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慶

王伯慶

王伯慶,生於四川成都。在中國獲材料工程學士和工業經濟管理文科碩士、在美國獲統計學理科碩士和經濟學博士。曾當過工人,助理工程師,講師,資深經濟學家。麥可思公司創始人、總裁,中國高等教育供需跟蹤評估系統(CHEFS)創始人,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作者,西南財經大學特聘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伯慶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成都
  • 職業:教師 企業家
  • 主要成就:騰訊2009“迴響中國”三位年度教育專家之一
    新浪十大教育名博
    搜狐“60年60人中國教育成就獎”
  • 代表作品:《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人物檔案,海歸王伯慶談創業,

人物檔案

王伯慶博士多次獨立承擔國際組織、中國政府、高校的研究項目和主講嘉賓。王伯慶博士也是江蘇省、四川省大學生就業跟蹤系統的設計者。

海歸王伯慶談創業

對話海歸王伯慶:今天我們如何創業
2010年5月,全國人才工作會議指出,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再次吹起了重才、識才、聚才、用才的強勁東風。自2008年中央推出“千人計畫”以來,已吸引了825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新創業。新華網近期推出“對話海外歸國人員”系列專訪,海歸們將通過講述他們的故事,為越來越多致力於回國就業、創業的海外留學人才提供借鑑參考。
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楊眉) “我希望用最新的科學方法深入研究大學生社會需求和就業質量,幫助高校調整專業結構、改進課程設定和教學方式來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2003年,中國就業市場迎來了高校擴招後第一批本科畢業生,遠在美國的留美博士王伯慶就注意到了國內的大學生就業問題。不久後,他便回國創立了麥可思HR信息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用四年時間建立起一個高校管理諮詢的民間智庫,填補了國內教育諮詢產業空白。
市場供需不匹配造成人才資源浪費
新華網:大學生就業問題,這些年一直是網路關注的熱點。您作為一直研究勞動經濟學的專家,如何看待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您又是如何參與到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中的?
王伯慶:當前大學生就業存在數量和質量的問題。就業數量問題是我國產業結構技術含量偏低導致對大學畢業生需求低,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滿足產業的需求,以及供大於求的專業盲目擴張等。就業數量不是長期問題,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高等教育生源下降必將得到解決,當前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生源下降趨勢。但是,大學生就業質量低的問題必須通過改進高校教育才能解決。
就業質量低是由於在大學生受教育期間沒有學習到用人單位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或者沒有培養出用人單位要求的職業素養和工作習慣,造成畢業生的薪資低、專業對口率低、離職率高、職業和行業的轉換率高、專業對口率低、職場磨合期長等。
改進教育不只是高校單方面的責任,還需要主管部門和用人單位的共同參與。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中國高等教育的出路,就是改革。麥可思作為民間智庫,看到其他機構所看不到的問題,為政府解決問題提供參考,也為高校評估培養質量提供幫助。
新華網:您所從事的這項工作在美國的發展情況是怎樣的?您從國外引進了哪些先進的研究經驗?
王伯慶:在美國,大學請第三方機構給自己做調研是一種普遍現象,包括畢業半年後的短期調研、畢業3-4年後的中期調研和畢業10年後的長期調研。但是在中國,這樣做的高校還是少數。2006年,麥可思引進了國際水平的職業分類、基本能力和核心知識分類系統,開發了答題軟體系統,可以藉助網際網路技術對畢業後的大學生進行跟蹤,實現高達50%的回答率。基於國際社會需求研究的理念和經驗,我們建立起大學畢業生的社會需求與就業質量跟蹤系統,這套跟蹤系統包括問卷與回饋軟體系統、基於IT技術的領先調查技術、數據清理和分析系統、數據診斷分析系統。
高齡海歸”為啥選擇創業?
新華網:您曾被網友戲稱為“年齡最大的海歸創業者”,因為與許多歸國創業的人不同,您2006年從美國回來時已經52歲了,是什麼促使您當時選擇回國創業?
王伯慶:其實,我一直都想回來,直到2003年女兒進了大學,回國全職工作有了可能。此外,2003年發生的兩件事使我萌發了回國創業的念頭。一是,從1999年高校擴招後的第一批本科大學生畢業了,大學生就業開始成為問題。二是,由世界銀行參與、在1986年就啟動的一項關於職業與能力的研究成果終於在2003年開始試用,這項成果為美國研究高等教育如何滿足社會需求提供了新的科學方法。
美國的諮詢公司便開始對美國大學提供就業跟蹤研究的服務。他們跟蹤調查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態、能力和知識對工作的滿足程度。大學根據這個調查結果來調整自己的專業結構,改進課程設定以及教學方式。我一直對教育和就業問題都很關注,想用最新的科學方法和自己多年積累的就業研究經驗來深入研究中國大學生社會需求和就業質量,通過跟蹤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把調查研究結果反饋給高校,幫助高校了解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使高校能夠按照社會需要不斷調整專業結構、改進課程設定和教學方式以提高質量。
我回國一開始做教授,如果不創業的話不會這么辛苦,但我想更直接更快地影響社會,以學者的探索精神,以企業家的實幹行動,在中國高等教育管理諮詢這塊空白的產業中開創一個全新的事業。
新華網: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意識到職業技能培養應該貫穿於高等教育過程中,麥可思公司將如何滿足高校這些需求?
王伯慶:麥可思正在對相當一批高校進行就業和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包括985院校、211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以及示範性高職院校和非示範性高職院校。學校類型不同,我們的研究方向也會不一樣。例如,對於頂尖大學,我們會關注它們和國際名校之間的比較;對於985和211類型的院校,畢業後讀研的學生比較多,我們會關注他們在本科階段的學術準備情況。
創業者需要傻呼呼的樂觀+到了黃河心不死的執著
新華網:剛起步時,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是如何解決的?您是怎樣吸引到第一批風險投資的?怎樣掘到第一桶金?
王伯慶:2006年元旦,我回國後去西南財經大學做特聘教授。我當時想做的全國性大學生就業調查,需要近千萬元的投入。西南財經大學協助我引入了第一筆商業性風險投資,2006年10月,麥可思公司成立,取名叫MyCOS,代表My China Occupational Skills(我的中國職業技能)。我稱麥可思公司的起步為“一、二、三,開步走”,是因為麥可思是從一間教室、兩部電話、三台電腦起步的。
創業的過程非常艱苦,如果事先知道這么多困難,我肯定不創業了。所以創業者要有傻呼呼的樂觀,還要有到了黃河心不死的執著。最困難的時候是在2008年,公司搬到北京,原來談好的第二筆投資款沒有了,開支又上去了。由於前三年麥可思做的調查研究全部是公益性質的,最初的投資很快花完了,然後我就開始墊進自己的儲蓄,找朋友借錢。我很怕打開E-mail後看到又有職工因薪資沒落實辭職。
2008年,我們的IT團隊集體辭職,理由是太累。當我們支撐到2009年時,金融危機來了,全國都重視大學生就業,開始有高校付費請麥可思做數據分析。創業到今天,我遇到很多困難,靠的就是堅持。
大的事業沒有投機可言,執著和寂寞才是唯一的法寶。由於堅持,有更多的人看到了麥可思的工作意義,越來越多的學者、政府教育管理者、高校參與到麥可思做的高教跟蹤研究工作中來。
新華網:我聽說你的公司就聚集了不少優秀的80後人才,那么您怎樣吸引和留住人才的?
王伯慶:麥可思是一個80後的創業樂園。麥可思團隊則是一群有熱情和活力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很多都畢業於世界名校,有一位從杜克大學畢業的員工,甚至連畢業典禮都沒參加就拎著行李走進公司大門。大家在公司內部組織話劇社、體育俱樂部;大家集體聚餐、娛樂和免費出國旅遊;每個月公司都會收集員工建議,大到公司的發展,小到辦公室冰櫃里的食物,這些使麥可思更像是一個互相交流、享受生活的場所。校園式的開放與參與文化吸引和留住了人才,但是,真正吸引和留住他們的是這份事業本身的重大意義——改變中國教育。
海歸創業應堅守“剩者為王”
新華網:結合您和其他海歸朋友創業的經歷,您認為歸國人員回國創業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劣勢?歸國創業人員遇到的共性問題是什麼?應該如何解決?
王伯慶:現在回國創業對海歸來說,是一個歷史上難得的黃金時期,有志於推進中國進步的海歸應該選擇回國創業。海歸回國創業最大的優勢在於先進的技術、不同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劣勢在於對國內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市場環境和企業發展環境)不適應、不熟悉,會面臨融資、招聘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其實,歸國創業人員並沒有比其他創業人員面對更多困難,主要是要調整心態,回國前應該有一個計畫,準備做什麼,實現這個計畫可能的資金來源、可能遇到的困難、所需要的團隊,以及面臨的市場。
此外,創業者一定要學會堅持、專注,創業成功的關鍵在於堅持,要堅守“剩者為王”的信念。創業的領域一定要是自己非常擅長的,不能看到什麼賺錢就去做什麼,要有社會需求。創業者要在創業前對自己將要進入的產業、行業有前瞻性的認識,要清楚如何讓自己被市場所認識,以及如何向市場銷售自己的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