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原中顧委常委,中央軍委原常委、開國上將)

王平(原中顧委常委,中央軍委原常委、開國上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平(1907年10月12日-1998年2月8日),1907年10月12日生於湖北省陽新縣三溪口鎮大湖地村,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原名王惟允,曾用名王明,後改名王平。1930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九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

1998年2月8日16時42分,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軍委原常務委員、副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政治委員王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在北京逝世,終年91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平
  • 別名:王惟允 、王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7年10月12日
  • 逝世日期:1998年2月8日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
  • 職業:軍人
  • 主要成就:參加攻打岳陽、長沙的作戰和中央蘇區第一、二、三次反“圍剿”
    參加長征、東征
    指揮部隊參加百團大戰
    參加平津戰役,組織指揮了察北、察南的剿匪戰役
    參加抗美援朝
  • 出生地:湖北省陽新縣
  • 代表作品:《王平回憶錄》
  • 軍銜:上將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軼事,親屬成員,主要作品,人物評價,後世紀念,王平紀念園,希望國小,

人物生平

王平同志是湖北省陽新縣人,1907年10月出生,1926年在本鄉參加組織農民協會,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團第三師教導大隊政治委員、第六師十六團政治處主任,第四師十一團政治委員,陝甘支隊第二縱隊十一大隊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四師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科長,紅二十七軍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中共晉察冀臨時省委軍事部部長兼阜平縣動委會主任、縣長,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和中共地委書記,冀中軍區政治委員,冀晉軍區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和區黨委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任北嶽軍區第二政治委員兼第一縱隊政治委員,北嶽軍區司令員、察哈爾軍區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察哈爾軍區司令員兼察哈爾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和公安廳長,華北軍區副參謀長、幹部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動員部部長,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兵團政治委員,志願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委員,炮兵政治委員,武漢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
1998年2月8日16時42分,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軍委原常務委員、副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政治委員王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在北京逝世,終年91歲。

主要成就

戰鬥作風 英勇頑強
紅軍時期,王平較長一段時間擔任紅十一團政治委員,他重視用革命思想教育官兵,激發官兵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他領導下,紅十一團敢打惡仗、險仗、硬仗,善於長途奔襲和連續作戰,在反“圍剿”作戰中屢屢重創敵軍。第五次反“圍剿”中的廣昌保衛戰,敵人憑藉優勢兵力將紅軍壓縮至廣昌城內,並突破紅軍防禦陣地,衝到紅軍指揮部前面。在此危急時刻,紅十一團作為紅三軍團預備隊,奉命對敵反擊。王平帶領部隊冒著敵機輪番轟炸掃射,前仆後繼,勇猛拼殺。在部隊兩個營大多數同志犧牲、連隊平均只剩二三十人的情況下,他身先士卒,指揮部隊頑強戰鬥,終於擊退了敵人的猖狂進攻,保衛了紅軍指揮部的安全。戰後,軍團長彭德懷稱讚說:“這是紅軍政治思想覺悟的最高體現,是政治工作高度發揮作用的結果。”
長征途中,紅十一團一直擔任紅三軍團的前衛或後衛,參加了奪取婁山關、四渡赤水等著名戰役戰鬥。在保衛黨中央的遵義戰鬥中,敵人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對紅軍主力形成三面圍攻態勢。當時,情況非常危急,朱德總司令下達作戰任務時講,“中央機關在城裡,背後是烏江,這是背水一戰,一定要打好,如果敵人進了城,紅軍都得到烏江喝水”。為了保衛黨中央的安全,王平同其他團領導一起率領部隊,激戰數日,在友鄰部隊的配合支援下,打垮了敵人一個旅,為取得長征途中第一個大勝仗作出了貢獻。
善於指揮 功勳卓著
抗日戰爭時期,王平參與開闢、建立、鞏固和發展晉察冀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工作,多次受到聶榮臻的表揚。
王平(原中顧委常委,中央軍委原常委、開國上將)
金日成歡送楊勇、王平回國(1958年10月)
1937年,王平到阜平僅兩個月,就組織了數千人的抗日義勇軍。在擔任晉冀察軍區第三軍分區政委和冀中軍區政委期間,通過團結、爭取、收編和改造民間抗日武裝,為八路軍主力部隊輸送了十幾個團的兵力。
1944年,他率部進軍雁北、挺進綏東,在平綏路以北開闢新的根據地,打開了延安到東北的通道,為建立東北戰略基地作出了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他參與了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平津戰役中重要作戰的指揮,圓滿完成了作戰任務。清風店戰役中,王平指揮部隊浴血激戰兩晝夜,阻滯和拖住了敵人,為合圍並全殲國民黨主力第三軍創造了戰機。這是晉察冀部隊轉入戰略進攻後的第一個大勝仗。
王平善於審時度勢,靈活運用軍事、政治手段打擊敵人。在解放大同的戰鬥中,針對守敵兵力、裝備處於優勢的情況,在指揮部隊堅決打擊企圖突圍之敵的同時,巧妙分化敵上層關係,發起強大的政治攻勢,動搖其軍心,瓦解其士氣,迫使守敵1.7萬多人繳械投降。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了打擊敵軍的囂張氣焰,促使和平早日實現,他與楊勇司令員抓住戰機,發起了志願軍赴朝後的最後一個戰役——金城戰役(金城反擊戰),激戰14晝夜,收復160平方公里土地,把戰線向南推進了3至6公里,迫使敵人在停戰協定上籤字。這次戰役,成為解放軍歷史上大規模陣地進攻戰的典型戰例。
尊重客觀實際 注意調查研究
1937年8月,王平任冀中軍區政治委員,上任第一天,軍區政治部報來第二天準備槍決的28個所謂“托派”、“漢奸”的名單。涉及這么多人,王平沒有貿然批准,而是連夜逐一複審,結果發現所定的“罪名”均不屬實,於是果斷命令全部免除死刑,並實事求是地分別作了處理。在軍事學院工作期間,為進一步適應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設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需要,深入教學第一線,認真聽取教員、學員的意見和建議,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比如,他強調在教學和學術研究上,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毛澤東軍事思想,既反對教條主義又反對經驗主義;既吸收外軍先進經驗、研究對手的作戰理論,又用發展的觀點研究和總結我軍的作戰經驗,探索現代條件下諸兵種聯合作戰的戰略戰術和政治工作規律,以提高學員的思想政治水平、軍事理論素養和組織指揮能力。這對於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提高教學質量,為軍隊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中高級治軍人才,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王平(原中顧委常委,中央軍委原常委、開國上將)
1950年王平任察哈爾軍區司令員
總結經驗,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
1955年,他任總參謀部動員部部長時,積極開展國防動員規律及法制化的研究論證,從中國國情出發,在繼承人民戰爭傳統的基礎上,借鑑別國特別是原蘇聯的經驗,組織制定了一整套動員工作和法規,為中國國防動員的規範化、法制化作出了貢獻。他在總後工作期間,根據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和軍隊建設發展的新形勢,同張震同志一道,制定了後勤工作要堅持面向部隊、面向基層,為部隊服務、為戰備服務的“兩個面向”、“兩個服務”的指導思想,有力地推動了全軍後勤建設。他針對總後系統院校、醫院、科研單位多的特點,強調政治工作要結合實際,充分發揮保障和服務作用。他積極建議並參與組織了全軍後勤邊防海島和倉庫等大檢查,解決部隊積存多年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了部隊建設。
1979年11月,王平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更直接地參與軍隊建設重大問題的決策和方針政策的制定。為使軍隊後勤建設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他與洪學智積極建議軍委解決各級後勤主要領導參加同級黨委常委的問題,得到了軍委主席鄧小平的肯定。

人物軼事

三次改名
王平原名王惟允, 可因為王平所在連的連長是廣東人,每次點名時,其廣東腔總是把“王惟允”念成“王翁翁”,大家聽了就笑。沒辦法,連長和王平商量改個好念的名字,於是他改名為王明。不料過了一兩年之後,這個名字又與在中共黨史上新崛起的一個聲名顯赫的大人物的姓名“撞了車”,他就是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王明。王平因避名人諱,一直想再改名,但沒有合適的時機。到了1936年12月下旬,受命擔任陝北紅二十七軍政治委員的王平,和軍長賀晉年去見毛澤東時,藉機提出想將自己的名字王明改為王平,通曉經史典籍的毛澤東幽默地說:“好啊,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隨後便欣然提筆寫下:“命令賀晉年任二十七軍軍長,王平任二十七軍政治委員。毛澤東”。
王平(原中顧委常委,中央軍委原常委、開國上將)
1980年王平在朝鮮周恩來銅像前留影
智斗江青
文革中,江青一封親筆信送防化連,官兵敲鑼打鼓,學習討論,並將信連夜送武漢軍區。王平接信後,沉默無語,擱置數日。有常委建議:“政委,我們是否給江青同志回個信?”將軍問:“回信說什麼?”答:“以軍區黨委名義,感謝江青同志對部隊的親切關懷。”將軍不悅,曰:“江青並未在軍隊擔任職務,她給一個連隊寫信,也值得軍區黨委興師動眾;”該常委無言以對。

親屬成員

父親:王幼欽
母親:鮑美玉
夫人:范景新
兒子:范曉光

主要作品

1985年,撰寫《王平回憶錄》,1992年12月出版發行。

人物評價

《人民日報》:王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就是在病重住院期間,他也沒有忘記關心部隊建設,關注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他對黨的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感到由衷的欣慰,對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前景充滿信心,表現出一個徹底的共產主義戰士對黨、對人民的赤誠之心。
王平(原中顧委常委,中央軍委原常委、開國上將)
王平在北京庭院(1991年)
張萬年遲浩田(《功勳卓著名將風範——深切悼念王平同志》):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他的一生經歷了中國革命的各個重要歷史階段,經受了長期革命戰爭與和平建設時期各種政治風浪的考驗,曾經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教誨和器重。在長達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南征北戰、縱橫馳騁、艱苦奮鬥、忘我工作,為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為祖國的繁榮和我軍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不愧為我們黨和軍隊一位勳勞卓著、文武雙全、軍政兼優的老將軍和黨性堅強、品德高尚的老戰士。他的光輝業績和崇高風範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江澤民(2007年在紀念王平將誕辰100周年):功勳卓著,名將風範。
賀晉年:王平同志早年參加革命,在黨、政、軍內擔任過許多重要領導職務,是我黨我軍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和目擊人。他的一生中閱歷豐富,從事過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後勤工作,調換過許多單位,在各個工作崗位上都有卓越建樹。

後世紀念

王平紀念園

王平紀念園座落在湖北陽新縣仙島湖風景區內風仙島湖畔的東源大湖村,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園內有王平將軍紀念碑、展覽廳、放映廳。紀念碑由白色大理石砌成,矗立在蒼松翠柏叢中。展覽廳陳列有王平將軍在各個時期的照片400餘幅。
王平(原中顧委常委,中央軍委原常委、開國上將)
王平紀念園

希望國小

2007年,王平誕辰一百周年,成都軍區副司令員范曉光(王平之子)回到陽新家鄉,向東源中學捐獻30萬元,建造一棟學生宿舍樓。12月5號,陽新東源中學收到范曉光將軍在千里之外的成都軍區寄來的親筆題字“王平將軍希望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