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簡介
玉律社區綜合黨委,現有黨員總數為301名,其中居民黨支部正式黨員46名、預備黨員3名,關愛老齡黨支部黨員18名,“兩新”支部正式黨員169名、流動黨員68名。
社區建設
玉律社區創建“圍合式”小區,通過點面結合綜合整治,影響轄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治安隱患得到有效消除,居民安全感明顯增強。
近年來,玉律社區在文化設施建設上巧用心思,下大力氣。2003年,該社區投資2000萬元建成占地6.5萬平方米的玉律文化公園,公園內設有足球場、環形跑道、健身長廊、兒童遊樂園等設施。
2006年,為豐富社區居民特別是廣大勞務工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又投資近200萬元,建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玉律文化廣場,廣場建有大家樂舞台、綠地、石椅、公廁等設施,並由社區出資聘請專業老師,在廣場上義務為廣大勞務工和社區居民教授舞蹈。
2007年,改建了新村的老人活動中心,將原來的泥磚結構改建為鋼混結構。
2008年,又將舊村的老人活動中心由木質屋面更換為鋼結構屋面。目前,該社區正在規劃建設一座大型休閒公園付滲踏。
曾子後裔聚居地
今玉律社區原住民多為曾氏族人。《公明鎮志》載:北宋末年,曾中美長子的五世孫仕貴從中原遷至擔院殃淋東莞新橋(今屬寶安沙井)定居,後建玉律村,村名取自“玉學麒麟,律法至上”。
傳說,玉律曾氏乃芝催歸灶孔子72弟子之一
曾子的後人,在玉律北部的德貴曾公祠堂兩側寫有“源通沂水,脈接武城” 的對聯,古代祠堂對聯一般有追宗溯源的意味。聯中的武城是今天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魏莊鄉,這裡是曾子故里,也是散居各地曾氏家族共同的祖居地,而沂水就是那裡的一條河流。《論語》“曾點言志”記載,有一次,
曾皙(曾點)和子路、冉膠愉趨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孔子一一問他們的志向,曾皙說:“暮春的時候,袷衣已經穿得住了。我願意和五六個成年男子、六七個少年在沂水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唱著歌回家。”孔子說道:“我贊成曾皙的志向啊!”曾皙便是曾子的父親。或許正是因為祖先的這種脫俗的性格致使後人被一湖湯泉吸引,在泉邊安營紮寨,成就了玉律500年的歷史。
新安八景
玉律:得名於“玉學麒麟,律法至上”,一個文化味很濃的名字。玉律古稱玉勒,新安八景中遠近聞名的“玉勒湯湖”就在這裡,湯湖就是指溫泉。
明
弘治十三年(1500)的一天,曾氏十四世祖曾應富(曾德貴)閒來無事,從新橋龍頭村(今天沙井街道上星社區)出發,一路走一路玩,不知不覺翻過一座山,眼前赫然一湖碧水,湖水清澈漫溢、碧光粼粼、雲煙裊裊、恍如瑤台,掬一捧在手上,竟然溫暖如湯。曾應富忽地想起,明天順八年(1464)編修的《
東莞縣誌》載:“湯泉在黃金洞之北,藥勒(玉勒)村前。鄉人以為烹潭之所。”他不由驚詫:“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湯泉?”被湯泉周邊的山形水勢所吸引,曾應富很快就將全家遷居過來,開基、上樑、成村,名玉勒,後改名“玉律”。
玉勒湯泉歷史悠久,作為新安八景玉勒湯泉最早出現還是在《康熙新安縣誌》里:“湯井,在玉勒村,水溫暖如湯,能療瘡疾;秋冬,泉有煙氣,海防周希尹命砌以石。”
泉沸山椒出大津,煙騰霧繞石粼粼。
探幽何處無眷壑,解慍還須問水濱。
宛向浴沂溫似玉,仿來修里勝於春。
願將共滌塵氛去,時捧湯盤誦日新。
玉律溫泉泉眼最高溫度達六十七點三攝氏度,屬蘇打碳酸型溫泉,含有鋰、碘、硼等元素和硫化物,對治療埋戲戶皮膚病、風濕病及消除疲勞有特殊功效。每天出水量六百八十噸。水中含鋰、鎂、鈣等二十五種礦物質,對於醫治皮膚病、高血壓循愉擊、關節炎等有顯著療效。
非物遺產
公明玉律民間麒麟
醒獅表演早在明代就形成了習俗,2007年被評為區級舞蹈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公明街道唯一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舞蹈項目。
玉律醒獅麒麟隊具有自己的特色,他們在表演中,往往是醒獅、麒麟輪番表演,通過騰、挪、閃、撲、迴旋、飛躍等高籃囑難動作演繹獅子的個性。靜則舒緩溫婉,動則恍若奔雷,時而撓癢翹臀讓人忍俊不禁,時而勇猛剛烈讓人心生畏懼,觀者無不拍手稱絕。同時配以吹、拉、打、彈等多種樂器進行伴奏,有別於其他地方的醒獅獨舞和單調的鑼鼓伴奏,也更具觀賞性。醒獅隊的舞獅民俗韻味濃郁,獅頭威武氣派,舞獅動作瀟灑自然,配上響亮的鑼鼓更是令人振奮精神。目前,玉律醒獅麒麟隊共有隊員40多人,他們分工都很明確,年少身強力壯的掌舞獅舞麒麟和武術表演,年長的則掌管吹、打、彈等樂曲伴奏。由於醒獅隊名氣大,附近幾個鎮都會邀請他們去表演。深受社區居民歡迎,成了不可或缺的民俗風情。
美麗傳說
阿婆髻山,因粵語“阿”與“亞”近音,故地圖上作“亞婆髻山”。
沿著南光高速石岩路段,你會看見一座形似婦女髮髻的山,本地人稱之為“大髻婆山”(也稱“阿婆髻山”)。大髻婆山位於光明新區公明辦事處玉律社區,南瀕
石岩湖,挺拔清秀,鬱鬱蔥蔥,山石密布,遠觀仿佛一位頭上梳著大髻(梳髻是舊時女子出嫁以後的裝束)並插滿銅簪的婦女披著輕紗恬靜地站在湖光山色之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大髻婆山披上了美麗的外衣,關於它更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愛情傳說……
記者在玉律社區居民的帶領下,穿過玉律菜場、黃土工地、大髻婆水庫,來到這座有著特殊意義和神秘色彩的大髻婆山,在翠樹成林的山腳下,聽本地人講述傳說中那位堅守愛情的美麗婦人及其感人故事。
傳說的主角是一位美麗的婦女——思君。相傳,古時候,在公明玉律村有一對年輕人,男的叫阿山,女的叫思君。兩人從小一起玩耍,互相關心愛護,可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村裡的大人常說他倆是天生一對,長大後一定結為夫婦。冬去春來,花謝花開,轉眼間十多個寒暑過去了,阿山已長成為英俊的小伙子,思君也出落為亭亭玉立的姑娘,而他們之間的感情依舊不變。其實,阿山和思君小時候聽信大人“戲言”,早已私訂終身了,待到談婚論嫁時彼此暗下決心,一個是非君不嫁,一個是非伊不娶。雙方父母也看出他們的心思,樂意地成全了兩人。於是,阿山父母請媒人到思君家提親,思君父母也是開通之人,見阿山在村中是個青年才俊,家底也比較殷實,就答應了婚事。雙方父母為子女選了一個良辰吉日辦婚事,思君家為女兒的嫁妝辦得十分體面,準備了四箱四櫃、掛帳大床、綢面被八條,還有子孫桶(馬桶)、衣櫥、衣架等新房用具。
洞房花燭之夜,新郎問新娘:“為何起名思君?”新娘含羞不答,反問新郎:“你取名阿山又是何意?”阿山回答:“我要像大山一樣呵護著你。”又故意問:“可你叫思君而不是‘思你’啊?”思君用手指輕輕點了一下他的額角說:“從現在起,你就是我的郎君啊!只要你一刻不在我身邊,我就思著你。”
一年一銅簪 思君君不歸
所謂夫妻恩愛,喝水也甜。阿山和思君相親相愛,小日子過得甜甜蜜蜜,眾鄉鄰羨慕不已。某天,阿山上山砍柴,午後還不見回來,思君十分著急,便上山尋找。思君在半山腰遇見阿山,興奮之際因腳步不穩,跌下了山崖,一腳不幸骨折。阿山丟開柴擔,趕緊背她回家,並請來郎中接骨療傷。療傷一個多月,阿山殷勤服侍,無半句怨言。後來錢花光了,阿山就按照藥方,親自到老遠的山上採藥,不辭辛勞地隔天采一次。不久,思君的腳傷漸漸好起來,阿山扶著她練習走路。思君每次摔倒,阿山都用身體墊著她,並說:“我就是你的靠山。”
思君康復後,兩口子更加恩愛了。然而不久,阿山被官兵強拉充軍,不肯去就要殺頭,夫妻倆只能灑淚離別,思君千叮萬囑阿山要早點歸來,別忘了妻子在家苦苦守候。
思君原以為阿山三年五載便會回來,誰知丈夫一去,便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思君悲痛欲絕,每天下午都走到村頭的山頂瞭望,盼丈夫歸來,只見行行倦鳥歸巢,朵朵晚霞消失,卻不見一個人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思君望穿秋水,都不見郎君歸來。為寄託情思,思君每盼一年便在髮髻上插一支銅簪,共插了44支,是年思君已61歲了,變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髻婆。
後來,思君終因沒盼到阿山歸來,在山上憂鬱而死。玉律村人無不為思君的忠貞肅然起敬,將這座山取名為“大髻婆山”。據玉律本地居民曾昭輝介紹,傳說這山中還有一洞,叫“阿婆髻洞”,此洞深不可測,裡面有一個可容70人的洞廳,廳中有一石,清泉汩汩而出,正滴在地面一石碗中,水滿而不溢,人稱“油炸滴水”。本地居民曾厚安回憶道:“我們小時候經常爬到山頂,山頂上有一條石縫,扔一塊石頭下去,回聲久久不停,老人說那是大髻婆對夫君的呼喚。”
大髻婆山在明媚的陽光照射下顯得楚楚動人,在茂密的熱帶植物掩映下,顯得清秀挺拔,猶如一位頭上梳著大髻(梳髻是舊時女子出嫁以後的裝束)並插滿銅簪的婦女披著輕紗恬靜地站在湖光山色之中。據聞,以前村民會在農曆正月十五、三月三和七月七這幾天,都會爬上大髻婆山到“阿婆髻洞”里燒香祈願。如今,各種小樹、青藤、荊棘長滿了整個大髻婆山,這裡清靜悅目,空氣清新,翠樹成林,鳥語花香,是個天然“大氧吧”,也是玉律社區的後花園。
山下建有阿婆髻水庫,沙灘風景優美,是玉律的後花園。
玉勒湯泉歷史悠久,作為新安八景玉勒湯泉最早出現還是在《康熙新安縣誌》里:“湯井,在玉勒村,水溫暖如湯,能療瘡疾;秋冬,泉有煙氣,海防周希尹命砌以石。”
泉沸山椒出大津,煙騰霧繞石粼粼。
探幽何處無眷壑,解慍還須問水濱。
宛向浴沂溫似玉,仿來修里勝於春。
願將共滌塵氛去,時捧湯盤誦日新。
玉律溫泉泉眼最高溫度達六十七點三攝氏度,屬蘇打碳酸型溫泉,含有鋰、碘、硼等元素和硫化物,對治療皮膚病、風濕病及消除疲勞有特殊功效。每天出水量六百八十噸。水中含鋰、鎂、鈣等二十五種礦物質,對於醫治皮膚病、高血壓、關節炎等有顯著療效。
非物遺產
公明玉律民間麒麟
醒獅表演早在明代就形成了習俗,2007年被評為區級舞蹈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公明街道唯一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舞蹈項目。
玉律醒獅麒麟隊具有自己的特色,他們在表演中,往往是醒獅、麒麟輪番表演,通過騰、挪、閃、撲、迴旋、飛躍等高難動作演繹獅子的個性。靜則舒緩溫婉,動則恍若奔雷,時而撓癢翹臀讓人忍俊不禁,時而勇猛剛烈讓人心生畏懼,觀者無不拍手稱絕。同時配以吹、拉、打、彈等多種樂器進行伴奏,有別於其他地方的醒獅獨舞和單調的鑼鼓伴奏,也更具觀賞性。醒獅隊的舞獅民俗韻味濃郁,獅頭威武氣派,舞獅動作瀟灑自然,配上響亮的鑼鼓更是令人振奮精神。目前,玉律醒獅麒麟隊共有隊員40多人,他們分工都很明確,年少身強力壯的掌舞獅舞麒麟和武術表演,年長的則掌管吹、打、彈等樂曲伴奏。由於醒獅隊名氣大,附近幾個鎮都會邀請他們去表演。深受社區居民歡迎,成了不可或缺的民俗風情。
美麗傳說
阿婆髻山,因粵語“阿”與“亞”近音,故地圖上作“亞婆髻山”。
沿著南光高速石岩路段,你會看見一座形似婦女髮髻的山,本地人稱之為“大髻婆山”(也稱“阿婆髻山”)。大髻婆山位於光明新區公明辦事處玉律社區,南瀕
石岩湖,挺拔清秀,鬱鬱蔥蔥,山石密布,遠觀仿佛一位頭上梳著大髻(梳髻是舊時女子出嫁以後的裝束)並插滿銅簪的婦女披著輕紗恬靜地站在湖光山色之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大髻婆山披上了美麗的外衣,關於它更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愛情傳說……
記者在玉律社區居民的帶領下,穿過玉律菜場、黃土工地、大髻婆水庫,來到這座有著特殊意義和神秘色彩的大髻婆山,在翠樹成林的山腳下,聽本地人講述傳說中那位堅守愛情的美麗婦人及其感人故事。
傳說的主角是一位美麗的婦女——思君。相傳,古時候,在公明玉律村有一對年輕人,男的叫阿山,女的叫思君。兩人從小一起玩耍,互相關心愛護,可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村裡的大人常說他倆是天生一對,長大後一定結為夫婦。冬去春來,花謝花開,轉眼間十多個寒暑過去了,阿山已長成為英俊的小伙子,思君也出落為亭亭玉立的姑娘,而他們之間的感情依舊不變。其實,阿山和思君小時候聽信大人“戲言”,早已私訂終身了,待到談婚論嫁時彼此暗下決心,一個是非君不嫁,一個是非伊不娶。雙方父母也看出他們的心思,樂意地成全了兩人。於是,阿山父母請媒人到思君家提親,思君父母也是開通之人,見阿山在村中是個青年才俊,家底也比較殷實,就答應了婚事。雙方父母為子女選了一個良辰吉日辦婚事,思君家為女兒的嫁妝辦得十分體面,準備了四箱四櫃、掛帳大床、綢面被八條,還有子孫桶(馬桶)、衣櫥、衣架等新房用具。
洞房花燭之夜,新郎問新娘:“為何起名思君?”新娘含羞不答,反問新郎:“你取名阿山又是何意?”阿山回答:“我要像大山一樣呵護著你。”又故意問:“可你叫思君而不是‘思你’啊?”思君用手指輕輕點了一下他的額角說:“從現在起,你就是我的郎君啊!只要你一刻不在我身邊,我就思著你。”
一年一銅簪 思君君不歸
所謂夫妻恩愛,喝水也甜。阿山和思君相親相愛,小日子過得甜甜蜜蜜,眾鄉鄰羨慕不已。某天,阿山上山砍柴,午後還不見回來,思君十分著急,便上山尋找。思君在半山腰遇見阿山,興奮之際因腳步不穩,跌下了山崖,一腳不幸骨折。阿山丟開柴擔,趕緊背她回家,並請來郎中接骨療傷。療傷一個多月,阿山殷勤服侍,無半句怨言。後來錢花光了,阿山就按照藥方,親自到老遠的山上採藥,不辭辛勞地隔天采一次。不久,思君的腳傷漸漸好起來,阿山扶著她練習走路。思君每次摔倒,阿山都用身體墊著她,並說:“我就是你的靠山。”
思君康復後,兩口子更加恩愛了。然而不久,阿山被官兵強拉充軍,不肯去就要殺頭,夫妻倆只能灑淚離別,思君千叮萬囑阿山要早點歸來,別忘了妻子在家苦苦守候。
思君原以為阿山三年五載便會回來,誰知丈夫一去,便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思君悲痛欲絕,每天下午都走到村頭的山頂瞭望,盼丈夫歸來,只見行行倦鳥歸巢,朵朵晚霞消失,卻不見一個人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思君望穿秋水,都不見郎君歸來。為寄託情思,思君每盼一年便在髮髻上插一支銅簪,共插了44支,是年思君已61歲了,變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髻婆。
後來,思君終因沒盼到阿山歸來,在山上憂鬱而死。玉律村人無不為思君的忠貞肅然起敬,將這座山取名為“大髻婆山”。據玉律本地居民曾昭輝介紹,傳說這山中還有一洞,叫“阿婆髻洞”,此洞深不可測,裡面有一個可容70人的洞廳,廳中有一石,清泉汩汩而出,正滴在地面一石碗中,水滿而不溢,人稱“油炸滴水”。本地居民曾厚安回憶道:“我們小時候經常爬到山頂,山頂上有一條石縫,扔一塊石頭下去,回聲久久不停,老人說那是大髻婆對夫君的呼喚。”
大髻婆山在明媚的陽光照射下顯得楚楚動人,在茂密的熱帶植物掩映下,顯得清秀挺拔,猶如一位頭上梳著大髻(梳髻是舊時女子出嫁以後的裝束)並插滿銅簪的婦女披著輕紗恬靜地站在湖光山色之中。據聞,以前村民會在農曆正月十五、三月三和七月七這幾天,都會爬上大髻婆山到“阿婆髻洞”里燒香祈願。如今,各種小樹、青藤、荊棘長滿了整個大髻婆山,這裡清靜悅目,空氣清新,翠樹成林,鳥語花香,是個天然“大氧吧”,也是玉律社區的後花園。
山下建有阿婆髻水庫,沙灘風景優美,是玉律的後花園。