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生物學特性,生活史,生活習性,發生規律,危害,危害對象,危害特點,防治方法,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
生物學特性
生活史
玉米紅蜘蛛一生經過卵、幼蟎、若蟎和成蟎,若蟎期又分為前期若蟎和後期若蟎,每齡期蛻皮後增羽化為雌性成蟎,雄性蟎則無後期若蟎階段而提前進入成蟲態。玉米紅蜘蛛主要是有性繁殖,而雌成蟎還有不經交配亦能產卵的功能,其後代均為雄性。從幼蟎到成蟎用時7天左右,並很快進入新一輪繁殖,如此一代接一代地繁殖,在無任何抑制因素的情況下,害蟎種群可迅速擴大。
生活習性
玉米紅蜘蛛一年發生10~15代,以雌成蟎爬入雜草根下的土縫、樹皮等處吐絲結網潛伏越冬。春季,隨著氣溫的回升越冬成蟎開始活動、取食、繁殖,5月份玉米出苗後,在雜草上危害的玉米紅蜘蛛陸續玉米田轉移。隨著氣溫的升高,紅蜘蛛繁殖加快,並逐步形成蟲源中心,於6月中下旬擴散蔓延,危害日趨猖獗,七八月形成危害交峰期,先在玉米田點片發生,適宜的氣候條件將迅速蔓延全田甚至猖獗為害。
發生規律
在自然條件下,高溫、低溫環境很大程度上有助於玉米紅蜘蛛的急劇增殖,當氣溫在22~30℃,相對濕度在60%以下時,適中氣候條件愈穩定,危害也愈重,而在高溫的情況下,種群數量會減少,降雨能影響紅蜘蛛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凡降雨量多、降雨強度大時對玉米紅蜘蛛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見,紅蜘蛛的發生與氣候乾燥因素密切相關。如果是乾旱年份,一定要加強對紅蜘蛛的田間調查,尤其是6月中下旬,更要嚴密監視,視氣候而及早防治。
危害
危害對象
玉米紅蜘蛛主要危害玉米、黍子、豆類、花生、瓜類、向日葵、茄子、苦菜、狗尾草、馬唐作物和雜草若蟎聚集植株葉背刺吸葉片汁液被害處呈現失綠斑點或條斑,嚴重時整個葉片變白乾枯。
危害特點
當成蟎、若蟎聚集在玉米植株葉背處開始吸取葉片汁液,從而能夠在葉背面和正面都看到針尖大小的紅點,且其能夠不斷移動,最終造成整個葉片不斷失綠、變黃、乾枯。同時,在葉片表面上覆蓋有不同大小的絮狀物、網狀物,導致植株的光合作用受到影響,造成玉米出現早衰、倒伏、乾枯,田地病害,嚴重時甚至出現絕收。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由於玉米葉蟎具有能夠越冬的習性,因此每年秋收後要適時進行深耕滅茬,將正處於越冬的玉米葉蟎翻到深層土壤;冬春季節可對耕地採取磙壓、耙耱以及冬澆春匯,不僅有利於蓄水保墒,還能夠將正在越冬的玉米葉蟎沖入淤泥中,使其由於窒息而發生死亡;存在於地畔、田埂、溝渠上的雜草要及時清除乾淨,使葉蟎有更少的食料和繁殖場地,從而將蟲源基數降低。如果當地發生比較嚴重的玉米葉蟎,可選擇栽種抗蟎品種,防止玉米與蔬菜、豆類作物進行間作套種,也能夠有效減少種群的數量。田地施用足夠的底肥,合理施肥,最好採取包衣種子。田地進行精細整理,適當進行晚播,且在苗前適時使用化學試劑除草。玉米生長過程中,早間苗、早中耕,確保其能夠茁壯成長。如果條件允許,可在玉米拔節一抽雄初以及抽穗一灌漿期進行1~2次澆水,並大面積採取隔行去雄的方法,將雄穗拔下後放入統一的袋中,採取統一處理,形成良好的田間小氣候。
物理防治
由於玉米葉蟎對藍色、黃色具有趨向性,在葉蟎侵入的農田初期到盛發期,將適量的45cm×27cm大小塗上黃色和藍色的木板或者紙板插置在玉米行間,並包上透明塑膠膜後再塗上黃油,對玉米葉蟎進行誘殺。在玉米生長前期,由於葉蟎主要集中危害植株基部的1~5片葉,可在該病發生初期即使將這些葉片剪去,並放在袋內統一處理。
化學防治
適時進行防治,選擇適宜農藥,且做到及時、均勻噴灑藥物,交替使用不同藥物,特別是葉片背面必須噴灑。對於早播玉米,一般適宜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噴灑藥物,而晚播玉米則可適當延後,一般是在玉米植株下部葉片形成黃白色斑點時立即進行防治,如果為同時殺滅蚜蟲等害蟲,可混合使用殺蟎劑和殺蟲劑。如可選擇使用57%奧美特乳油1500~2000倍液、甲氫噻蟎酮乳油1000~1500倍液、5%輝豐唑蟎酯懸浮劑1000~2000倍液、2%天達阿維菌素3000倍液、99%綠穎100~200倍液和甲氫噻蟎酮乳油1000~1500倍液、1.8%陽帆3000~4000倍液以及1.8%害極滅乳油3000倍液對全株進行噴霧。確保藥液充足,每畝(667m2)用量為23~50婦,噴灑要全面,保證上下葉片以及葉背面都噴灑到藥物。
生物防治
1. 選育抗蟲品種,增加玉米本身抗性,是應對紅蜘蛛蟲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2.天敵;如:七星瓢蟲和十三星瓢蟲;人工飼養繁殖瓢蟲等方式培養益蟲,根據田間蟲情釋放適當量的蟲,將紅蜘蛛控制在經濟被害允許水平之下。
3. 生物試劑;使用茵篙素、苦參鹼、葵。鹼、苦械素、苦皮藤素等不會傷害天敵的環保型生物試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