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潭莊與黃實卿明經夜話》是清末近現代初詩人陳肇興創作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玉潭莊與黃實卿明經夜話
- 作者:陳肇興
- 創作年代:清末近現代初
- 作品體裁:詩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舉世紛紛談勢利,何人解吐英雄氣。
兩載棲棲困戎馬,滿腔熱血向誰灑。
天為吾儒假一鳴,萬人軍里逢先生。
先生握手坐終夕,兩人懷抱一時呈。
非彈家國蒼茫淚,即訴風塵離亂情。
風塵離亂那堪說,與君且話三年別。
自從狐豕蹂鄉閭,老拳毒手飽摧折。
萬捲圖書輾轉空,一家兒女流離活。
珠囊玉篋化狼煙,碧瓦雕甍供鼠穴。
王尼處處都不安,李白人人都欲殺。
艱難一樣落坑中,我比先生更愁絕。
即今淮西雖告平,深山虎豹紛縱橫。
焚巢搗穴窮搜捕,一劍猶當十萬兵。
先生聽罷躍然起,為告夜郎還未死。
攀龍附鳳誇身強,悠悠終是遼東豕。
古來擒賊先擒王,不入虎穴焉得子。
先人之憂後人樂,我輩所存本如此。
豈為封侯始請纓,從知殺賊即名士。
細柳營中綺宴開,眼前賓客盡鄒枚。
共誇借箸多吾黨,復見從軍有秀才。
三更風露兵威肅,百里河山瑞氣回。
賦詩已用槊為幾,燒燭還看劍引杯。
感君意氣高相許,令我聞雞因起舞。
一鞭終愧祖生先,百戰羞同樊噲伍。
短衣匹馬別君去,語君且助三通鼓。
黃塵滾滾向東飛,看我下車攖猛虎。
作者簡介
陳肇興(1831~?),字伯康,號陶村。台灣府彰化縣治(今彰化市)人。鹹豐三年(1853)入庠邑,補廩膳生。從鹿港拔貢廖春波讀書於彰化白沙書院,學習四始六義及唐宋明清詩,表現極為突出。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稱「白沙書院四傑」。鹹豐九年(1859)中舉,曾建古香樓作為書房及居處,以讀書歌詠自娛。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陳肇興拒絕戴氏之拉攏,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縣集集)之牛牯嶺山中。是年七月謀刺戴氏不成,幾度瀕於險境。閏八月避入集集山中,雖身在軍旅,夜晚得閒時,往往秉燭賦詩,追悼陣亡戰士,詳錄戴案經過,題為《咄咄吟》,乃台灣重要的歷史文獻。同治三年(1864)事平,陳肇興返回鄉里,設帳授學,門生有楊馨蘭、楊春華、吳德功、許尚賢等,多為俊才之士。著有《陶村詩稿》六卷,並《咄咄吟》二卷合刊。 陳肇興的《陶村詩稿》寫至戴案結束止,由此作可見清代中葉崛起的台灣士子,思想取向與價值判斷。不僅有個人心靈世界及理想抱負的抒寫,詩作的關懷重心亦往往與生民百姓密切相關。在形式上,陳氏習慣以長篇歌行來抒懷、言志,詩作風格雄健豪邁。門人吳德功在《陶村詩稿》序文中謂,肇興之詩胎息於杜甫,可視為清中葉台灣文壇之「詩史」。《陶村詩稿》最早由門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緒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毀於兵燹。後彰化人楊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於書肆,遂於昭和二年(1937)重刊。民國五十一年(1962)台灣文獻叢刊本據楊抄本排印;1971年鄭喜夫以連橫所藏原刊本為底本〖編者按:據連橫《台灣詩薈》創刊號〈遺集待刊預告〉云:「彰化陳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詩稿》八卷,版久毀失,印本亦亡。全台僅存二部,一在余處,一為雲林黃君丕承所藏。」〗,另以楊氏本、文叢本合校,是為鄭校本。1992年龍文出版社據楊珠浦本重印,而將鄭氏校本標註於眉批以供參考,編為「台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一集第四冊。以下作品以楊珠浦版本(以下簡稱「楊本」)為底本,鄭校本(以下簡稱「鄭本」、「鄭注」)為輔,進行編校。(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