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善

王修善(1889——1970),字至寶,出生在臨縣王家坪村一個中醫世家。7歲入學就讀,品學兼優。少年時代,看到清廷腐敗,污吏橫行,棄儒學醫,立志救死扶傷。他在父親王嘉賓的耳提面命下,精讀中醫經典,博覽歷代名醫巨著,悉心綜合研究臨床經驗。他19歲代父出診,臨床10年,名震鄉里,足跡遍及臨縣,後及方山、嵐縣和離石一帶,延請和求救者絡繹不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修善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個人經歷,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個人著作,

個人經歷

民國29年(1940),日軍侵入臨縣,家宅被放火燒毀,一氣之下,攜眷離籍飄泊於石樓、臨汾等地,懸壺自給。1950年定居隰縣,1954年參加工作,在隰縣藥材公司、縣人民醫院任中醫師,先後被選為隰縣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縣人民委員會委員、縣政協常務委員。
王修善王修善

醫德高尚

修善醫德高尚,為人篤厚,律己甚嚴。他出診行醫,以治病救人為主,並不全賴掙錢養生。給人看病,一般不收診費,窮苦人求診,不只分文不收,有時還送給藥物。病者來請,隨請隨到。他診療十分認真,常以“生死之間,乃在分毫,稍一不慎,即可制人於絕地,千萬不可大意”教育學徒,要求他們“學醫,首先要樹立高尚的醫德”。

醫術精湛

修善醫術精湛,善治疑難病症,有百分之一的希望,總是盡百分之百的努力。臨床治療,靈活變通,化裁得宜,因而療效奇特。晚年雖然身體衰弱,但壯心不已,遠則策蹇以往,近則扶杖而行,一生中救活了很多垂危病人。他愛好交遊,成名後來信來訪者甚多,都以誠相待,一一作答。對自己的醫術,從不保守,不僅將數代祖傳秘方獻給人民政府,而且把自己得心應手的單方、驗方遍傳學者。
他一生研醫,尊古而不宜古,在別人看來往往束手無策之時,他卻往往另闢蹊徑,翻出新意。他的醫學思想,可概括為“尊經、博採、通變”。他認為“醫必有所宗,宗必始自經,有源方有流”,只有“博採眾長,兼收並蓄,方可自成裁化;醫貴通變,宜古是治病的大敵,通變才是求實的純寶”。

個人著作

修善晚年十易寒暑,伏案著述,將60餘年的臨床經驗集成《王修善臨證筆記》,症分76門,方列400餘首,深受國內外讀者讚賞。對傷寒用大陷胸湯反助甘草,妊娠以甘草大黃湯治嘔吐,有精闢論述。1979年該書被列為山西省名老中醫經驗叢書,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全國各地及港、澳地區,香港《大公報》載文給予高度評價。1981年6月,本書參加了法國法克蘭第三十三屆國際圖書展覽。湖南科技出版社發行的《中國現代中醫學家淵源》,亦將王修善列為現代醫學家。1982年2月,中國圖書目錄,山西人民出版社《編輯動態》都作了介紹。1986年1月,應讀者要求,“臨症筆記”再版印行。呂梁地區衛生局亦於1978年和1984年,分別刊印了“臨症筆記”和他的另一著作《異受眼科》。
修善一生尚喜拳術、善詩文,尤工書法。
1970年10月逝世於隰縣,後歸葬故里王家坪,終年8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