鑽研用兵打仗的戰略戰術,騎馬射箭,舞刀弄槍,苦練武功。不久,通過武科考試中了武舉。他在十七八歲時就投筆從戎,因軍功補襲了他父親的職位,當了游擊,開始了一生的軍旅生涯。
王允中生活的年代,經歷了明王朝隆慶、萬曆、天啟三朝,是明王朝國力處於衰落時期。那時盤踞在蒙古高原的元朝殘餘勢力韃靼、瓦刺和占據青海北部的蒙古厄魯特部為了爭奪河西走廊的肥沃草原,經常進犯這一地區,給這裡的老百姓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明王朝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為了鞏固邊防,在河西各地駐紮重兵,抵禦和反擊外族的侵擾。王允中一生的戰功業績就是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建立的。
明神宗萬曆中,青海西北部的厄魯特蒙古酋長永邵卜率眾襲擾湟水流域的湟中縣,王允中奉命率部進入青海,屯兵湟中小康山,堵擊入侵的敵軍。他身先士卒,英勇殺敵,俘虜消滅敵人八百多人,上司向兵部報告了王允中的戰功,兵部擢升他當了參將。戰後,他奉命率部駐守古浪大靖這個地方。大靖是河西走廊通往河套地區的戰略要地,他親率士卒築堡竣壕,加強防禦,河套韃靼不敢輕易進犯。
萬曆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98年,王允中率部隨從甘肅巡撫田樂征討占據今天祝境內松山草原的韃靼賓兔、阿赤兔、宰僧各部。他率部駐紮古浪境內的泗水河一帶,在敵後堵擊入侵之敵。他出其不意,親率部隊用計謀焚燒敵人的軍營,俘虜消滅敵人六百多人,收復了松山草原。就在這個時候,盤踞額濟納一帶的瓦刺部驅兵進犯河西走廊西部重鎮肅州,戰事緊急,王允中奉命率部馳援那裡的守軍。他率兵到了今天金塔縣的毛目城這個地方駐紮下來。當時瓦刺前鋒騎兵幾百人裝作誘敵,而大部隊都埋伏在城外黑河邊上的蘆葦盪中,企圖待王允中部進入埋伏圈後一舉圍殲。王允中識破敵人的詭計,出其不意,率部焚燒蘆葦,瓦刺遭到火攻後驚惶失措,四散逃命,王允中指揮部下擂鼓吶喊,英勇衝殺,大敗瓦刺。毛目城戰役結束不久,瓦刺又大舉進犯哈密,切斷了西域通往河西的通道,王允中奉命率部增援那裡的守軍。和瓦刺激戰中,他奮勇殺敵,生擒敵首沙賴台吉,得勝而歸。這其間,河套韃靼和海北韃靼南北並進,經常襲擾莊浪、古浪、鎮番等地,也就是現在的永登、天祝、古浪、民勤一帶,王允中配合涼州鎮副總兵柴國柱多次擊退了敵人的進犯,使這一地區多年免遭戰禍的危害。
萬曆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606年,王允中以參將銜率部鎮守鎮番(今民勤)、河套一帶的韃靼聽到他的名字,不敢輕易來犯。
萬曆末,河套韃靼又大舉進犯松山,王允中親率士卒操練搏鬥勾卒戰術,在永登、天祝境內的阿壩、分水嶺、青羊水一帶拒敵,將入侵韃靼擊退到雙黑山,他命令騎兵排列成方陣,和敵人對峙激戰三天三夜,敵懾於王允中軍隊的威勢,退回河套地區。王允中率部回防,因功擢升協守甘肅副總兵。適逢他的母親去世,他趕回家中為母親辦完喪事立即返回涼州鎮。河套韃靼乘王允中奔喪之機,大舉進犯松山,接到告急,王允中率部連夜襲擊敵人的後方,行軍至古浪境內的鵝頭山還沒到正午時刻,敵人疑為天兵至,四散逃命。王允中乘勢斬殺敵酋三大,敵兵敗退,王允中率部追擊,越過民勤北部的青土湖、來伏山、紅寺山、直追到寧夏境內的賀蘭山,殲滅敵人三百多人。戰後,朝廷擢升他為甘肅總兵,掛平羌將軍印,鎮守甘肅,成為坐鎮甘肅的最高軍事長官。明神宗朱翊鈞下詔在他的府第南大街建都督坊,表彰他的戰功。
王允中晚年擢任右軍都督僉事,都督同知,成為明王朝一個方面軍的副司令長官,是山丹歷史上官階最高的人物。
王允中戎馬一生,足跡遍及河西走廊及寧夏河套平原,青海湟水流域等地,在青海速喇川、黃鵝兒、千合沙、祁連山南麓的白石崖、新城子、民勤、古浪的麻山湖,槍桿嶺等地多次率部與韃靼入侵勢力交鋒,屢涉行陣,屢建戰功。在萬曆三十二年後的七年之內,僅大的戰役就經歷十二次之多,為明朝鞏固河西的邊防作出了卓越貢獻。朝廷為表彰他的戰功,在他暮年晉爵為光祿大夫。
王允中治軍嚴謹,關心部下,體恤士卒,在軍中很有威望。他雖然身負軍事重任,忙于軍戎,在軍旅之餘,關心家鄉名勝古蹟的保護修葺,在萬曆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1593-1600年),他捐巨資重修山丹的名剎大佛寺和他故居地方的雲台寺。
人物評價
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六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王允中在家鄉病故,熹宗下詔御葬,詔賜武進士、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也就是賜給爵位,給予皇太子師傅的殊榮,追加最高軍階兵部尚書,即相當於後來的國防部長這樣的銜頭。當時的兵部尚書祁伯裕和他交情甚篤,他去世後,祁尚書奉旨給他作了墓志銘,其葬禮規格之高,在歷代文臣武將中也是少有的。王允中故後多年多次榮享御祭,其隆重之況,在山丹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後的。
王允中的兒子王建侯,是明朝山丹唯一的文進士,起初任南京戶部清吏司主事,後官遷薊北參政道,為官清廉,不阿權貴,任內與專權宦官多有鬥爭,名振燕冀,著有《孟子注》一卷。祁尚書在王允中墓誌中稱王氏"縉紳起家""文武萃於一門",是"熊羆不貳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