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合(王保合)

王寶合

王保合一般指本詞條

河北省滄州市吳橋雜技大世界著名藝人王寶合,1944年出生於吳橋縣楊家寺鄉一個雜耍手藝世家。他那非凡的賣口、詭奇的五指、精湛的表演令評審折服、觀眾青睞。人們親切地稱讚:“鬼手王”。從事手藝表演近50年,是吳橋雜技大世界景區一名身懷絕技的老藝術家。

1999年,王寶合隨藝術團到香港九龍藝術中心演出時,時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看完表演,稱王寶合為“鬼手”,並提筆寫下“三仙歸洞、五指詭奇”,香港翡翠台鳳凰台、《大公報》等媒體也爭相進行了報導。董建華稱其為“鬼手”,從此王寶合“鬼手”的雅號便不脛而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寶合
  • 外文名:wangbaohe
  • 別名:鬼手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楊家寺鄉
  • 出生日期1944年
  • 職業:雜耍手藝大師
  • 主要成就:從事手藝表演近50年
  • 代表作品:“三仙歸洞”“縮骨術”“深喉紉針術”
個人經歷,傳承雜技,相關事件,面臨失傳,

個人經歷

王寶合的絕技,很大程度上受到上輩的薰陶和教誨。 “我爺爺就是有名的‘卸索大王’王玉林。”王寶合說,爺爺是“北京天橋八大怪”之一,因為他會一手絕活——卸索,也就是現在講的縮骨術。
“卸索大王”王玉林靠著這一手絕活,幾十年來,帶著全家跑遍了整箇中國,並將這絕活傳授給了王寶合的父親王福壽。
父親除了精通縮骨術外,還會中翻、水流星、飛叉、魔術、三仙歸洞,還有深喉紉針術……”王寶合說,他6歲開始跟著大人練功學藝。深喉紉針術和縮骨術很苦,王寶合練了多年才練成,王寶合說,在那個年代沒有點真本事,根本混不飽肚皮。
為了餬口,王寶合把雜技世家的絕活學到了手。經過數十年的揣摩和苦練,王寶合終於把祖輩傳承下來的絕活發揚光大。尤其是“三仙歸洞”王寶合練得出神入化。超乎常人得勤奮和悟性,成就了王寶合快得讓人眼花繚亂的“鬼手神功”。
王寶合,2004年,王寶合表演的“三仙歸洞”榮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中央電視台用三台攝像機同時對其拍攝慢放,都未能破解其中奧妙,他也因此被尊為吳橋“江湖八大怪”之首。2007年6月,王寶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鬼手王”稱號來歷“鬼手王”王寶合的名字,可以說是如雷貫耳,這個很有氣勢的名字還是原香港特首董建華給起的呢!
1999年,受河北省勞動廳推薦,王寶合跟隨某藝術團到香港九龍藝術中心演出,一演就是幾個月。王寶合沒料到,在家鄉深受歡迎的傳統雜技竟然在香港也非常火爆。香港市民紛紛去觀看演出,場場爆滿。“三仙歸洞”的神奇、“縮骨軟功”的詭異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看過王寶合表演的香港特首董建華稱其為“鬼手王”。

傳承雜技

【我的驕傲】“雜耍兒”登上大雅之堂。 【我的精彩】玄妙神奇演繹小城春秋,眼疾手快變幻大千世界. 【我的心愿】希望老祖宗的絕活一代代傳承下去,一代更比一代強。
與節目導演 牛嘉與節目導演 牛嘉
文化部公開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傳承人名單上,人稱中國魔術“第一快手”的滄州人王寶合榜上有名。
王寶合說,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吳橋雜技的傳承人,他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不僅要把吳橋雜技傳承下去,還要將吳橋雜技發揚光大,走出河北,走向世界!

相關事件

2007年6月9日,人民大會堂國宴廳內,正在觀看節目的很多貴賓站了起來,為台上的表演鼓掌喝彩,一段表演完畢要求再來一段,欲罷不能。
王寶合
最後,主持人只得小聲對那位演員說:“只能再給你十分鐘了,還有別的節目呢。”這個演員就是蜚聲國內外、獲獎無數、被人們稱為“鬼手”的王寶合,讓人嘆為觀止的節目就是他的拿手絕活“三仙歸洞”和“縮骨軟功”。
王寶合被國家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前香港特首稱他“鬼手”
走進位於雜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的“鬼手居”,見到表演完畢正在喝茶的王寶合。他穿了一身棕色綢緞。雖然個頭小、身材瘦,眼神里卻透出矍鑠的光。說起雜技,王寶合充滿笑意的眼睛裡有掩飾不住的自信。
王寶合(王保合)
如今在吳橋,“鬼手”王寶合的名字,可以說是如雷貫耳。看過王寶合表演的香港特首董建華,稱其為“鬼手”。演出也同樣“刺激”到了香港媒體敏銳的嗅覺,於是,翡翠台、鳳凰台、《大公報》等香港著名媒體爭相報導這次演出。在報導中,不知是哪家香港媒體率先引用了董建華給王寶合“鬼手”的美譽,從此,這個稱號不脛而走,傳遍了香江,傳入了祖國內地,也傳到了王寶合的家鄉,也才有了後來“鬼手居”的雅號。
當個傳承人不容易
王寶合成長於一個雜技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在北京天橋擺攤賣藝,祖父王玉林還有一個“江湖八大怪之一”的名號,在北京天橋小有名氣。6歲時,家境貧寒的王寶合就跟著父親到天橋賣藝,他輔助父親的節目,表演一些基本功。1951年,長大後的王寶合回到吳橋,自己拉班子演出;1958年,他加入了吳橋馬戲雜技團,成了一名正式雜技演員,仍然做基本功表演。喜歡王寶合的觀眾都知道,他有兩手絕活:“三仙歸洞”和“縮骨軟功”。這是他從父輩那裡繼承來的,經過了數十載地揣摩和苦練,終於發揚光大。但是,為了傳承絕技,這些年吃過的苦、受過的罪數都數不清。
王寶合(王保合)
解放前,為了養家餬口,年僅6歲的王寶合就跟著長輩學習“縮骨軟功”。“那叫一個苦啊,每天就是‘狠練’。最苦的還不是練功的過程,是練功的環境,‘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無論凍多厚、天多熱,都得在露天的地方練,後來落下了一個下雨陰天就渾身疼的毛病。”
“三仙歸洞”是王寶合在30多歲時才正式接觸的,老師是他的父親。“‘三仙歸洞’的秘密全在我的手上,一個字,那就是‘快’。”超乎常人的勤奮和悟性,成就了王寶合快得讓人眼花繚亂的“鬼手神功”。
如今王寶合已經71歲了,讓他頗感欣慰的是,“三仙歸洞”這手絕活已經有了傳人。他的弟子很多,不過最得他真傳的還是兒子王立剛。2007年,32歲的王立剛表演“三仙歸洞”也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父親出門的時候,他就代替父親入主“鬼手居”,為觀眾們表演。“只是可惜了‘縮骨功’,沒人能下得了我那樣的辛苦,就要面臨失傳了。”王寶合無奈地告訴記者,面臨失傳的還不止“縮骨功”,還有他的“三合一”式表演。所謂“三合一”,是王寶合自創的表演方式,即:侯寶林的“口”,趙本山的“忽悠”,再加自己的手法。“在舊社會賣藝,講究‘七分口,三分藝’,說話的技巧、和觀眾的交流是很重要的。我這口是幾十年實打實練出來的,雖然我的弟子學到了‘三仙歸洞’的本事,可還是差了火候。”
王寶合(王保合)
吳橋招商引資的“名片”
2008年4月份,王寶合跟隨省、市招商團去香港招商,並為香港商人表演了一場自己的絕活,博得了滿場喝彩。“這次招商是成功的,最後得到了香港富商在黃驊港投資的機會。後來我才知道,這位富商是李嘉誠的兒子,他來到黃驊港考察的時候,我又給他表演了一場,他很喜歡呢。”類似的招商會,王寶合不知道參加了多少回。
因為王寶合的名氣大,市里有招商活動,或者外出引進資金,常會叫上他,一邊陪同客人吃飯,一面為客人表演節目。只要有他在場,談判總會在一種融洽、愉快的氣氛下進行,如果招商成功,王寶合也是功不可沒。“我平時不參加商業演出,但是有這樣為滄州做貢獻的演出機會,我還是非常願意去的。我希望憑藉自己的力量,能給滄州的發展出一點力。”為了不耽誤王寶合演出,記者儘快結束了採訪。走時,同來的大姐跟王寶合開玩笑道,“這身衣服得花好幾百吧?”哪知他開心地笑了起來:“這是老伴給做的,一共花了15塊錢。雖說現在日子好了,可是以前的苦日子不能忘,還是要艱苦樸素啊。”
雜耍還是藝術?
從吳橋土生土長的王寶合,三歲沒了母親,六歲開始練功學藝。他家是一個雜技世家,當年名震京城的”天橋八大怪”之一的王玉林就是他的曾祖父。他的父親和大師孫富有是同台演出的藝人,他的兒子女兒和外甥女都從事雜技事業。
1992年,王寶合的命運突然改變了。當時,省慰問團來吳橋考察,王寶合在吃飯的時候表演了自己認為並沒什麼特別的”三仙歸洞”。沒想到,一炮打響!省領導都被他的技藝驚呆了,從此一發而不可收,越演越紅。
王寶合回想起剛到雜技大世界時的情景,頭戴疙瘩帽,腳穿布鞋,鋪個地攤就在江湖文化城內表演。”不一樣了,大世界專門將我請進了“鬼手居”,成為一個單獨的節目單元。說起“鬼手居”,這裡還有一段故事:1999年,河北省文化廳組織到香港演出,王寶合被邀請參加表演,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董建華也在現場觀看,王寶合出神入化的表演,讓董建華讚嘆不已,並以“鬼手”來形容他的絕技。第二天,香港眾多媒體上都刊登出上演”鬼影變換球”的“鬼手”王寶合的報導――於是就有了大世界的“鬼手居”。
不光在香港,在北京中央電視台,王寶合也風光了一把。在“歡聚一堂”節目裡,依然是“三仙歸洞”,依然是掌聲四起。製片人讓他透露一下魔術的奧秘,王寶合婉言拒絕。於是攝製組用三台不同角度的攝像機同時攝錄後慢放――依然沒能看出其中的玄機。導演也只能無奈地挑起大拇指:“絕了!”
多年來,王寶合還到過國外很多地方進行文化交流演出,所到之處讚譽不斷。外國朋友對中國古老的魔術無不驚嘆神奇,他也因此獲得中國雜技魔術最高獎“金菊獎”銀獎、“河北省文藝振興獎”、省級勞模等光榮稱號,並被上海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收錄其中。
“以前說起藝人都稱為耍把式的,沒有社會地位。現在不一樣了,從上到下,人們對民間文化都非常重視,這是全社會對藝術的尊重,我很欣慰。”王寶合深有感觸地說,“藝不壓身,學無止境。不怕招招會,就怕一招鮮,我要把‘三仙歸洞’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世世代代傳下去。”

面臨失傳

三個海綿球、兩隻小碗、一根筷子,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樣簡單道具下所演繹出的變化多端。在香港為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表演被譽為“鬼手”,以及在中央電視台三台攝像機不同角度同時攝錄再慢放的科技手段也未能破其玄機,足以驗證王寶合無愧於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稱號。而王寶合卻說,傳承人並不是全套的照搬照抄,正是自已多年來不斷與時俱進的創新賦予“三仙歸洞”新的內涵,更適合現代人的欣賞口味,才受到人們一如既往的衷愛。
而“縮骨術”和“深喉紉針術”兩大絕活面臨失傳。“縮骨術要用內力拉伸骨骼、尤其是肩膀附近的骨關節,最後人的身高增加,各個關節錯位,從而縮小身體。”王寶和說,“這時人的內臟就要下移,以騰出更多的位置。要把寬腰帶扎得緊緊的,不然,內臟真的下垂,人會受到傷害。” “‘深喉紉針術’更危險。”王寶合說,把銀針“咽”到嗓子眼兒,通過腮來回運動,把針紉上。“我練了七年才練成。”
“有人把‘三仙歸洞’這樣的手藝看成一般的雜耍,我卻不這樣認為。”王寶合說,無論什麼手藝,只要你練到一定的程度,達到一定的境界,都會成為一門藝術。 在吳橋雜技大世界裡,門框上貼有“玄妙神奇演繹小城春秋,眼疾手快變幻大千世界”對聯的小院,亦被稱為“鬼手居”。 多年來,王寶合還到過國外很多地方進行文化交流演出,所得的讚譽不斷。他得過“金菊獎”銀獎、“河北省文化振興獎”。省級勞模等光榮稱號,並被上海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收錄其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