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汽油

玉米汽油

玉米汽油是以玉米為原料的綠色清潔型燃料,經發酵、蒸餾提制而成燃料乙醇型汽油。“玉米汽油”是根據調配比例混合而成的“乙醇汽油”,一般1噸車用乙醇汽油由90%的純汽油和10%的乙醇混合而成。

基本介紹

特點,呼籲叫停,

特點

相比傳統汽油玉米汽油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而一些原來需要取自石油化工原料也將從玉米加工後的中間體提取。
乙醇汽油燃燒後產生的廢氣中,一氧化碳含量比普通汽油降低30.8%,碳氫化合物降低了50%。

呼籲叫停

2010年8月10日,據京華時報報導稱,中國國內最大的民營石油企業會員組織——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簡稱石油委)會長趙友山透露,石油委已上書國家發改委,呼籲立即叫停國內的玉米乙醇汽油項目。
理由
石油委之所以提交上述建言,是因為“汽車與百姓爭玉米”,導致國內2010年上半年首次出現玉米淨進口狀況,並推動了玉米價格的上漲,而玉米制乙醇汽油的產量相對於國內的汽油需求來說微不足道。
石油委方面稱,該機構2010年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國內部分乙醇加工廠為了享受每噸1880元的國家補貼及免稅政策,使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將新上市的玉米搶購一空,使得養殖業所需要的飼料玉米嚴重短缺,且價格大幅度上漲。根據石油委的調研,中國現在仍有1000萬噸乙醇汽油製造產能,按每3噸玉米制1噸乙醇汽油的行業生產水平計算,每年需要3000萬噸的玉米原料。
趙友山稱,石油委已將這一情況反映給國家發改委,呼籲政府叫停玉米制乙醇汽油項目,並建議把相關補貼傾斜到使用木薯麥秸等原料加工乙醇的項目中去,既可促進生物汽油的技術發展,又能解決汽車與百姓爭糧食的問題。
被指
叫停被指保護行業壟斷
保護有關專家指出,目前以木薯麥秸、稻稈等為原料的生產技術不是很成熟,以玉米燃料仍是主流。如果沒有國家的補貼政策,絕大多數玉米乙醇企業也將處於虧損狀態,補貼政策是燃料乙醇企業獲利的主要來源。
石油委會長趙友山也向媒體證實了玉米乙醇汽油的成本很高,據他測算,甚至在每噸萬元以上。對此,有人就提出質疑,在沒有幾分利潤的項目怎么會有人“盲目跟風”?
針對這起風波,外界對代表民營石油行業利益的石油委呼籲叫停玉米乙醇項目表示疑惑。有評論者指出,稍微有理智者都能看明白其背後的“司馬昭之心”。
在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蘇振華看來,“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他認為,叫停了這個項目之後,石油企業就會繼續保持石油供應的壟斷地位,則是顯見的事實,並不是他們所宣稱的為了維護養殖業的利益。
據周修傑計算,玉米乙醇汽油的產量相對於國內汽油需求而言,並非是石油委宣稱的“微不足道”。根據我國車用乙醇汽油相關標準,是在汽油中加入10%比例的燃油乙醇調配而成。國家批准的燃料乙醇企業生產的乙醇就可配製乙醇汽油1440萬噸。2009年我國汽油表觀消費量為6704.9萬噸,如果144萬噸乙醇全部用於配製乙醇汽油,那么以玉米為原料生產的乙醇汽油占我國汽油總消費量的比例可達21.5%。
這些乙醇汽油,按照規定由定點地區的中石油、中石化負責消納,必然會對1440萬噸普通汽油的銷售、儲存造成影響,甚至最終影響到汽油產能。這無疑會給處於石油下游領域且在夾縫中求生的民營油企帶來更多的壓力。
餵車還是養人
最基本的吃飯問題
美國與巴西的經驗證明,玉米等製備乙醇能夠在相當程度上緩解石油供需的緊張。這對於處在工業化進程日益深化,尤其是汽車工業一日千里的中國社會而言,不啻於一種可資借鑑的經驗。然而,正所謂摁下葫蘆起了瓢。人類所面臨的各類危機不光只有能源一項。最基本的吃飯問題,從未得到過全面、徹底地解決。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糧食生產已從過剩階段進入緊缺階段,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曾疾呼:糧食危機是一場全人類共同面臨的輸不起的戰爭。所以,在很多國家,生物燃料已引發政治性的抵制,部分歐盟成員國開始反對生物燃料發展,一些國家政府的支持政策也在削減或取消。在中國,糧食安全同樣是一個問題,農產品進口逐年擴大,自然災害時有發生,糧食滿足食用需要方面還有不小壓力,對利用糧食進行生物燃料生產保持警惕,是十分必要的。
玉米乙醇所代表的生物質能增加了前者的分量,卻翹起了另一端的緊張危機。近年來,大量生產穀物乙醇已經引起世界玉米價格急劇上升,帶動飼料價格上升,從而造成豬肉等食品和消費品價格上漲。聯合國甚至提出了“生產玉米汽油將會和窮人爭口糧”的觀點——用1公頃土地生產的穀物可以養活10個窮人,而如果生產汽油只能養活1個窮人。
不與人爭糧
在中國,為了推進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的發展,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委2004年曾聯合出台政策,在黑龍江省等省區推廣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的試點項目。後來,隨著陳糧的減少,國家明確要求各地不得盲目發展玉米加工乙醇產能。而在此次石油委的“上書”行動中,列舉了當前國內部分乙醇加工廠為了享受國家補貼及免稅政策,大量搶購新上市的玉米製備車用汽油的狀況。石油委表示,我國目前仍有1000萬噸乙醇汽油製造產能,按每3噸玉米制1噸乙醇汽油的行業生產水平計算,每年需要3000萬噸的玉米原料。玉米制油使得養殖業所需要的飼料玉米嚴重短缺,且價格大幅度上漲。而另一個事實是,今年上半年,我國淨進口玉米7800萬噸,首次從玉米淨出口國變為玉米淨進口國,造成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是國內玉米價格相對海外來說偏高,僅東北地區玉米價格就同比上漲15.7%。“我們國家土地很少,人很多,糧食非常緊缺,我們不可能走美國與巴西的道路,所以我們的切入點在哪裡?原則就是,不與人爭糧。”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表示。 但是這種判斷和擔憂出自石油委,讓人覺得蹊蹺。按理,石油委是脫不開石油業的利益立場的。發展生物燃料,恰恰和石油業的利益相衝突,生物燃料多了,對石油的需求就會下降,石油的市場占有額就會減少,利潤率就會降低。所以,石油委提出叫停玉米制乙醇汽油,很容易讓人理解成是在打擊競爭對手,維持自己的有限資源優勢。而其“為了糧食安全和糧食價格穩定”的動機,很難得到人的信任,畢竟,這種信任的建立,需要有一貫的市場表現作為基礎,而這種基礎,恰恰是很缺乏的。
威脅糧食安全
中國農業專家
中國農業專家表示,由於生產成本過高以及人口眾多,中國目前大規模使用玉米生產燃料乙醇還為時尚早。並且使用玉米大規模生產燃料乙醇可能威脅到中國糧食安全,尤其是在今年自然災害頻發的大背景下。在第九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期間舉行的玉米論壇上,瀋陽農業大學教授李新華說,使用玉米大規模生產燃料乙醇可能威脅到中國糧食安全,尤其是在今年自然災害頻發的大背景下。
原料需求推高價格
2010年年國中國西南部的持續乾旱和入夏以來國內各地頻發的洪水,引發了人們對中國糧食供應的擔心,以及是否應該使用玉米生產燃料乙醇的爭論。“我認為只有當中國玉米產量在目前基礎上翻番後,才適合大規模使用玉米生產燃料乙醇。”李新華說。用全世界7%的耕地養活世界20%的人口,中國在城鎮化工業化蠶食耕地的同時,面臨著不斷增長的糧食生產壓力。日前,中國最大的民營石油企業會員組織——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簡稱石油委)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建議,對國內玉米燃料乙醇項目喊停。“國內各地的玉米燃料乙醇項目目前依然正常運轉,與飼料玉米等爭糧,是今年上半年玉米價格上漲的推手。”石油委會長趙友山說,“一方面,一些地區面臨糧食減產,另一方面,燃料乙醇生產企業的原料需求推高了玉米價格。”
非糧食原料生產乙醇
隨著近年來中國家庭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汽油需求量猛增。為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為緩解能源需求增加的壓力,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等有關部委曾於2004年出台政策,在吉林、黑龍江等地區批准了4個玉米生產燃料乙醇試點項目,每生產1噸燃料乙醇可以得到1,880元國家補貼,並減免一切稅收。在國家政策推動下,中國燃料乙醇產業發展迅速,成為美國、巴西之後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產國。“當年為了消化陳糧,同時緩解我國能源需求不斷上漲的矛盾,批准了幾個燃料乙醇項目。但隨著我國陳糧減少,國家明確要求各地不得盲目發展玉米加工乙醇產能。”趙友山說。另一方面,玉米加工燃料乙醇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信達證券分析師張亞飛說,生產1噸燃料乙醇要消耗3噸左右玉米,總成本約8,000元,而市場上93號普通汽油的售價僅為每噸7,750元。“中國已開始大規模種植工業用木薯和甘薯,或許用非糧食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將是中國突破可再生能源發展困境的解決方案。”李新華說。作為世界上主要玉米生產和消費國,中國目前玉米產量和消費量均為1.5億噸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