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穗病

玉米黑穗病

Sphacelotheca reiliana(Kuhn)Clint.

屬真菌擔子菌亞門,黑粉菌目,軸黑粉菌屬,絲軸黑粉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米黑穗病
  • 外文名:Sphacelotheca reiliana(Kuhn)Clint.
  • 危害作物:玉米
  • 亞門:真菌擔子菌亞門
  • :黑粉菌目
  • :軸黑粉菌屬
  • :絲軸黑粉菌
染病症狀,病原特性,發生規律,分布與危害,防治方法,

染病症狀

系統性侵染病害,抽穗後出現典型症狀。病果穗短小,不吐花絲,除苞葉外整個果穗都變成一包黑粉,為病菌的冬孢子。黑粉飛散後露出絲狀寄主維管束組織。雄穗有時也形成黑粉包,但常常僅個別小穗受害,有時還發現花器變形呈葉片狀。病株大多矮小,只有健株的1/3-2/5,偶爾也在劍葉中脈發生條狀黑粉堆。

病原特性

Sphacelotheca reiliana(Kuhn)Clint.屬真菌擔子菌亞門,黑粉菌目,軸黑粉菌屬,絲軸黑粉菌。冬孢子黃褐色至赤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徑9-14微米,表面有刺;冬孢子間混有無色不孕細胞,直徑 7-16微米;冬孢子在成熟前集合成孢子球並有菌絲組成的薄膜所包圍,成熟後分散;冬孢子萌發產生4個細胞的擔子,側生擔孢子;擔孢子無色,單胞橢圓形,直徑7-15微米,擔子孢又可芽生次生擔子孢子。冬孢子萌發適溫為27-31℃,低於17℃或高於32.5℃不能萌發。在缺氧時不能萌發。冬孢子萌發率與成熟度有關,外部孢子早成熟,萌發率高。病菌有明顯的生理分化現象,侵染玉米的專化型不侵染高梁,侵染高梁的專化型雖能侵染玉米,但侵染能力很低。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或糞肥或沾附在種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以上。病害無再次侵染。

發生規律

在種植感病寄主和土壤有足夠菌量時,播種後至幼苗4-5葉期土壤的溫濕度成為病菌侵染多少的決定因素,因此春播、早播、土壤偏乾和冷涼山區發病重。品種抗性有明顯差異。長期連作感病品種,由於增加土壤菌量,可加重病害的流行。

分布與危害

玉米黑穗病(玉米絲黑穗病)在我國各玉米產區均有發生。

防治方法

1、選育抗病品種,多年實驗及生產實踐表明,我國玉米絲黑穗病不存在明顯的生理分化。梵谷抗的自交系或雜交種在全國各地區表現高抗,如中單2號;梵谷感的自交系或雜交種均表現高感,這為利用抗病品種,提供了良好條件。發病嚴重的地區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適當選用既抗大、小斑病,又抗絲黑穗病的雜交種或品種。重病田更換抗病品種,當年即可收到降低發病率,有效地控制危害的效果。在利用抗病品種中,應搞好多種抗原的合理搭配,防止品種單一化帶來的病菌小種或其它病害。
2、藥劑拌種,在70年代後期,殘效期長、內吸性強的三唑類殺菌劑的投產,為種子處理防治玉米絲黑穗病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先後在生產上推廣套用的藥劑有三唑酮(粉銹寧)、三唑醇(羥銹寧)以及烯唑酮(速保利)等,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分別選用下列藥劑進行種子處理:
1)三唑酮(triadimefon) 我國目前有15%或25%可濕性粉劑和20%乳油。處理玉米種子量可按種子100千克用有效成分80-100克。以25%為例,即種子100千克用商品藥量320-400可。
2)三唑醇(triadimenol、Batan、羥銹寧)有BAYTAN15DS(百擔15%乾拌種劑)或15%WS(可濕性拌種劑)。種子100千克用有效成分60克,即15%的商品量400克。3)烯唑酮(diniconazole、速保利、S3308-L)為12.5劑型240-400克。種子處理方法除了乾拌種劑型可用拌種器直接拌種外,其它可濕粉劑均以濕潤拌種為宜,即將藥劑加入按種子重量的4%水中,調配成藥液拌種。也可稀米湯代替水,調製藥液以增加粘著性。
3、改進栽培措施,玉米絲黑穗病主要是土壤、糞肥傳病,土壤中病菌厚垣孢子積累越多發病越重。因地制宜採取栽培措施,促進幼苗健壯生長,並儘量減少侵染來源,可以減輕發病。這些栽培措施對某些當地無高抗品種或又無藥劑拌種的邊遠山區尤為重要。
1)控制菌源,重病地塊實行大面積輪作;秋季深翻土壤,將病殘組織深埋土中;施用不帶病殘組織的淨糞作基肥,減少土壤中的侵染源。間苗定苗時選用大苗壯苗,剔除病弱苗和畸形苗;出穗後割除病雄穗和病果穗裝塑膠袋內,帶出田間深埋,防止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擴散與積累。這些措施對減少當年受害田間病菌積累,都有重要作用,堅持執行,可以逐年減輕危害。
2)搶墒播種,地膜覆蓋,春旱地區雨後搶墒播種,或坐水淺播,播前灌溉,保證土壤水分良好,都可以顯著減輕發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