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環漁工號子

玉環漁工號子是伴隨著海洋漁業生產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一種民間音樂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環漁工號子
  • 演唱方言:閩南方言
簡介,獲獎,

簡介

玉環漁工號子是伴隨著海洋漁業生產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一種民間音樂形式,具體起於何時、何人首創、如何傳承難以考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島上自有人從事海洋捕撈生產活動起,就有了和著浪濤的節拍引吭高歌的玉環漁工號子。
漁民在海上作業,勞動強度大,風險亦大。為確保生產安全,取得漁業豐收,必須召喚船員同舟共濟,統一步調,一起使勁,協同作業。這時,漁工號子就起到了傳達號令和凝聚力量的作用。
在海上捕撈作業中產生的玉環漁工號子,一般有強號與輕號之分。在大海中出海拉船、拉帆時或遇到風浪捕魚上網時,則多唱旋律短促,力度強的快速的強號;在岸上整網或回港時,多唱速度較慢,起伏不大的慢速的輕號。玉環漁工號子大都由一人領唱,眾人應和。
玉環漁工號子用閩南方言演唱,旋律流暢,易學易傳。在同類的漁工號子中,玉環漁工號子以其粗獷雄渾的旋律,鮮明獨特的個性,折射出無窮的魅力,閃耀著奪目的光彩。
因玉環漁民海上作業流動性大,在海上捕魚時與台灣漁民經常接觸,特別是遇海險相互救援,一起避風停靠,用閩南方言演唱的玉環漁工號子則起到了溝通兩岸漁民血脈相融情感的作用。
建國後,玉環漁工號子終於有幸從海洋這片大自然的舞台,搬上了文藝舞台。幾十年來,潛心於民間音樂研究的玉環文藝工作者,深入海島、漁區、對玉環漁工號子展開了廣泛的調查和蒐集整理工作,經過去粗取精之後,進行藝術加工,加以開發利用。他們將這些原始的粗獷豪放、激越嘹亮的漁工號子,以聲樂合唱的形式,搬上了舞台和螢屏;同時,還把拉船,拉網的動作,編成舞蹈語彙,以漁工號子為主題音樂,在高潮時加入漁工號子演唱,使舞台效果更加立體化。
隨著漁業生產機械化進程的加快,漁業生產繁重的體力勞動被機械化作業所取代,玉環漁工號子逐漸失去了繼續發展的生存空間。由於拉船、拉網等漁業生產過程中已用不到號子聲,玉環漁工號子傳承的機會也就少了。加上新一代漁工的欣賞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認為唱漁工號子太粗俗又不賺錢,根本不去問津。使得漁工號子瀕臨失傳,急需加以保護。

獲獎

多年來,取材於玉環漁工號子的聲樂和舞蹈節目,成了漁鄉節日大型文藝活動的一個保留節目,在參加省、市、縣各級舉辦的民間聲樂、舞蹈比賽中,成績斐然,曾獲得台州地區文藝調演一等獎,省號子演唱二等獎,中國首屆南北民歌號子大賽銅擂主獎。玉環漁工號子不但入選“浙江省民歌集”和“台州民歌集”,還參加了台州撤地建市開幕式及“首屆中國海島文化節”開幕式等演出,並先後在中央電視台三套、四套節目中播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