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鞭

玉龍鞭

玉龍鞭,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假馬鞭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L.)Vahl.的全草及根。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熱淋,石淋,白濁,白帶,風濕骨痛,急性結膜炎,咽喉炎,牙齦炎,膽囊炎,癰癤,痔瘡,跌打腫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玉龍鞭
  • 別稱:玉郎鞭、大蘭草、萬能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馬鞭草科
  • :假馬鞭屬
  • :假馬鞭
  • 分布區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全草及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歸經

歸心、肝、腎經。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

熱淋,石淋,白濁,白帶,風濕骨痛,急性結膜炎,咽喉炎,牙齦炎,膽囊炎,癰癤,痔瘡,跌打腫痛。

相關配伍

1、治尿路結石,尿路感染:(玉郎鞭)全草15-30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喉炎:玉龍鞭鮮品搗爛加糖含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跌打腫痛:玉龍鞭、白花草、石仙桃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脾胃虛弱者慎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鮮用,或全草切段,根切片曬乾。

二、炮製方法

揀除雜質,搶水洗淨,切段,曬乾。

形態特徵

假馬鞭,又名假敗醬、大種馬鞭草、假馬鞭草。多年生粗壯草本或亞灌木,高0.6-2米;幼枝近四方形,疏生短毛。葉片厚紙質,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2.4-8厘米,頂端短銳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均散生短毛,側脈3-5,在背面突起;葉柄長1-3厘米。穗狀花序頂生,長11-29厘米;花單生於苞腋內,一半嵌生於花序軸的凹穴中,螺旋狀著生;苞片邊緣膜質,有纖毛,頂端有芒尖;花萼管狀,膜質、透明、無毛,長約6毫米;花冠深藍紫色,長0.7-1.2厘米,內面上部有毛,頂端5裂,裂片平展;雄蕊2,花絲短,花葯2裂;花柱伸出,柱頭頭狀;子房無毛。果內藏於膜質的花萼內,成熟後2瓣裂,每瓣有1種子。花期8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580m的山谷陰濕處草叢中。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

性狀鑑別

全草長50-100(-200)cm。根粗,灰白色。莖圓柱形,稍扁,基部木質化,表面淡棕色至棕褐色,有細密縱溝紋。葉對生,皺縮,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8cm,寬3-4cm,先端短尖或稍鈍,基部楔形,邊緣齒狀,暗綠色或暗褐色;葉柄長約2cm。莖端每有穗狀花序,長4-20cm,似鞭狀,小花脫落後留有坑形凹穴。氣微,味甘、苦。
以葉多、完整、帶鞭狀花序者為佳。

藥理作用

1、興奮離體豚鼠迴腸。
2、擴張血管。

相關論述

1、《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手冊》:“治眼熱痛,跌打腫痛,大瘡腫痛。”
2、《福建藥物志》:“清熱除濕,消腫解毒。主治膽囊炎,高血壓,糖尿病,咽喉炎,風火牙痛,甲溝炎,結合膜炎,跌打腫痛,疔,癤,痔瘡發炎,乳腺炎,無名腫毒,銀環蛇咬傷。”

附註

本品功效類似馬鞭草,臨床套用馬鞭草除比玉龍鞭多能治療瘧疾外,其餘治症類似,單用有效,多入複方中用為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