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通海秀山

玉溪通海秀山

通海縣城臨水依山,秀山緊靠其南,俯臨城鎮,點綴成一幅秀麗的山水圖卷:前有杞麓湖波光澄碧,中有城鎮屋舍儼然,後有秀山群峰列翠,頗具江南景色。清代著名詩人、書法家錢南園在其《雨宿通海》中云:"孤城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道出了此山水城郭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溪通海秀山
  • 記載:《雨宿通海》
  • 地點:通海縣城
  • 特點:孤城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
秀山的地理位置,秀山的樹,秀山的樓,秀山的文,地圖信息,

秀山的地理位置

秀山,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譽 ,與昆明金馬山、碧雞山、大理點蒼山同列雲南四大名山。相傳漢之句町王毋波站在此辟山林,建古剎,立亭園。經千百年來歷代的擴建修繕,逐漸成為名聞遠近的遊覽勝地。

秀山的樹

秀山,林木扶疏,幽深靜溫,春日雜花生樹,夏日樹影幢幢,秋日紅葉蕭蕭,冬日枝幹奇倔。山之 四方,樹木各異:山北之麓,翠竹如屏,在崎嶇的小徑上,白晝猶昏;北西山腰,則蒼松古勁,掩映天日,分外幽深;山之西,密林覆蓋,灌木叢生,人跡罕至,幽僻寧靜;山之東,杉羅樹及栗樹,青翠欲滴,幽閉漫步最佳;山之南,則古松新松如幢幢翠蓋,濤聲不絕於耳,頗有幽雅聆曲之妙趣。
玉溪通海秀山

秀山的樓

秀山,一座座宮殿、廟宇、樓閣分別坐落在秀山的密林深處,寺內、殿內匾聯和碑林近200多副(塊)。 寺內有元代佛塔2座,莊重古雅富有民族特色;寺內的元柏、宋杉如今挺拔粗壯,枝茂蒼翠,登上最高的涌金寺遠眺城外的杞麓湖,城海相連景色美不勝收。秀山的樓房,均面北向湖而建,且都包孕於幾個主要寺廟之中。"海月樓"建於清涼台之左右側。"天鏡樓"位於斗天閣之前。"還鶴樓"在"桃源深處",乃通海名士闞禎兆隱居之所。竺國富之西側即為"海月樓"。庭中茶花桂樹,清香撲鼻。月夕花朝,登樓遠望,一碧萬頃,水天一色。
玉溪通海秀山

秀山的文

秀山特有的風光與建築,激起歷代文人墨客為她寫下了大量的詩詞匾聯,使秀山更顯得典雅高潔,文採風流。紅雲殿內曾有兩株茶花名"寶珠"與"宮粉",《徐霞客遊記》中曾譽之為"南濱之冠"。明詩人楊慎與同年繆碌溪等人,常吟詠于山色湖光之間,並特地寫了《秀山觀茶花》一詩:
山茶競開如火燃,山城淑氣銷寒煙。
幾經南國芳華遠,忽憶上林花信前。
茶花早已不存,而茶花詩卻流傳至今。在通翁亭中懸有楊慎另一首七絕:
海螯江蟹四時供,水蓼山花月月紅。
自是人生不行樂,蓴鱸何必羨江東。
詩人對通海秀山的深情,真達到樂不思蜀的境地,而秀山也借詩人的佳句名傳四海。清涼台不僅是因為氣候宜人,建築雅致,更由於這裡匾聯琳琅滿目,妙語如珠。闞禎兆題書的"惠我雙湖",氣魄宏偉中透出靈秀之氣。邑人趙城則以一副用典貼切,對仗工整的對聯受人讚賞:
萬古此崔嵬,社當陽沉碑漢水,殊嫌多事;
百年直瞬息,林處士放鶴孤山,頗覺可人!
1962年朱德元帥重登他20年代駐軍清涼台時游過的秀山,留詩一首:
秀山雄城後,林茂似玉壺。
此地文物盛,花樁百樣殊。
秀山對聯:
鳥啼花放春常燦
鳳去台空江自流——秀山鳳儀亭
松翠時相引
梨紅不肯凋——闞禎兆
銀漢無聲城不夜
天風吹月海初潮
纖塵不染
秀色可餐——秀山最短的對聯,楊千成撰
山中秀氣天長地久
郡里文風古往今來
地以文章爭氣勢
天於樵牧混英雄——許弘勛
山水有情留客住
園林無恙報花開
來往遊人須知愛惜花木
春秋佳日切莫辜負河山——王惠
山翠萬重當檻出
水光千里抱城來
芳草不知何處是
晴川依舊在樓頭
幾經撥雲尋路,倚樹聽泉,喜茫茫才到此清涼境界
一任魚躍鳶飛,天空海闊,活潑潑都收上畫閣樓台——闞禎兆
萬壑擁樓台,聽竹溪泉響,松徑濤清,心曠神怡,雅集聊當風月主
一水抱城廓,看柳渡漁莊,螺洲蟹舍,嵐平煙靜,置身宛在畫圖中——楊樹銘
試憑欄看他海氣淵涵,山光倩麗
且縱酒寫我胸中淡宕,眼界清空——萬壽台
有景有情,君休忙坐坐又走
好山好水,我只想看看再來——登瀛橋

地圖信息

地址:通海秀山街道福星街9-1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