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其白富禪師語錄》是由清德富說,園頂等編。共三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玉泉其白富禪師語錄
- 作者:德富
《玉泉其白富禪師語錄》是由清德富說,園頂等編。共三卷。
《玉泉其白富禪師語錄》是由清德富說,園頂等編。共三卷。卷首收像、贊、序;卷上收上堂;卷中收上堂、法語、機緣、像贊;卷下收拈古、偈、普說、分燈、頌古、行實、書問、雜著、佛事、塔銘;卷末附融徹頂禪師語錄一卷(清園頂說、明盛、...
玉泉其白富禪師,眉州龔氏子。幼年剃染。參詢事訖。詣昭覺老人鉗錘下打徹。始紹續焉。上堂。覿面揮開不二門。聖凡情盡絕疏親。勾章棘句惹風雨。塞壑填溝爛葛藤。只如高揖釋迦不拜彌勒。是甚么人。良久雲。九旬禁足今朝始。剝取蟠桃不老仁。(《錦江禪燈》)其白富法嗣:融徹頂禪師:蜀南人。幼歲禮其...
復舉玉泉和尚示眾雲。晷運推移布褌赫赤。不是不洗無永換替。師拈雲。薦福當時若見。即向他道少賣弄。冬至上堂。至日書雲。雲作何色。眼裡無筋。青黃赤白。上堂。拈拄杖雲。有形段。無首尾。不可近傍。難為迴避。大小曾郎見不親。剗地喚作南山鱉鼻。上堂。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著甚死急。中士聞道若存若...
相傳柴紫山是五百羅漢曾經盤桓之地,那裡的環境十分適合於修行,《宋高僧傳》對那裡的景色是如此描寫的:“檉松蓊鬱以含風,崖巘巉岩而造天,駕瀲灩之紫霞,枕清冷之玉泉。鸞鳳不集於蓬藋,至人必宅於勝勢,誠如是也。”(同上)據載道悟住持柴紫山以後,登門參學者如同“川流星聚”,當時荊州士民數萬,無不歸...
遂至峨眉山。後其師入寂,服喪三年,復出行腳。至灌邑(四川)住持玉泉寺三十餘年,大振宗風。康熙十九年(1680),以一方宗師之身,復投崇寧(成都)福昌寺丈雪通醉之座下。至丈雪遷至昭覺寺,師始辭歸玉泉寺。後嗣法於丈雪。康熙二十九年示寂,世壽六十四。遺有玉泉其白富禪師語錄三卷。[五燈全書卷八十七]
曾引用廣福寺智湛所作箋注;參照《國清百錄》、《續高僧傳·智傳》《玉泉行狀碑》《功德疏碑》、張相公《關王祠記》、《南史》、《隋書》等;詢問住過玉泉寺曾讀殿壁記錄的行腳僧。解釋清楚,考證詳盡,對不同說法,並存注中。《明刊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亦稱《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布袋和尚傳》《彌勒...
在金堡的其他一些作品中,也表達對功業未成,家國兩失的遺恨。以下即為其中幾首:無功如來,直心淨土。青天白日開旗鼓。玉泉寺里讀春秋,筆端說盡鋒端苦。雲月冠裳,江山尊俎。素髭綠鬢紅塵譜。人間何處覓曹劉?將軍一念非今古。(《踏莎行·題關將軍像》)詞中流露出英雄遲暮,功業未竟的悽苦之情。帳結芙蓉...
《隋書》,並詢問在玉泉寺住過曾讀殿壁記錄的行腳僧。解釋清楚明白,考證也很仔細,關於不同的說法,也都並存於注中。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 《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或作《法琳別傳》,三卷,唐釋彥琮撰。法琳在唐初以護法知名,在唐帝面前直陳佛道優劣,甘心囹圄而不屈,《續高僧傳》卷二十四有傳。本傳則作於《...
次年回荊州,在當陽縣玉泉山創玉泉寺。此後兩年在這裡講《法華玄義》、《摩訶止觀》。開皇十五年(595)春,應晉王請,又到揚州,居禪眾寺,撰《淨名經疏》,九月辭歸天台。時“吳越之民掃巷以迎,沿道令牧幡華交候”。雖然天台山寺“荒蕪已12載,人蹤斷絕,竹木成林”,然“師雅好林泉”,嘗負杖吟詠:“...
這裡錄出有影響的嗣法弟子三十七人,多為四川籍貫,開法遍及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河南、河北、湖南、陝西、浙江、蘇州等省區,如丈雪醉開法貴州新義禹門寺,中興成都昭覺寺;蓮月道正開法湖北隨州玉泉寺;聖可德玉開創重慶華岩寺;燕居德申開法湖北楞嚴寺;雪臂印巒開法盛京(今遼寧瀋陽)聖恩寺;破浪海舟開...
志誠聞法,言下便悟,即契本心,起立即禮拜,自言:和尚,弟子從玉泉寺來。秀師處不得契悟,聞和尚說,便契本心。和尚慈悲,願當教示。惠能大師曰:汝從彼來,應是細作。志誠曰:不是。六祖曰:何以不是?志誠曰:未說時即是,說了即不是。六祖言:煩惱即是菩提,亦復如是。大師謂志誠曰:吾聞汝禪師教...
喻樗:字子才,號湍石。南宋時,為人性直好議論,趙鼎與語奇之,薦授秘書省正字。以下主和議出知舒州懷寧縣,通判衡州致仕。秦檜死,起為大宗正丞,轉工部員外郎,知蘄州,孝宗即位,用為提舉浙東常平,以治績著稱。喻樗善識鑒,嘗言沈晦、張九成進士當第一,後果然。有《中庸大學論語解》、《玉泉語錄》。喻...
游江淮湘漢,經荊門玉泉,過廬山東林。依福岩無二月和尚,為典藏。參有修首座於南嶽,深相契合。又訪北禪禮和尚。回浙到淨慈,見淨和尚。由靈隱笑翁和尚薦為虎丘典藏。宋理宗紹定二年(1229年),出世嘉興府聖寺。端平二年(1235年),遷報恩光孝寺。又移慶元府顯孝寺。復遷瑞岩開善寺,居二年,乞退住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