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路轉峽前溪,峽水雙江上下齊。時鎖煙波封遠徑,潺潺聽覺水聲低。”這是一首古人描寫玉林村的詩篇。當我第一次讀到此詩時,我眼前總會出現一幅情景:緩緩的流水在瀰漫的霧靄中若隱若現流淌,潺潺的水聲如訴如泣,又總會聯想到一位絕色的美女在朦朧月下吹簫的畫面,耳邊仿佛飄來哀婉淒艷的簫聲。
玉林村位於世界地質公園白雲山旅遊大道穆鹹段,隸屬穆雲畲族鄉。是個名聞遐邇的風光旖旎,景色宜人的古村落。
多年前我便與白雲山麓的古村落結下了深厚的情感。我曾嗅著桃李花香,踏遍玉林村的每一個景點:古老的建築,悠久的神話,為這一方青山綠水平添許多神秘的色彩。這裡有座建於1875年的木拱廊橋。它是以梁木穿插別壓形成的彩虹拱橋,長約30多米米,寬約7米,頂上覆蓋青瓦,內置欄桿屏椅,可供行人歇息,雖經多次修葺,但仍保留原貌。它曾經是沿途十幾個村莊寒暑往來的休憩地。它承載記憶,見證歲月的滄桑。古樸的廊橋,又為詩情畫意的玉林村增添了歷史文化的厚重。而今,吸引了許多建築專家和遊人到此考察觀光。穆雲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古村,有個好聽的名字叫……
走進村子,抬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樹林,像是一片綠色的海洋,在綠色的海洋里,一座座泛著青苔斑點的瓦片房子在濃重霧靄縹緲瀰漫中若隱若現,如夢如幻,猶如蓬萊仙境的瓊樓玉宇。沿著溪邊往坡上行走,俯瞰全村,呈龜蛇布局。房屋依次背靠筆架山而建,一排排整齊的房子像極士兵的佇列。漫山茶園掩映在竹林之間,正吐出了新綠,到處翠色慾滴。屋頂上,飄著裊裊炊煙,周遭一片寂靜,頓感置身世外桃源般的心曠神怡。
玉林村優美原生態的環境,已成為白雲山旅遊區不可或缺的景點之一。沿田壟路邊走,就到了禹王宮。禹王宮有著200多年的歷史。據說,那年偶遇洪澇大水,上游洪水奔瀉而下,三天三夜不見洪水退去。眼看快要淹沒玉林村,村民們拖兒帶女,哭喊連天。人們驚慌失措,跪下祈求神靈的保佑,日後定建宮殿,以供祭拜。一會兒洪水消退,此後村人歷盡多年,建成禹王宮。每年的正月十三,村民聚集禹王宮,祭祖祈福。“宮鎮回龍鎮玉林,威靈真實古來今,王功聖德同參贊,意載馨香禱且欽。”道出了禹王宮在村民心目中的神聖地位。
玉林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地下土質粘稠,燒出的瓦片呈純青色,美觀耐用,在過去房屋建造以瓦片為主角的時代,玉林村燒出的瓦片遠近聞名,因而玉林村又有了“瓦藍”的美譽。雖然瓦片已漸漸退出歷史的舞台,可是玉林村的房屋仍然全是土牆木質的瓦片房,也許是為了留住或紀念他們曾經輝煌的歷史。為了不讓燒瓦絕技失傳,玉林人以口訣方式代代相傳。他們在2015年還投入180萬完成瓦藍的修繕。隨著交通便捷,黨的惠民政策又給玉林村帶來新的希望,在外的後生們踴躍回村創業。玉林人歷來非常重視對子女的培養,即使在過去困難時期,也勒緊褲腰帶,確保子女如願上學,才使今天不足600人口的村莊,居然培養了為數不少的大學生,甚至碩士和博士。回村創業的大學生運用科學方法種植的茶葉、毛竹、生薑、刺葡萄、水蜜桃質量特佳,銷往全國各地,年均收入翻了幾番。農忙時,家在城裡的玉林人,開著小車摘葡萄,這在過去連想都不敢想。一個偏僻落後的鄉村轉眼成了人人慕名而來的遊覽勝地。我望著春陽沐浴下的老人,臉上笑得那樣安詳恬淡,不禁想起“皤腹老翁眉似雪,海棠花下戲兒孫”的詩句。
玉林的村名與玉林的禹王宮一樣充滿神奇。相傳,早在閩王時代,鴨母娘娘途經秀溪河畔,見此地清溪如帶,林木蔥鬱,便讚揚此地似“玉林”。又據記載,清順治年間(1656年)穆陽上巷林氏子孫洪賢公,是個知天文,識地理的飽學之士,喜尋民間傳說中的風水寶地。一日春光明媚,林洪賢公偕同黃埔林良璧公,沿途覓游,至秀溪河畔,忽見山腰蒼翠挺拔處,瑞氣相撲。一看地勢如龜蛇相會,實乃真武坐堂之福地。林良璧公當場賦詩讚曰:“辟草披荊歷難辛,韋來胥字於茲嶺,山輝水媚超凡景,創業貽休啟後人。”兩林公後遂移居此地,取用“玉林”作為村名。
玉林,玉林,碧玉之林,充滿詩意的村名。詩意的村名、優美的詩句、詩情畫意的風景將永遠留在我的腦海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