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色二孢穗腐病是由玉米色二孢真菌引起的病症,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
基本介紹
為害症狀,形態特徵,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發病早的果穗苞葉呈蒼白色或稻草色,在吐絲後兩星期內染病,果穗變為灰褐色,整個果穗萎縮或腐爛。重量輕或小的果穗呈直立狀態,這時果穗和內苞葉或內苞葉之間緊密粘附,菌絲在其間生長繁殖,後期苞葉上、花苞上及籽粒邊緣產生黑色的分生孢子器。植株生長後期果穗染病,外表症狀不明顯。侵染始於果穗基部,從果穗梗處向上擴展。剝開果穗或脫粒時,可發現籽粒之間長有一層白色的黴菌,其頂部已變色。
形態特徵
病菌在寄主表皮下產生較密集的黑色球形至扁球形分生孢子器,直徑350~500um。分生孢子淺褐色,圓筒形或橢圓形,具1隔膜,雙胞,大小13~33×3~7(um);在田間,有時可見無色透明的線狀孢子。
傳播途徑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帶病種子或秸稈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隨風傳播。玉米吐雄時葉鞘較鬆散,落入葉鞘里的病菌直接或經傷口侵入,也可從莖稈基部、不定芽或花絲、穗梗的苞葉間直接侵入。該菌可隨種子調運進行遠距離傳播。
發病條件
病菌生長適溫28~30℃。分生孢子萌發適溫20℃。高溫多雨有利於病原菌的侵染和擴展。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
(2)與豆科等作物實行2~3年以上的輪作,避免在低洼陰冷的地塊種植玉米,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和病果穗,千方百計減少越冬菌源。
(3)玉米色二孢穗腐病發生重的地區,於播種前用0.5%的40%拌種雙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可減輕發病。(4)採收時果穗水分控制在18%、脫下的籽粒保持在15%以下,做到安全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