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燭寶典考證

玉燭寶典考證

書名,日本江戶時代學者依田利用著,手寫稿本,凡四冊、十一卷。該書寫成於1840年,是一本考證校訂隋朝杜台卿玉燭寶典》的力作。有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和日本東洋文庫所藏本。

基本介紹

  • 書名:玉燭寶典考證
  • 作者:依田利用
  • 頁數:四冊、十一卷
  • 書寫成時間:於1840年
作者簡介,書籍簡介,

作者簡介

依田利用(1782-1851),又名依田利和,日本江戶幕府的醫官,也是一位精通漢文的學者。日本專修大學藏本《玉燭寶典》卷二末有校書款識云:“山田直溫、野村溫、依田利和、豬飼傑、橫山樵同校畢,三月五日”,這個本子是森立之、森約之父子的鈔校本,底本根據的是江戶時代毛利高翰(1795-1852)命工影鈔的加賀藩主前田綱紀家藏本,又稱“楓山官庫本”,山田直溫等五人校勘的就是這個本子,說明依田利用曾經參與過楓山官庫本《玉燭寶典》的校書工作,因此他得以著成《玉燭寶典考證》一書。

書籍簡介

《玉燭寶典》是隋朝杜台卿所著的一本按照月令排序記錄古代禮儀及社會風俗的著作,凡十二卷,成書於隋開皇初年。該書以《禮記·月令》為主幹,觸類而廣之,博採諸書,徵引豐博詳洽,頗具類書的性質,有很高的文獻資料價值。該書在我國久佚,唯在日本有其傳本,蓋自唐宋時期流入者。日本最早的傳本是原為加賀藩主前田綱紀家藏的尊經閣文庫本,這個本子為日本嘉保三年(相當於中國北宋哲宗紹聖三年,即1096年)至貞和四年(相當於中國元順帝至正八年,即1349年)之間寫本的合綴本,卷裝六軸,稱“日本舊鈔卷子本”,其中缺失了第九卷。此後有日本圖書館寮鈔本、森立之、森約之父子鈔校本和依田利用《玉燭寶典考證》本等。清光緒年間,楊守敬在日本學者森立之處訪得《玉燭寶典》的舊鈔卷子本,光緒十年(1884),駐日公使黎庶昌輯刻《古逸叢書》時將該書收入,成為國內唯一一個《玉燭寶典》的傳本。由於這些本子都是以舊鈔卷子本為底本的,所以皆缺第九卷。
舊鈔卷子本《玉燭寶典》由於傳抄的緣故,裡面的文字錯、訛、脫、衍的情況比較嚴重,且多用唐宋俗字,辨識困難。鑒於此,依田利用借自己校勘《玉燭寶典》的機會,於1840年撰成《玉燭寶典考證》十一卷(亦缺卷九),手寫成四冊,有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和日本東洋文庫所藏本。後者與前者相比,在格式上有若干差異,但內容大致相同。其中第一冊為杜台卿原序、第一卷、第二卷;第二冊為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三冊為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第四冊為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格式是正文用大字,舊注文用大字低一格書寫,自己考證的文字用雙行小字書寫,或作眉批書於頁眉。將正文、舊註裡面的文字錯誤逐一訂正,一些俗字也替換為正字,同時作出校勘說明,並用朱筆為正文、舊注作了句讀,成為一個比較完善的《玉燭寶典》鈔校本,在校勘文字方面貢獻甚巨,對研究《玉燭寶典》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由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本看,該書原文字書寫工整,似乎已經定本,但是後來塗乙刪改之處甚夥,並加了許多旁註和眉批,字跡也相對潦草,說明後來又多所修改,很可能並沒有最後定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