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春·戲賦雲山

玉樓春·戲賦雲山》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上片寫青山被浮雲遮覆的憂慮,以猜度的語氣說青山被浮雲推走,又故弄玄虛說走遍溪頭尋不見山;下片寫重睹青山的驚喜,通過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的歡快舉止和情態來襯托作者的喜悅。全詞抓住自然景物的傾刻變化,以輕快明朗的筆調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語言詼諧,情調樂觀,寓意深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玉樓春·戲賦雲山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
  • 作者:辛棄疾
  • 作品別名:玉樓春·何人半夜推山去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玉樓春·戲賦雲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雲猜是汝。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
西風瞥起雲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舊住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玉樓春:詞牌名。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韻。
⑵雲山:此指白雲籠罩之山。
⑶推山:把山推走,此寫浮雲遮山。
⑷常時:平時。
⑸無覓處:遍尋不見。
⑹瞥(piē)起:驟起。雲橫度:浮雲橫飛。
⑺天一柱:天柱一根,即指青山。
⑻住:在這裡。

白話譯文

什麼人在半夜把山推走?抬頭看四面都是浮雲,猜想是浮雲作怪。平常相對而視的幾座山峰,而今走遍河邊卻找不到它們。
西風猛然吹起,浮雲飄動,忽然看到東南方向有一座擎天高山。老僧拍看手笑著誇讚,還在很高興地看到青山依舊在這裡。

創作背景

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辛棄疾由於上饒(今屬江西)帶湖寓所毀於火,遂徙居位於鉛山(今屬江西)東北境的期思渡別墅。那裡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詞人因名之為“瓢泉”。此詞即作於詞人遷居瓢泉新居當年的秋冬之際。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內容如題,是吟詠雲山之作。不過,詞人對吟詠的對象並不作工細的描繪,而是抓住客觀景物的瞬息變化,以輕鬆活潑的筆觸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寓意深刻,非泛泛之詠。
開首兩句點題。上句設問,下句作答,這比直說青山被浮雲所遮蓋,更耐人尋味。而且,由於用了擬人手法,還大大密切了物我關係,生動地表現出詞人那種翹首凝望、喃喃自語的情態。起句用典,《莊子·大宗師》云:“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莊子這段話是為抒發他有藏必亡的虛無觀點立論的。後來黃庭堅《次韻東坡壺中九華》詩曾用其字面:“有人夜半持山去,頓覺浮嵐暖翠空。”以辛棄疾的詞句同黃庭堅的詩句相比較,黃庭堅的“持”字徑從《莊子》語中“負之而走”的“負”字而來,稍顯得拘泥樸實;而辛棄疾的“推”字,則顯得空靈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雲所籠罩的景象。可見,用典的巧拙,不在於能否師其字面,而在於能否即景會心,緣事而變化。而“四面浮雲猜是汝”句,之所以用“猜”而不用“知”,是因為“知”字判斷的意味太濃,和起句的詰問語氣不相搭配,且使此句也顯得呆滯;而著一“猜”字,不僅和起句的詰問語氣相吻合,而且還使全韻靈動活潑,聲情若掬。歇拍一韻緊承前韻,通過描述自己尋覓“常時相對兩三峰”的行動和“走遍溪頭無覓處”的結果,進一步證實青山被浮雲所籠罩,並隱然透露出詞人的遺憾心情。詞人之所以如此執著地尋覓“常時相對”的青山,是因為青山是他閒居瓢泉期間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實寫照。“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對小窗橫。”(《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可見詞人對青山的感情非常深厚,怪不得他要殷勤尋覓。
詞的上片寫青山被浮雲遮覆的憂慮,下片則寫重睹青山的喜悅。過片兩句筆鋒一轉,景象突然一變:西風乍起,浮雲飄散,忽然看見平時與之相親相愛的青山像擎天巨柱一樣,巋然聳立在東南天際。這兩句說是寫詞人重睹青山的喜悅,可又沒有直接描寫,而是通過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見”,來表現作者在剎那間的感情變化。如果說過片一韻著重寫浮雲散而青山見的自然景觀須臾間的變化的話,那么結拍一韻就應該直接抒寫重睹青山的喜悅心情。作者偏不這樣,而是宕開筆墨,描寫了一個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東南天際時的歡快舉止和情態,通過老僧之喜來映襯詞人之喜。這樣寫不僅多一層曲折,而且還豐富了詞境,說明熱愛青山、關心青山是否依舊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這首詞雖然題為“戲賦雲山”,描述的不過是一種自然現象瞬息萬端的變化,但字裡行間似乎寄寓著詞人這樣一個信念:儘管堅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屢屢遭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但是,就像浮雲畢竟遮不住青山一樣,這股抗金力量不僅不會消亡,反而會逐漸強大,成為國家的擎天柱。這首小詞的格調明快疏朗,清新活潑,反映了詞人落職閒居期間積極樂觀的一面。

名家點評

明人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詞統》卷八:“一氣呵成,無窮轉折。”
近人吳則虞《辛棄疾詞選集》:“此用禪理作詞也。”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詞存六百二十九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