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大禹治水”玉山高224厘米、寬96厘米,底座高60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器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它描述的是千古流傳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根據清內府所藏宋代或宋以前的《大禹治水圖》畫軸臨仿而成。夏禹是久傳民間的聖王,大禹治水是數千年來人們一直傳頌的偉大功績,他那不畏艱難,改造山河的博大胸懷,一直是中國人民征服自然的巨大精神力量。“玉禹山”是在乾隆帝親自籌劃下雕琢而成的,乾隆帝為顯示自己法先王的聖績,將大禹治水這一不朽題材雕刻在價值連城的巨玉上,以博千古之名。正如他題詩所云:“功垂萬古德萬古,為魚誰弗欽仰視。畫圖歲久或湮滅,重器千秋難敗毀。”“玉禹山”置於嵌金絲褐色銅鑄座上,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為名貴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重5350千克。青白玉的晶瑩光澤與雕琢古樸的青褐色銅座相配,更顯得雍容華貴,互映生輝。“玉禹山”卓立如峰,峭壁崢嶸,瀑布急涌,古木參天,聚集著鑿山導水的勞動大軍,玉師以剔地起突的雕琢
玉禹山法,巧妙地結合材料的原有形狀,靈活安排山水人物;在山巔浮雲處,還雕成一個金神帶著幾個雷公模樣的鬼怪,彷佛在開山爆破,使這件描寫現實的作品,具有了浪漫主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