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誼(王五(晚清京師武林名俠))

王正誼(晚清京師武林名俠)

王五(晚清京師武林名俠)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正誼(1844年—1900年),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京師武林名俠。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

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靖赴國難,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位列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高手譜中,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

基本介紹

  • 本名:王正誼
  • 別稱:王子斌,王五,大刀王五
  • 字號:字子斌
  • 所處時代:清末
  • 出生地:河北滄州
  • 出生時間: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
  • 去世時間: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
  • 主要成就:近現代的著名武學高手,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同樣有名,
  • 好友:譚嗣同等
  • 職業武術家,抗擊外國入侵者英雄
人物生平,人物軼事,

人物生平

王五出生貧寒,三歲時父親又因疾去世。他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很小便開始乾各類雜活,後來又拜肖和成為師,為習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滄州當時最有名的武師當屬雙刀李鳳崗。為了修習更高的武藝,王五便想拜他為師,卻多次吃了閉門羹,他就長跪李門前以示誠心,李鳳崗為其精神打動,便收其為徒。王五不負師父重望,幾年下來功夫已不在師父之下。為了把他鍛鍊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兄劉仕龍,一起押鏢,行走江湖。經過幾年的鍛鍊,王五告別了師父,同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後又到北京,經人介紹到了一家鏢局當了鏢師。
1877年(光緒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積蓄,加上朋友的幫忙,在北京半壁街(崇文區)自開了源順鏢局(後來遷往廣安大街)。源順鏢局活動範圍廣大,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他規範從業,收費合理,德義高尚,生意十分紅火,很短時間內便聲名鵲起。
王五不僅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愛國義舉更是被人們廣泛傳頌。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峻上疏,力陳議和之弊,要求嚴懲誤國者,卻遭到清廷的貶斥,被革職戍邊。王五出於義憤毅然擔負起了護送安維峻的責任。回京後,王五便在香廠籌開學堂街,名為“父武義學”。更為人們所稱道和廣為流傳的是王五與譚嗣同的交往。王五俠義心腸,與譚嗣同兄弟相稱,傳授譚武藝刀劍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進入高潮,譚嗣同應詔入京,任四品軍機章京,參預變法。在此期間,王五擔負起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全工作。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為表白自己變法決心,醒悟大眾,甘願受捕。王五得知後心急如焚,多方打探訊息,買通獄吏,還廣泛聯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卻被譚嗣同堅決拒絕了。9月27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剛毅監斬於宣武門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後悲痛欲絕。為了繼承譚嗣同的遺志和復仇,王五多次組織人員進行暗殺活動,終未果,使王五反抗清廷的決心自此更加強烈。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拳民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眾積極參加,與義和團眾並肩作戰。10月25日,滿清政府派兵將順源鏢局團團圍住,王五等人終因寡不敵眾被捕,爾後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死時56歲。
大刀王五被殺後,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天津的霍元甲聽說後,隻身趕來,夜裡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當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王五故居南房西側的一間房子裡。
當年王五在北京頗有威信,眾人贈有“德容感化”和“義重解驂”兩塊匾額,掛在門的東西兩側,後來院裡的人搭建房屋,匾被取下來當了床板。門前原來有個軒豁空場,高高飄揚著源順鏢局的杏黃大旗,新中國成立後已經被公廁占了大半個地方。據說王五那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龍偃月大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在“大躍進”時期進了煉鋼爐。
大刀王五的事跡被編入邵氏影片《大刀王五》、武俠片《一刀傾城(神州第一刀)》、電視劇《大刀王五》和李敖小說《北京法源寺》。

人物軼事

百科全書無鏢行
老北京最有名的鏢局叫會友鏢局,就在前門外糧食店街,這算得上全國最大的鏢局,有一千多人,他們口碑相傳。傳說 “會友”產生在滿清康熙年間,我認為不可能是在康熙早年,因為康熙早年社會動盪不安,平“三藩之亂”,葛爾丹叛亂,真到了社會大動盪的時候,鏢行是無能為力的。只有社會大體穩定,商品經濟比較發達,老百姓能夠自由活動了才可。尤其是在滿清乾隆、嘉慶年間取消了對鹽的專賣制度,為商人提供了逐利的條件,他要長途販運。國家壟斷就形不成長途販運,自有軍警押運。我認為鏢局進入全盛時期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壓力下的五口通商沖亂了中國封建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人們需要經商、需要長途販運,這時候鏢行產生。人們把《紅樓夢》稱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但《紅樓夢》裡頭沒有記載過鏢行。《金瓶梅》是明代的作品,也沒有提到過保鏢。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了,但社會上的矛盾仍十分尖銳,小的治安事件層出不窮。所以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北京的鏢局如雨後春筍,那時候有八大鏢局,以會友鏢為首,會友鏢局的鏢路跟外埠分號遍布了半箇中國。名聲遠揚的大刀王五有個源順鏢局,源順鏢局其實是個小鏢局,也就是四五十人,但它影響很大,我稱大刀王五為“鏢界的楷模”。
大刀王五解馬相助
其實王五可以逃脫,當時八國聯軍滿清政府都沒抓住他,但他的鏢局裡去了一百多人避難。王五怕自己跑了以後,滿清政府或者八國聯軍把這一百多口男女老少扣為人質。他把組織義和團拳匪、刀劈洋鬼子的事都擔了下來,等著人來抓。滿清政府來抓他的時候,王五表示不反抗,但不要株連這一百多男女老少。當時捕頭說:“夠條漢子,你放心吧。”王五被交給德國軍營,在西河沿兒被處決了。
源順鏢局裡頭有兩塊匾,一塊是“重義解驂”,一塊是“德容感化”, “重義解驂”是說這人很仗義。過去大車跑長途起碼要有駕轅的馬和拉套的馬。王五在內蒙古一個叫托克托的地方,碰見幾輛大車讓土匪劫了,連騾子、馬都被搶走了。冰天雪地里王五慷慨施救,把自己車上拉套的馬解下來,給這幾輛車駕轅一塊兒回了北京。人家感謝王五說:“要不是您出手相救,我們非得凍死”。於是這些人送了匾——“重義解驂”,可王五自己吃盡了苦頭,沒有拉套的馬,只能人幫著推車。
“德容感化”更值得一提。那時候在小東嶽廟有個廟會,趕廟會時回人跟漢人鬧了矛盾,雙方最後下了帖子,陶然亭見高低。當時的晚清朝廷對械鬥根本不管,等出了人命,才讓雙方交出兇手。大刀王五得知後奔走於雙方之間,兩頭勸說,終於把這件事平息了。後來,雙方給王五送了塊匾——“德容感化”,披著大紅綢子送來的。所以這件事在當地很有影響,和諧了鄰里關係,樹立了威望,並逐漸開始建立名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