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天仙藤

玉溪天仙藤

玉溪天仙藤,中藥名。為胡椒科植物毛葉胡椒Piper puberulilimbum C.DC.的全株。分布於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具有祛風除濕,行氣活血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脘腹疼痛,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玉溪天仙藤
  • 別稱:天仙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胡椒目
  • :胡椒科
  • :胡椒屬
  • :毛葉胡椒
  • 分布區域: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株。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除濕,行氣活血。

主治

風濕痹痛,脘腹疼痛,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關節痛:天仙藤15g,岩林15g,拐牛膝15g,白龍鬚12g,透骨草15g,黑骨頭15g。泡酒500g,每次10-15ml,日服2-3次。(《玉溪中草藥》)
2、治跌打損傷:天仙藤15g,小五爪金龍30g,透骨草30g,紅花15g。泡酒500g,每次5-10ml,日服2-3次。(《玉溪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研粉,每次2-6g;或浸酒。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
《全國中草藥彙編》:“孕婦忌服。服藥忌蕎麥麵。”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淨切碎,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枝有縱棱,幼時薄被短柔毛,乾後變淡黃色。葉硬紙質,有密腺點,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7-13厘米,寬3-5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鈍,兩側近相等,腹面無毛,背面密被微硬毛;葉脈5-7條,最上1對對生或互生,離基約2厘米從中脈發出,余者均基出,網狀脈明顯;葉柄長12-15毫米,被短柔毛;葉鞘僅限於葉柄基部具有。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於花期通常短於葉片;總花梗長於葉柄,無毛至被較密的微硬毛;花序軸被硬毛;苞片圓形,具柄,盾狀,直徑約1毫米;雄蕊3枚,花葯卵形,比花絲略短。雌花序長6-8厘米;總花梗通常向上漸粗腫,尤以花序基部更明顯,被較密的硬毛;花序軸和苞片與雄花序的相同;子房嵌生於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柱頭4-5,線形,易脫落。漿果近球形,直徑3-4毫米。花期5-7月。

生長環境

生於疏林或密林濕潤地。分布於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

性狀鑑別

莖枝扭曲,表面淡黃色,有縱棱。葉多皺縮,展平後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6-12cm,寬3-5cm,具密集的細小腺點,葉背有毛茸,葉脈5-7條,最上1對離基從中脈發出,網脈明顯;葉柄有短柔毛,基部鞘狀。有時可見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花序軸有毛。氣香,味辛辣。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除濕,止痛。主治胃痛,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