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液湯,中醫方劑名。為治燥劑,具有益氣生津,固腎止渴之功效。主治消渴病。症見口渴引飲,飲水不解,小便頻數量多,或小便混濁,睏倦氣短,脈虛細無力等。臨床常用於治療癌症放療後、糖尿病、甲亢、小兒夏季熱、尿崩症等見口渴尿多屬脾腎兩虛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液湯
- 功用:益氣生津,固腎止渴
- 主治:消渴病
- 分類:治燥劑-滋陰潤燥劑
- 出處:《醫學衷中參西錄》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玉液山藥芪葛根,花粉知味雞內金,消渴口乾溲多數,補脾固腎益氣陰。
組成
生山藥、生黃芪、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生雞內金。
用量
生山藥30g,生黃芪15g,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各10g,生雞內金(搗細)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益氣生津,固腎止渴。
主治
消渴病。症見口渴引飲,飲水不解,小便頻數量多,或小便混濁,睏倦氣短,脈虛細無力等。
方義
本方所治乃脾氣不升,真陰不足,脾腎兩虛所致(以脾虛為主)。脾主升清,散精於肺,肺主治節,上以布津潤口,下以通調水道,注入膀胱。今脾不升清,津不上承於口,故口渴引飲,飲水不解;腎陰不足,腎失封藏,膀胱不約,故小便頻數量多;脾腎兩虛,故睏倦氣短,脈虛細無力。治宜益氣生津為主,輔以固腎止渴。方中山藥、黃芪用量較重為君,取其補脾固腎,益氣生津之功,一則使脾氣升,散精達肺,輸布津液以止渴,二則使腎氣固,封藏精微以縮尿。知母、天花粉滋陰清熱,潤燥止渴為臣藥。佐以葛根助黃芪升發脾胃清陽,輸布津液而止渴;雞內金助脾健運,運化水谷精微,“化飲食中糖質為津液也”(《醫學衷中參西錄》);五味子助山藥補腎固精,收斂陰津以縮尿,使精微不致於下趨。
配伍特點
全方藥用七味,脾腎同治,標本兼顧,且升發與封藏並行,共奏益氣生津,固腎止渴之效。
運用
以口渴尿多,睏倦氣短,脈虛細無力為辯證要點。
加減化裁
氣虛甚者,加人參以補氣生津;小便頻數者,加山茱萸以固腎縮尿。
重要文獻摘要
《醫學衷中參西錄》 :“消渴一證,多由於元氣不升,此方乃升元氣以止渴者也。方中以黃芪為主,得葛根能升元氣。而又佐以山藥、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陰,使之陽升而陰應,自有雲行雨施之妙也。用雞內金者,因此證尿中皆含有糖質,用之以助脾胃強健,化飲食中糖質為津液也。用五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腎關,不使水飲急於下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