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勝(革命烈士)

王保勝(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保勝(1907一1970)又名王樹珍,仲村鎮北仲村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927年去大連出苦力,後流浪到哈爾濱。1931年10月參加東北抗日義勇軍(後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先後任偵察員、班長、排長、連長、隊長等職,屢立戰功。1936年冬因患傷寒病與部隊失去聯繫而返回山東老家。

基本介紹

  • 全名:王保勝
  • 別名:王樹珍 
  • 出生地:仲村鎮北仲村
  • 出生日期:1907年 
  • 逝世日期:1970年4月6日 
  • 本名:王保勝 
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保勝在家鄉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4月,八路軍費縣人民抗日游擊第四大隊在峽玕成立,王保勝任副大隊長兼第三中隊長。7月,四大隊編入八路軍津浦路東支隊三團三營,他任副營長。“柘溝事件”後,升級編入一一五師七團一營四連,任連長,參加了馬家峪、蔣溝反“無極道”、反擊十八村“紅槍會”、反擊日寇進犯仲村、黑山、白彥、窪里、寶興店、榛子崖、陳家莊、柘溝、楊謝、摩天嶺等一系列戰鬥,連打勝仗,使這一帶日偽軍聞風喪膽。
1940年8月,受一一五師七團政委張雄委派,王保勝返回仲村發展地方武裝。同月,費北行署組建行署保全大隊,他任副大隊長兼一連連長。1941年春,費北行署保全大隊更名為行署大隊,他任副大隊長兼一連連長,參加了著名的天寶山、武安、塔佛山等戰鬥。一一五師陳光代師長表彰他作戰“勇猛頑強”,記大功一次,並被費北行署授予“民族英雄”光榮稱號。1941年9月27日,費南縣政府機關被土匪劉桂堂部3000人馬重重包圍,他率部火速趕到老池峪打增援,經奮力拚殺,使費南縣政府機關突出重圍。11月,5萬日偽軍“掃蕩”沂蒙山區,費北行署大隊殺開一條血路,費北黨政軍機關順利突圍轉移。
1942年以後,王保勝經常帶隊獨立行動,監視、牽制蒙山周圍的日偽軍,保衛蒙山根據地;深入敵占區偵察敵情,嚴懲那些死心塌地為日軍賣命、作惡多端、禍害民眾的漢奸特務。
1944年7月率部升級主力部隊後,王保勝參加了攻打沂水、上冶、新泰蓮花山、蒙陰、汶南、店子、東都、磁窯、泰安等著名戰鬥,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作為魯中軍區選派的戰鬥英雄,出席了八路軍山東軍區在濱海區莒南縣坪上召開的第一次戰鬥英雄、民兵英雄代表大會,受到羅榮桓、肖華等首長的親切接見和表彰。
1945年7月,王保勝任魯中軍區第三軍分區特務營營長。在協莊戰鬥中,左臂受傷,在送往包紮所途中又遇敵被刺,他昏倒在地,黑夜用一隻胳膊勉強爬到穀子地里掩藏起來,次日又被敵人搜出,押送到張莊日軍憲兵隊的監獄。敵人殘忍地砍斷了他的腿後根,進行殘酷折磨,但他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氣節,堅貞不屈,直到日本投降時,才被營救出獄(後被評為特級殘廢軍人)。王建軍、錢鈞讚譽他“是真正有血性的中國人”。
抗戰期間,王保勝先後動員千餘名青壯年參加了八路軍。
1947年,國民黨反動派進攻山東解放區,王保勝任蒙山縣抗屬大隊名譽大隊長,完成了掩護傷殘軍人及老弱病殘人員北撤渤海區的任務,於次年返回,繼續在當地作戰。由於他經歷了長期革命戰火的考驗,身經百戰,英勇殺敵,屢建奇功1948年,被魯中南區評為特等功臣榮譽軍人。他保持革命晚節,自願回鄉養傷。政治上嚴格要求自己,不居功自傲:生活上克勤克儉,從不向黨伸手。1970年4月6日逝世,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