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柱擎天(風景區)

玉柱擎天(風景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玉柱擎天風景區是麗江玉龍雪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之一,玉龍雪山主峰南麓,也是人稱玉龍山下第一村的地方--巫魯肯(白沙玉湖村),距離古城十餘里。與玉水寨玉峰寺東巴谷東巴萬神園東巴王國並稱為“三玉三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柱擎天
  • 拼音:yù zhù qíng tiān
  • 解釋:指棟樑之材可任天下大事
  • 出處:《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
詞語釋義,風景區,巨古壁字,玉湖倒影,《巫魯肯紀事》壁畫長卷,

詞語釋義

成語出處:明·高明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乾坤正,看玉柱擎天又何用?”

風景區

玉柱擎天海拔2800米左右,主要景點有巨石壁字、太子洞、觀音岩、 雪松庵、千年古樹、上下深潭瀑布、美籍奧地利學者洛克舊居(是他居住和生活27年之久的地方)及高山螞蝗壩、仙跡崖、杜鵑山、木天王牧場、萬花園、岩碰岩、三思水、風光旖、秀甲一方。

巨古壁字

在登高約30米的世石峭壁上,豎刻著“玉柱擎天”四字,這是清朝雍正年間(1724年)麗江第一任流官知府楊題寫;其左下橫刻“玉壁金川”四字,則是麗江郡丞聶瑞於1725年所題,八字奇書蒼勁有力,雖經百年風雨剝蝕,仍依稀可認,徒岩和古字交相輝映,天工和人文溶為一體。古人高超的石刻書藝及智慧,今人驚嘆不已。這兩幅石刻不但寫盡了麗江雪山這壯麗,也成為與“改土歸流”這一重要歷史事件有直接聯繫的文物古蹟。登高俯視,玉龍雪山儼然一擎天之玉柱,撐起頭上一片藍天,轉身瞭望,一馬平川、廣闊坦蕩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玉湖倒影

石崖腳下,千年冰雪融化,一泓清泉如玉,人稱玉湖。玉湖在玉龍雪山的懷抱之中,東臨白沙壩,與虎紋山遙相對望;西倚玉龍山,主峰扇子陡倒影湖中,藍天白天游移湖面,山光水色,上下空明,秀顏天下,如古所云:“瑤池瓊島”。“玉湖倒影”為玉龍雪山十二影之首,古往今來,多少高人韻士、文人影客臨湖觀景,或品茗宏論,或飲酒作賦,或持桿垂釣,人稱修身送性之地。歷史上的玉湖,留在史書和老人們記憶中的形象更是神奇美麗,那是一個遠離世塵,令人嚮往的國度。流傳久遠的《玉龍第三國》,擬構了愛情的國度、情人的天堂,為了救心上人阿海妹,阿塔哥口銜金色白翎潛入湖底,從珊湖樹上取來玉龍劍;在《龍女樹的傳說》中,木天王的公主因批護夫君,演繹出悱惻哀怨的納西古樂《蒙命吾》。在《乾隆麗江府志稿》及流傳於世的諸多論文中,玉湖的形象是空靈迷人的境界。在古人總結的麗江十二景、雪山十二景中,有“雪山秋月”、“玉湖倒影”,皆離不開玉湖美景,湖裡青青的草珊瑚,是滇西北唯一生長草珊蛄的湖泊,看那湖光山色,令人流連忘返。

《巫魯肯紀事》壁畫長卷

巫魯肯系納西語,直譯為“銀山腳下”,又稱玉龍山下第一村——白沙玉湖村。
逸仙樓中的《巫魯肯紀事》壁畫長卷系六十年代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的納西族畫家、巫魯青人趙有恆所作,共9幅。畫高2米,橫長26米,以巫魯肯的形神,用以原始、質樸、率真的線條、多姿的色彩與七妙的構圖,生動活潑地向人們展示了古納西先民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和勤勞善良的傳統美德,留下了巫魯肯紀事:
第一幅:攀登。玉龍雪山之頂是未被人類征服的處女峰,誰能一試身手?勇敢的一群納西先民正在攀登玉龍雪山處女峰。
第二幅:玉柱擎天。插有神秘的東巴西牌畫的生命之泉,表明了古納西先民對水源的保護和崇拜。
第三幅:家園。金沙江流域,千仞巨壁,銘刻著納西始祖名言“我是開天九兄弟,劈地七姐妹的後代……是殺不死的種族,是喝乾江水不解渴,懷抱居那什羅山不覺累的種族。”
第四幅:神山。納西族世代崇拜和讚頌的民族保護神;玉龍山——三朵及自然神——署。賓士的白馬(古岩畫)與跳歡樂舞的納西人與兄弟民族姐妹。
第五幅:古獵。狩獵時期的納西人,上山不射殺馬鹿,進森林不捕獵美麗的雉雞。畫中一獵人看著一群美麗可愛的小鹿,不忍心去傷害它們,便放下了手中的弓箭。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了自己。
第六幅:農耕。森林草甸,牧場肥美,情歌悠揚,刁著菸斗用白鹿耕耘的農夫,辛苦勞作,宛如玉龍第三國。
第七幅:秘境。令中外科學家、藝術家夢魂縈繞的錦繡谷、黑白水,人間秘境,無處不美。
第八幅:童趣。及飛的風箏,蕩漾的鞦韆,把你帶回未被污染的巫魯肯。
第九幅:茶馬古道。馱有煙、茶、鹽巴、藥材的馬幫,從巫魯肯走向喜瑪拉雅山那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