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觀位於費縣城北17.5公里,上冶東嶺西側,紫荊河東岸,依嶺傍水,清幽雅然。清流自地下石隙中湧出,如沸水翻滾,噴雪濺玉;汽泡由水底吐露,晶似珍珠,久旱不涸。此泉歷史悠久,到明代才定名“玉泉”,為全縣29處名泉之冠;也列沂蒙山區八大名勝之一。過去不少文人騷客,在此題字賦詩,屬文記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玉泉觀景區
- 地理位置:山東省臨沂市費縣城北17.5公里
- 氣候類型:暖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觀音殿
龍王殿
枕流亭
玉泉書院
玉泉觀位於費縣城北17.5公里,上冶東嶺西側,紫荊河東岸,依嶺傍水,清幽雅然。清流自地下石隙中湧出,如沸水翻滾,噴雪濺玉;汽泡由水底吐露,晶似珍珠,久旱不涸。此泉歷史悠久,到明代才定名“玉泉”,為全縣29處名泉之冠;也列沂蒙山區八大名勝之一。過去不少文人騷客,在此題字賦詩,屬文記勝。
記載
據《費邑古蹟考》記載:“觀外古柏兩行,大合數抱。南即玉泉,深丈許,流如碧玉,淙淙有聲。”
又據《費縣誌》記載:“泉自石罅湧出,深七、八尺許,清澈見底,荇藻交橫,流如碧玉,西入紫荊河。泉上有明大學士于慎行題‘枕流’二字。石碑北即‘枕流’亭”。 據地質學者考察,此泉成因是由於北部蒙山地下有岩石溶洞,儲有豐富的地下水,水順勢南流,被地下岩石阻擋,在強壓下沿石隙噴薄而出,形成湧泉。 玉泉水質甘甜,煮綠豆做飯,湯純味美,水沸即爛,省時節柴,膾菜特鮮。經化驗亦是釀造啤酒的良好水源。泉水冬暖夏涼,嚴冬高於10度,盛夏不超過17度,近乎恆溫。故三九隆冬,熱氣蒸騰,洗衣淘菜,不覺手冷;中伏炎夏,水寒氣爽,手腳浸入,頓覺清涼。過往行人皆以觀泉洗滌為快,品嘗泉水為樂。 玉泉周圍原有石欄環繞,憑欄俯視,游魚戲水。水上石橋玲瓏,泉邊翠柳合圍,綠綠垂地。池南有一彎曲古松,斜壓泉頂,籠罩水面,巧構佳景,明麗秀雅,充滿畫意詩情。泉南有觀音殿,坐南朝北;泉東有龍王殿,坐東向西;泉北有枕流亭,坐北向南,在泉水流來之處,如枕泉上,故而得名。兩殿一亭,環繞泉邊,成“品”字形,分布勻稱。殿內塑像畫壁,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枕流亭始為明朝禮部主事周京所建,後為清朝費縣上冶東嶺村明經(即貢生)任毓秀重修。亭呈四角,木椽飛檐,頂為一圓木柱,木椽四展。四壁內襯土坯,外砌青磚,雖里生外熟,卻大方美觀。事內北壁鑲有石碑3塊,中為清朝高密舉人翟雲升(字文泉)書寫的“枕流亭”3個大字,筆工蒼勁,傳說每字花銀30兩;東為清道光十一年,高密人王火延 書寫的《重修枕流亭》和《題玉泉觀》五言詩兩首,筆如龍飛鳳舞,飄灑自然;西為清貢生任毓秀書寫的七言古風《浚玉泉並重修枕流亭歌》。亭前立石碑一塊,正面石刻為明朝東阿於文定公(于慎行)書寫的“枕流”兩個大字。石碑一側刻有“飲之壽長”,背面刻有當地清政府所發保護玉泉之文。 玉泉北百步,建有玉泉書院。院前東西百米石牆之上排列著3座大門,坐北面南。中門之上懸有石刻“玉泉書院”4字。院內順坡依次建有學堂、玉皇殿、文昌閣、魁星樓及三宮殿(天官、地官、水官,即堯舜禹)、五子殿(《三字經》著有:“五子者,有荀楊,文中子,及老莊”。即荀卿、楊朱、王通、老子和莊周)等廟宇。樓閣殿堂,依嶺向陽,層次多彩,絢麗堂皇。 在枕流亭與玉泉書院之間的空地上,碑碣林立,樹木蔥籠,有古柏兩行,計22株。粗有過抱,參天蔽日,掩蔭含翠,鬱鬱蒼蒼。乃明清遊覽之勝地,歷史上不少文人墨客在此流連題詠。據清《縣誌》記載:明朝周京著有《玉泉枕流亭記》和《題玉泉》五言律詩兩首,清朝蘭山人孟潤堂有《游玉泉記》等等。 玉泉書院前東側數十米處,原築有戲台,農曆正月十六為玉泉觀廟會。逢會之日,數十里內,男女皆至,少長雲集,趕會游景,賞文觀戲。據傳這天用玉泉水洗臉,可全年不生眼疾,用其煮水餃分外好吃。因而提壺挑罐取玉泉水者,不計其數,人流如織,泉邊若市。 解放後,人民政府曾於1954年進行過一次調查,插標立證,並建立了保護玉泉的民眾組織。 為了開發利用玉泉長流水源,1956年,當地民眾從玉泉向東南修起水渠,引玉泉水灌溉農田,為民造福。費縣水產部門利用玉泉水冬不結冰,近於恆溫的天然條件,引進“羅非魚”進行繁殖和飼養,獲得成功。 1979年,費縣人民政府把“玉泉觀”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