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生平經歷,主要成就,
簡介
王世荷自幼得崑曲名家的傳授,扮相清麗、嗓音甜美,15歲便開始登台,由於唱腔、身段都很出色,受到許多名家前輩的稱讚和觀眾的喜愛,成為當時戲曲舞台上的一顆新星。
生平經歷
1955年,王世荷與祖籍山東的一位軍人結了婚,1956年,她被省文化局派到溫州地區所屬各縣擔任戲曲輔導教學工作。丈夫也為此轉業到溫州工作。一年後,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小華出生了。因劇團正在開展上山下鄉活動,5個月後,王世荷就留下了孩子離開溫州,隨劇團到各地演出。這期間,孩子患上了腦膜炎,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智力也受到影響,勉強讀了幾年書就一直呆在家裡。為照顧孩子,王世荷向劇團請假,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中,她的請求被拒絕。為了照顧患病的兒子,她只好離開了自己喜愛的舞台。
因為孩子,王世荷近20年沒有唱戲。一天,溫州詞曲聲腔專家鄭孟津找到她,希望她能重唱崑曲。她連忙說:“這個唱不得的!”當鄭孟津用笛子吹起崑曲《水斗·醉花蔭》時,王世荷又一次進入了角色,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此後,王世荷開始了業餘的戲曲教學。在戲曲中她又找到了自我,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她先後在永昆傳習所、溫州甌劇團、泰順越劇團等任教,為溫州地區培養了一大批戲曲演員。
1989年,小華又患上了帕金森綜合症,手經常發抖,腳也不能走路。他的肌肉開始僵硬、萎縮,臉上也不再有任何表情,隨著牙齒的脫落,他本來就口吃,此時說話就讓人更難懂了。王世荷剛開始也聽不懂兒子的話,但母子連心,她很快就適應了小華的“語言”。
小華癱瘓後,王世荷為照顧小華,又一次離開了戲曲教學的講台。一次,福建一戲劇學校慕名前來,以豐厚的工資請她去那裡教學,但她還是回絕了:“我不能丟下小華,我要是去那邊了,老伴耳朵又不好,怎么照顧小華?”
但王世荷老人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喜愛的戲曲。因她嫻熟崑曲、精於身段,且在教學時耐心仔細,所以非常受到學生歡迎。除了劇團里的專業演員來跟她學戲外,也有一些戲曲愛好者跟她學戲。凡是來跟她學戲的學生,王世荷老師都不收學費,說:“這些年輕人願意學戲,我就已經很高興了!”
小華癱瘓後,半夜翻身或者大小便都得由母親照顧,因此王世荷老人會趁著小華還沒有熟睡的這個空當來研究、練習崑曲,每晚等兒子深睡不需要人陪後才安心。
主要成就
舞台演出《盜甲》一劇,刪了好多曲子,已經不是原來面目,王世荷老師幼時曾看過戲曲前輩華傳浩演出該劇,於是花了數月,嚴格依照原本及傳世工尺譜,將全部唱段學唱熟練並錄製下來;另外,崑劇《借扇》也刪了好多曲子,王世荷老師同樣通過對傳統工尺譜的研究,對照了《集成曲譜》、《納書楹曲譜》等,恢復了全部唱腔。並和弟弟王世瑤一起整理《奈何天》等傳統崑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