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細菌性枯萎病菌

玉米細菌性枯萎病菌

玉米細菌性枯萎病是一種維管束病害,導管里充滿黃亮色細菌粘液,病株的橫切面上可以看到滲出的粘液。玉米的各個生長階段都能夠受到玉米細菌性枯萎病菌的侵染,典型的症狀是矮縮和枯萎。病株在苗期可導致枯萎死亡,如果在植株生長後期被感染,植株可以長到正常大小。最早發生於美國,後來擴散到歐洲、大洋洲等地。目前已知發生地區有:北美、中美、秘魯、前蘇聯等。病菌通過病種子進行遠距離傳播,病區通過玉米葉甲和雜草寄主傳播並越冬。

鑑定特徵,簡介,

鑑定特徵

玉米的各個生長階段都能夠受到玉米細菌性枯萎病菌的侵染,典型的症狀是矮縮和枯萎。病株在苗期可導致枯萎死亡,如果在植株生長後期被感染,植株可以長到正常大小。玉米細菌性枯萎病是一種維管束病害,導管里充滿黃亮色細菌粘液,病株的橫切面上可以看到滲出的粘液
在甜玉米上,感病的雜交種很快造成枯萎,在葉片上形成淡綠色到黃色、具有不規則的或波狀邊緣的條斑,與葉脈平行,有的條斑可以延長到整個葉片的長度,病斑乾枯後成褐色。雄穗過早抽出並變成白色,在植株停止生長以前枯萎死亡。雌穗大多不孕。重病株在接近土壤表層附近的莖桿的髓部可以形成空腔。在苞葉裡面和外面出現小的、不規則的水漬狀斑點,然後變乾變黑。切開苞葉的維管束,可以看到從切口處滲出的細菌液滴。感病較輕的植株能正常結出果穗,但病菌可以從維管束中通過果穗而達到籽粒內部,據測定,病菌多在種子內的合點部分和糊粉層,但達不到胚上。有的果穗苞葉也能產生病斑,苞葉上的病菌可沾到籽粒上,籽粒感染病斑後通常表現為表皮皺縮和色澤加深。
在馬齒玉米上,雜交種一般抗枯萎,在抽雄以後的葉片上,病斑大多從玉米跳甲(Chaetocnema puliearia)取食處開始,向上、下擴展而形成短到長、不規則的、淡綠色到黃色條斑,然後逐漸變為褐色。形成條斑的區域,有時甚至整個葉片都變成淡黃色。

簡介

玉米細菌性枯萎病(Pantoea stewartii ssp. stewartii)最早發生於美國,後來擴散到歐洲、大洋洲等地。目前已知發生地區有:北美、中美、秘魯、前蘇聯等。病菌通過病種子進行遠距離傳播,病區通過玉米葉甲和雜草寄主傳播並越冬。玉米細菌性枯萎病是維管束型病害,受害後植株矮縮或枯萎,對玉米特別是甜玉米能造成極大危害。
玉米細菌性枯萎病菌是一種黃色的、不運動、無內生孢子、革蘭氏染色陰性、兼性厭氧桿菌,大小為0.4~0.7×0.9~2.0μm,以單個或短鏈形式存在。在營養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小圓形,生長慢,黃色,表面平滑。在營養瓊脂上劃線培養,其菌苔的變化為:從薄,黃色,濕潤,滑落到薄,橙黃色,乾燥,不滑落。在肉湯培養液中生長微弱,形成灰色環和黃色沉澱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