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村(福建省尤溪縣玉溪村)

玉溪村(福建省尤溪縣玉溪村)

玉溪村位於中仙鄉西南部,東面、南面、西南面於德化縣楊梅鄉交界,中仙至德化路穿過全村,距尤溪縣城62公里,距中仙鄉政府6.6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溪村
  • 村土地面積:11.36平方公里
  • 村落面積:2.2平方公里
  • 全村人口:972人
  • 總戶數:256戶
村落與居民,特產與資源,村內企業,人文景觀,經濟發展,姓氏來源,

村落與居民

村土地面積11.36平方公里,村落面積2.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為972人,256戶,九個村民小組,村民收入以毛竹、松脂、果樹為主,全村電視普及率為96%,固定電話普及97%。

特產與資源

全村林地面積14318畝,其中以馬尾松母樹基地為750畝,毛竹林4000多畝,竹筍是玉溪村特產、個大而優質,是市級“十佳毛竹村”之一。年產竹量20萬竿、春冬筍10擔。其他雜竹如:石竹、鞭竹、黃竹、四角竹、箭竹遍布山巒。竹林以為的山野以松、杉為主,夾有雜木,尤其是紅豆沙星點山巒,紅豆杉生樹苗在林間拾收可得。除此之外,有豐富的礦藏資源,有大量大質優矽鈣礦、有煤、鉛鋅等。

村內企業

現有私營股份電站一座、機磚廠兩家、竹製品一家,年產值近1000萬元,貨銷南方各省,現有工人數十人。私種桔、梨桃園數片,年產柑橘近千擔。

人文景觀

村中古留遺蹟,現存有福興宮和石峰寺,石峰寺位於玉溪村西北的十字峽的山巒中,交通方便風景優美,原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後因戰亂燒毀,現在正在籌建,有望熱心公益者義助重建。除此外尚有,仙亭兩座,管用亭一座均已損壞僅留遺址。據族譜記載在清朝中後期,林中出有貢生一人、秀才5人。貢生蔣大桂在清朝道先癸已年六十二歲到省考貢,須回票餉回村豎祈。蔣宜樞、賞班、土芹一家三代中秀才。

經濟發展

該村實行多種經營,除毛竹林經營、竹筍加工外,山地雞養殖、茶葉種植初具規模,2012年山地雞出欄10萬隻,工農業總產值1721萬元,人均收入2500元。
玉溪村

姓氏來源

全村均姓蔣。
一、淵源
蔣姓源於姬姓,周公後裔。綜《左傳》、《元和姓纂》、《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元聖裔周氏族譜》等述:西周初年,周文公姬旦輔佐周成王(武王子)治國安邦有功,(周武王滅商後建立周王朝,但在位不久即薨,繼位的周成王姬誦尚年幼,由武王四弟周公姬旦攝政,主導平息了商紂子武庚和管叔鮮、蔡叔度的叛亂,確立了封建宗法制等典章制度),得到周王室及各地諸侯的尊敬和愛戴。成王親政後即分封周公諸子,其第四子(一說第三子)伯齡被封為蔣侯(初封地在今河南獲嘉一帶)。到周穆王時,改封伯齡後裔於蔣地(今河南尉氏),周宣王時又再遷封至河南淮濱縣一帶,都城設在今期思鎮。公元前622年,正值春秋諸侯國相互兼併時期,蔣國傳至第十七代師成公,終於被楚穆王兼併,同期被兼併的還有地處蔣國周邊的六、蓼等小國。隨後,蔣國原境被楚穆王設為期思縣。蔣國被兼併後,其高層貴族和部分臣民向北、向東投奔齊、魯等近親國,為紀念故國,開始以蔣為姓並尊伯齡為第一代始祖。
東漢建武年間,蔣姓第四十七代後裔蔣穔輔佐光武帝平亂有功,被擢為大將軍,爵封逡遒侯。光武末其,蔣穔因故遭讒遇害,其九子避難四方,時過不久,繼任皇帝幡然省悟,為蔣穔平反,遂下詔將蔣穔九子隨地封侯,此後蔣姓得到快速蕃衍。兩晉南北朝以後,蔣姓後裔逐步播遷全國各地,特別是淮河以南,然均尊伯齡為第一代始祖。
二、入尤與定居
蔣姓入閩始於唐末,有五個衍派,分別為:蔣高、蔣陸、蔣吉、蔣旺、蔣紹。尤溪蔣姓為蔣高衍派後裔,郡望為樂安郡。(一)從仙遊入尤定居 湯川鄉下井、湯三、珠峰、黃林,溪尾鄉秀嶠、長華、赤坑、巫坪,中仙鄉文井、玉溪,台溪鄉福廷坑、安陽,西城光林,西濱七斗蔣姓 唐禧宗年間(877年前後),時任江州(今九江)刺史的蔣高(九侯之七蔣稔系、曹魏太尉蔣濟之後、伯齡裔孫第七十四代)為避黃巢之亂,攜眷入閩,先住興化府仙遊縣西鄉,後又遷入時屬尤溪縣常平鄉的上涌龍嶺金山。蔣高娶鄭氏,共生七子:岱、崈、岳、喦、岊、巒、密。其四子蔣喦(岩)為便於謀生遷回仙遊西鄉萬善里(今仙遊榜頭鎮)。宋紹興初年(約1130年),入閩第十二代後裔蔣益二攜二子從仙遊到尤溪遊獵,定居於當時的尤溪縣興文鄉長安里佳塆頭地方。南宋嘉定年間(約1210年),第十五代蔣萬二開拓竹徑,蔣萬四卜建坑底,逐步形成鳳儀、上廳、龍井三大村落,明洪武年間,該地方被立為“三徑坊”。蔣益二父子定居湯川後,子孫播遷情況: 蔣萬二系第十六代蔣福五於宋紹定年間(1230年前後)從竹徑開基廿一都王田(今中仙文井村雙坑對面)。十餘世後又再遷居文井的坑底坂。 第十六代蔣福四於宋紹定庚寅年(1230年)從竹徑開基龍源坤門底(今湯三村奎兜自然村以遠一公里)。 第十七代蔣松五從王田遷居黑藤坑(台溪福廷坑)。 第十七代蔣松六從王田遷居廿二都獵溪(今中仙玉溪村)。 蔣嵩十二、蔣崇九遷居廿一都南洋(今台溪安陽),後六房的蔣孟京於明萬曆年間也遷入南洋。清康熙年間,有一支蔣氏從南洋移居西城大石墘(光林村)。蔣萬四裔第廿三代蔣甲二於明洪武年間遷秀嶠下坊,後移居溪尾長華村水洞兜。第廿三代蔣甲三,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從三徑坑底遷居溪尾秀嶠赤坑頭,後代蔣均又率侄於明萬曆卅三年(1605年)由赤坑頭肇基秀嶠深洋。 (二)從漳平入尤定居 管前鎮洪村蔣姓 宋紹興廿年(1150年),蔣巒後裔從漳平縣東坑嶺柄坊遷入管前洪村定居。 (三)從大田入尤定居 管前鎮馬坪蔣姓 明永樂三年(1405年),蔣九榮從大田四十五都(今廣平鎮)遷入管前馬坪定居。 管前鎮洪坑、城關鎮石路蔣姓 明成化年間,蔣千大後裔蔣成(約第25代)從大田四十五都蔣厝街遷入洪坑定居。後裔因修建柳塘水庫,1979年部分蔣姓後裔移居城關石路村定居。 八字橋鄉洪田村蔣姓 明朝間大田縣一支蔣姓遷入八字橋洪田村定居(具體時間,始祖無考)。 (四)從德化入尤定居 管前鎮雙山蔣姓 明朝時,管前雙山蔣姓從德化遷入。 (五)從永春入尤定居 坂面鄉坂面村蔣姓
坂面蔣姓先祖於清乾隆年間從永春遷居坂面秋竹坪定居。
三、遷移
(一)湯川鄉下井蔣姓遷移蔣千六從佳塆頭移居福州府長樂縣吳江。蔣萬一從佳塆頭移居大田縣四十都東安池(今廣平五峰村)。蔣萬三從佳塆頭移居龍巖縣溪南。蔣萬五從佳塆頭移居大田縣卅都蔣洋。蔣萬六從佳塆頭移居福寧府羅源縣。蔣萬七從佳塆頭移居大田縣卅都蔣洋。蔣萬八從佳塆頭移居大田縣四十都蓮浦。蔣萬九從佳塆頭移居大田縣四十都湯頭墘邊。蔣萬十從佳塆頭移居沙縣東門(今鳳崗鎮東山村)。蔣崇六從上廳遷浦城,後有一支遷南京。蔣茶於明弘治間從北山頭開支閩清楊枷,後又移白雲沶上村。蔣朝裕於清康熙年間從井兜坪移遷霞浦縣沙江方厝城。蔣孔安於清康熙年間肇基湯川陽星村南山。蔣士銓、蔣仕銘兄弟肇基湯川珠峰村鐵場。蔣時行於清乾隆中期肇基新嶺頭(今屬溪尾轄區),後裔又分支入住巫坪。(二)湯川鄉龍源蔣姓遷移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第廿九代蔣積善從尤溪湯三坤門底遷閩清縣池園葉洋村。蔣廷茂由湯三石板橋遷閩清彭廷洋(上蓮鄉)。明末清初(約於1640年前後),蔣志強從尤溪龍源坊(石板橋)遷閩侯鴻尾鄉。(三) 中仙鄉王田蔣姓遷移明嘉靖卅五年(1557年),第廿八世蔣伯福,自廿一都王田遷居永福(永泰)縣城。(四)溪尾萬四系蔣姓遷移第廿六代蔣源清從溪尾水洞兜移遷溪尾莘田,後遷雍口下坑,又遷現西濱七斗村。
第四十四代蔣開錦、蔣開尚、蔣開輔等三兄弟在民國時期從秀嶠遷往將樂縣定居。
四、分布
全縣蔣姓6359人,占全縣總人口1.5%,姓氏人口排序位於全縣第18位。其中:湯川鄉1685人,分布在下井、湯三、珠峰、陽星村。管前鎮1555人,分布在洪坑、雙山、馬坪、建設、南華等村。中仙鄉1121人,分布在玉溪、文井村。溪尾鄉780人,分布在秀嶠、長華、巫坪、新嶺頭。八字橋鄉131人,分布在洪田村。 台溪鄉93人,分布在安陽、福廷坑。 西城鎮91人,分布在光林村。 西濱鎮、尤溪口鎮65人,分布在七斗村。 洋中鎮55人,分布在後樓村、龍洋村。 坂面鄉42人,分布在坂面秋竹坪自然村。 新陽鎮27人,散居。 梅仙鎮27人,散居。 聯合鄉6人,散居。 城關鎮681人,分布在石路村、城內外散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