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潭書院
書院地址
書院歷史
明
嘉靖二年(1523)知縣胡明善建於玉山。“朔望進諸生講明經義,課生童誦習”。聘周子採為山長。嗣後知縣王綱、汪大壯等相繼捐膏火田,興學不斷,“沚莪菁菁,蜚聲前後”。
清順治四年(1647)毀於兵火。
乾隆十九年(1754)邑紳鄧竹林等捐資重建於東門
溈水邊。有講堂、定性堂、文昌閣、崇道祠、奎星樓、倉廒及正誼、明道、主敬、存誠、進德、居業6齋。辟鳳翮流丹、蘚花淳玉、化龍躍浪、天烏昂霄、絕頂擎雲、靈峰鋪翠六景。清復放田229.5畝,以供經費。山長
周增瑞“日與諸生講明性大要”。
乾隆二十二年山長劉紹濂首刊《玉山書院志》,二十五年山長
王文清輯補之。王還定學規、讀書、讀經、讀史諸法及勉學立等勸諸生。
乾隆三十二年改名“玉潭”,並新修《玉潭書院志》10卷。額定每年招生50-60名,每月課文3次,每月晨起、早讀、講書、晚讀皆以擊梆為節。
周曾作《條約》,以倡經古之學。
道光二十九年(1849)設推廣正課20名。鹹、同間毀於兵、水之災,旋皆興復。同治六年(1867)拔推廣正課10名給雲山書院,始定生監正附課各5名,童生正附課各30名。
據民國版《寧鄉縣誌》記載,歷任玉潭書院院長為:王忻(即王恩,乾隆三十五年、嘉慶三年主講)、鄧廷松、宋賓逢、楊世執、楊業萬、張思炯(嘉慶某年)、黃道恩、劉開誠(前後主講八年)、周錫瑜(嘉慶十七年)、戴銘(道光某年)賀晙上(道光七年)、周志勛(道光八年)、胡光瓚(道光十五年)、程惠吉(道光某年)、周匯萬(道光二十二年)、潘縣春(道光某年)、馬維藩(道光二十九年)、童翬(鹹豐某年)、黃翊勛(鹹豐八年)、劉克道(鹹豐某年)、範本梓(同治三年至五年、八年)、童鎮(鹹豐某年)、周瑞松(同治十一年、光緒二年)、程椿壽(同治十二年)、傅儼(同治某年)、袁鏡清(同治某年)、文德基(光緒元年)、黃元極(光緒五年)、梅鑒源(光緒六年)、周恩蔭(光緒七年)、劉先孝(光緒八年)、邊維翰(光緒十年、二十七年)、曾酬瑾(光緒十二年)、成克襄(光緒十三、十四年)、童光斗(光緒十五、十六年、二十六年)、張銑(光緒十七年)、廖樹蘅(光緒十八、十九年)、黃培英(光緒二十年)、胡澤湘(光緒二十一年)、李鼎基(光緒二十二、二十三年)、周榥榮(光緒二十四、二十五年)、廖潤鴻(光緒二十七年)、李翰昌(光緒二十八年)。
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為高等國小堂。1912年改為縣立第一高等國小。
歷史名人
寧鄉名人六十一:一門三進士、祖孫三翰林
——童翬童秀春與玉潭書院
一、童翬:張之洞之師,玉潭書院山長,(1794.420--1864.4.18)號雲奎,派名道暉,寧鄉龍鳳山(現屬夏鐸鋪鎮)人,童秀春之父。清嘉慶己卯年舉人,道光十三(1833)年癸己科三甲進士,歷任貴州定番州知州、畢節縣令、黔西知州等職。同治間為玉潭書院山長。著有《企石山房詩存》十六卷。童博學厚問,曾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張之洞老師,馮天瑜的《張之洞評傳》中曾經提及:“張之洞早年所師從者,如韓超、丁誦孫、童雲逵、洪次庚、呂文節等……”。
二、晚清大才子 龍鳳山小翰林 童秀春(1813--1868)寧鄉龍鳳山(現屬夏鐸鋪鎮)人,號圭農。童翬長子,嘉慶己卯可舉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授翰林院檢討加侍講銜、充國史館協修、廣東候補道保肇羅兵備道員加鹽運使、授通義大夫。總纂修同治《寧鄉縣誌》。生子童光斗、光澤、光湖等。童博學多才,同年同學皆有作為。丁未這一科(1847)狀元是張之萬,有名的同學有郭嵩燾,沈葆楨,李鴻章等。童秀春次子童光澤字子承,同治壬戍恩科舉人,曾任刑部候補主事、山西司行走、浙江候補知府
三、童錫燾
童錫燾是童光湖子、童秀春孫,童翬曾孫。清朝光緒30年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冬世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