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荷

玉簪荷

玉簪荷,初名荷型白蓮瓣。主瓣、副瓣中間寬兩頭窄,放角在中,瓣端平展鈍尖,有7股脈紋。捧瓣窩心,蚌縫微開,內側有紫紅沙斑點。唇瓣圓曲,上有紅斑和淺紫暈斑。玉簪是古時宮廷女子的綰髮器,中間寬,兩頭窄,如兵器中的矛頭。蘭花鑑賞中,對狀如玉簪的花瓣,稱棱型瓣。棱型瓣收根放角明顯,屬荷型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玉簪荷
  • 拉丁學名:Hosta plantaginea Aschers
  • 別稱:荷型白蓮瓣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天門東目
  • :白合科
  • :玉簪屬
  • :玉簪荷
  • 花色:白色
  • 絲紋:淡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內容來源,

形態特徵

玉簪荷草本植物,株高20-50厘米葉基生或叢生,長15厘米至30厘米,具長柄,平行脈,端尖,全緣卵形至心狀卵形,基部心形,葉脈呈弧形。主瓣、副瓣中間寬兩頭窄,放角在中,瓣端平展鈍尖,有7股脈紋。捧瓣窩心,蚌縫微開,內側有紫紅沙斑點。唇瓣圓曲,上有紅斑和淺紫暈斑。
玉簪荷玉簪荷

生長環境

耐寒、喜陰、防止陽光直曬,適宜不受陽光直射的遮蔭處生長。

分布範圍

原產我國和日本,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技術

玉簪荷種植:
1.栽植 每年春天上盆或栽植。盆養每年春天換1攻盆,地栽3年左右分栽次。新株栽植後放在遮蔭處,待恢復生長後便可進行正常管理。盆土一般用腐殖、泥炭土或沙土。
2.溫度與光照 玉簪是較好的喜陰植物,露天栽植以不受陽光直射的遮蔭處為好。室內盆裁可放在明亮的室內觀賞,不能放在有直射陽光的地方,否則葉片會出現嚴重的日灼病。秋末天氣漸冷後,葉片逐漸枯黃。冬季入室,可在o-5℃的冷房內過冬,翌年春季再換盆、分株。露地栽培可稍加覆蓋越冬。
3.澆水與施肥 生長期每7-10天施1次稀薄液肥。春季發芽期和開花前可施氮肥及少量磷肥作追肥,促進葉綠花茂。生長期雨量少的地區要經常澆水,疏鬆土壤,以利生長。冬季適當控制澆水,停止施肥。
玉簪花種植技術:
繁殖以分株繁殖為主,春季4-5月或秋季10-11月均可進行。每3-5平分株一次,將根狀莖分割或段,各帶2-3個芽眠,進行分栽,分栽後澆水不必太多,以免爛根。種子秋委成熟,採收後曬乾,翌年2-3月間播種,2-3年後開花。 宜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盆栽玉簪花,入夏後需移至遮蔭處或北面陽台上,防止陽光直曬。其它生長季節放半光處,深秋之後放向陽處培養,對其生長和開花有利。玉簪花喜土壤濕潤肥沃。地栽定植時要施入腐熟的廄肥作基肥,栽後澆足水。每年春季展葉後約每隔2~3周施1次氮鉀結合的腐熟液肥。孕蕾期追施以磷鉀肥為主的液肥,花期暫停施肥。每次施肥後都要及時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這樣可促使葉綠花繁。生長季節遇天旱要注意經常澆水和鬆土,以保持土壤疏鬆和通氣良好。華北等地11月上中旬以後,玉簪花地上部分枯萎,進入冬季休眠,這時應將地上部分剪除,澆防凍水,並在根際附近覆蓋細沙,以防宿根受凍。盆栽要根據盆土實際乾濕情況,適時適量進行澆水,以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為宜。從新芽萌發後開始,每2~3周施1次氮磷結合的稀薄液肥,入夏後施肥以含磷鉀元素的肥料為主,這對花芽分化和保持花色純正有利。花期應停止施肥。入秋後繼續追施液肥,直至地上部分枯萎前為止,這樣根內營養豐富,不僅可增加抗寒力,而且有利於來年生長。盆栽玉簪可於霜降後移入室內,室溫維持在2 ℃~3℃,即可安全越冬,翌年4月出室。
若大量繁殖,可先搭建較大的涼棚為它遮蔭,方可保住幼苗安全生長。 玉簪是一種優良的耐陰植物,既可觀葉又可觀花,在種植時應注意:
1. 種植地選擇。因玉簪喜陰,宜種植在樹林下,建築物北側,或不受陽光直射的隱蔽處,切忌種植在向陽處。
2. 水分。玉簪喜濕潤不耐乾旱,生長期間要注意澆水,但又不能過量積水。
3. 肥料。在發芽期要追施以氮肥為主的肥料;在孕蕾期要施磷肥為主的液肥。
4. 病蟲害防治。夏季應防止蝸牛及蛞蝓的危害,注意及時噴施相關的藥劑。

內容來源

(《滇蘭品位識鑒》陳貴著·雲南科技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